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红树林湿地调查——我眼中的那片海上森林

广海人 广海局 2022-04-2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第544期



“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有关红树林保护的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进行着。我也想从红树林湿地调查工作的角度,侃侃我眼中的那片红树林。 


 

2019年,“清澜湾红树林湿地生态地质调查”项目(简称:红树林项目)开始启动,今年是开展野外调查工作的第二年。清澜湾或称八门湾(图1),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文昌河和文教河分别从海湾西北侧及东北侧汇合。红树林以湾内四面滩涂为中心,辐射河流上游数公里,现有红树十八科30余种,是我国红树品种最多的地方。红树林项目的主要任务是获取研究区基础地质、底质环境、水文动力、生物群落以及湿地变迁等数据资料,开展区域环境与红树林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研究,厘定生态退化主控因素,提出红树林保护修复规划建议,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根据研究目标,我们将重点调查区大致分为:人为干扰相对少的红树林区(绿框),岸线向海挤迫的养殖区(橙框),水文动力影响大的岬角处(红圈)。按照外业工作计划,我和同事来到文昌的海边小镇,一起感受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赶海生活。 


图1 研究区概况 


湾内水浅,只能选用小型渔船开展调查任务。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探秘湿地,与红树林亲密接触。沿着文昌河大喇叭口状的入海口往上,河的沿岸有独特的整片红树林分布(图2),河分两道,中间滁滩上的红树林人为干扰少,保留了相对自然原始的风貌,生长茂盛,高低错落,郁郁葱葱。海桑、木榄、海莲、老鼠簕等植物分布广泛。


图2 文昌河沿岸的红树林  


随着渔船一路上溯到上游,沿岸按既定站位采集红树林区本底环境参数样品、生物样品和柱状样(图3,图4),时不时会有几只候鸟展翅林间,鸟儿啼鸣,潺潺流水,随手一拍都是风光大片,哪里还注意到骄阳似火,汗流浃背,如此工作环境还是非常值得体验的。 


图3环境参数及生物样品采集 


图4 柱状沉积样品采集  


本底环境参数和柱状样不做现场分析。生物样品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的采集,按照规范进行现场处理。生物量的分布数据是估算水域生产力、预测资源量所必须的基本资料。从现场处理情况看,在红树林区采集到的底栖和游泳动物种类较多,属于高生产力海域,代表性生物包括双壳类软体动物(帘蛤科、蚶科等)、甲壳动物(方蟹、招潮蟹、梭子蟹、虾类等)、鱼类(鰕虎鱼、弹涂鱼等)以及多毛类。话不多说,请看图(图5)。 


图5 部分生物样品图 


这里只展示了很少部分的生物样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内的每一种生物体都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扮演不同角色,但又按一定规律组成生物群落。群落和周围环境之间以及群落内部不同生物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它们相互作用和影响,最终达到动态平衡,形成相对稳定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通俗来讲,红树林可以为许多动物提供栖息觅食场所和理想生活环境。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树林里,生活着上至飞禽走兽,下至虾兵蟹将的各类居民,甚至连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也是极其重要的成员。它们之间相爱相杀又合作竞争,它们有的吃素、有的捕食其他动物,同时也会被天敌吃掉,食物残渣还会被微生物分解利用,最终又重新回到泥土中滋养红树林生长。因此,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转。这也是我们从事红树林湿地生态地质调查需要密切关注和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红树林的时空分布状况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消失的红树林,哪里有退化,主控因素是什么?怎么恢复和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一系列相关科学问题亟待解答。 带着相关问题,我们再来看清澜湾红树林湿地,似乎跟之前的认识不太一样。首先是湾内东北侧的养殖区挤占了原有红树林区位,并使岸线向海推进,形成人为岸线挤迫(图6)。其次,红树林面积减少或者呈斑块状破碎影响了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种群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使红树林湿地恢复面临严峻挑战。再次,高位养殖改变了原有环境和水文动力条件。养殖污染排放和积累影响红树林湿地水土环境,一旦超出湿地净化容量,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加速红树林退化。当地养殖塘堤坝大多数是泥坝、地膜覆盖型堤坝和水泥坝三种,因堤坝类型差异而不同程度地阻隔自然潮汐动力,影响水体流通,导致沿岸宜林滩涂稀缺,红树林自然恢复困难。最后,需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当地渔民交谈,我们了解到退塘后,每亩鱼塘可以一次性补贴2万元左右,但这跟他们之前养殖的收入相比还是差距很大,所以部分地区还需强制性退塘。另外,他们自己也明显感觉到现在外出能打到的鱼比以前少了很多。归根结底,粗放的养殖和捕捞方式已经打破了生态平衡,退塘还湿后,需要发展新的产业和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健全补偿机制,实现良性循环。 

图6 红树林退化现状问题  

(说明:养殖区挤占红树林面积,使之零星破碎→鱼虾塘堤坝改变底质形貌和动力条件→退化问题和人工修复现状)  


随着近日《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正式印发,红树林保护修复责任已明确落实。行动计划要求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坚持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思路实施。维护红树林生境连通性和生物多样性,遵循红树林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明确红树林恢复保护区域和优先级,健全红树林保护修复的责任机制是科学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的方向,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保护海洋生态,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我们每一个人的碧海蓝天。 

作者:唐得昊
编校:曾文娟 乔静蕾


长按扫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