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关注】新区雄安文化创新大有可为

2017-05-05 王双双 文创中国周报

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也让雄安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被定位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刚刚满月,各界对其谈论热度不断升温,其中对于雄安新区文化产业如何发展的探讨也日趋热烈。


4月22日,中国传媒大学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揭牌仪式暨首届雄安新区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在会上透露,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将成立特色小镇、智慧城市、生态旅游、公共管理、数字经济、文化美学6个研究所,把区域经济、社会管理、产业形态、公共管理和文化建设5个方面作为未来研究的主攻方向。


4月27日,北京城市管理学会召开论坛,专题讨论雄安新区的发展问题。



在各种声音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方面,雄安新区文化发展应该跳出雄安自身传统文化,依托京津冀,吸纳来自全国的优秀文化,面向世界展示雄安特色;另一方面,雄安新区一定不能就文化谈文化,要跳出文化谈文化,要和适宜人居紧密结合。


文化,既是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


谈到新区文化规划发展,人们脑海中呈现的是深圳与上海浦东的发展样板。


对此,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建华有自己的理解,他说:“雄安新区不是继深圳、上海浦东之后又一个经济社会新区的概念,既不能克隆、也不能复制以往经验。在某种意义上讲也不会延续,同时,它又不能针对传统的雄安新区所设的雄县、容城、安新及三县文化内涵用现代手段加以提升,因为这种定位范畴太小、内涵太少。”


因此,雄安新区的建设不仅要承载历史文化,反映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特有的文化积淀;还要昭示未来,顺应新区的文脉,发展创造属于城市自身的独特的新文化。在雄安新区这张“白纸”上,如何实现不同文化间的多元共生,对文化产业从业者来讲,挑战与机遇共存。


白洋淀


雄安新区不缺文化。一个是北京副中心,一个是首都副中心,随着雄安新区与通州区定位的确认,北京“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也逐渐明朗。不同于通州的“大运河”文化,谈到雄安新区,不得不说的是白洋淀。白洋淀古称掘鲤淀,水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即围绕白洋淀分布,可以说雄安新区就是以白洋淀景区为中心而建。用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的观点来说,就是“雄安新区不缺文化”。白洋淀优美的自然风光是硬条件,燕赵大地上所承载的超越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浪漫的文学流派“荷花淀派”和“红色文学的发源地”是软环境。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也认为,历史和现在都给雄安新区留出了大量的想象空间,在这个想象空间当中,文学资源、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构成了文化创意综合体和文化产业的集群。


不可否认,目前雄安新区当地的文化发展还存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落后、居民文化消费意识薄弱、展示方式刻板固化等问题,如何将积淀转换成未来发展的动力?在规划开发时需要基于新区特色,结合区域文化和时代要求,让各项文化资源在一个和谐互通、共融共生的系统中有序发展。文化资源之间不是相互对立的,优质契合的文化资源可以进行整合性开发,例如为传统手工技艺搭建互动展示平台,在“容城八景”中重新上演当地知名的历史故事等。再如,在文化旅游景区内,观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看到更多相关的图文信息和动画形象。通过对接文化创意产业链条,构建新区—景区-乡村—小镇相结合的文化创意综合体,培育新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带动新区经济文化发展。


将文化作为雄安新区战略设计的触媒点。在4月22日召开的研讨会上,范周提出了雄安新区顶层设计创新建设中“文化创新,大有可为”的新模式。他认为,一方面新区建设要将文化作为整体策划的创新点,另一方面新区建设要将文化作为战略设计的触媒点。



首先,顶层设计是雄安新区新模式发展的生命基因和灵魂,直接决定着雄安新区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层次高度。雄安新区在文化建设上不仅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还要有“大历史观”。因此,雄安新区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顶层设计,不仅要将多元创新文化融入到新区建设中,还要树立打造和提升新区文化品质的思想,不能盲目追求“大干快上”,在规划上要达到国际一流城市水准,尤其是顶层设计应该做到与文化的高度融合。


其次,雄安新区的单体设计要做到有机统一,在每一个单体设计当中,都要突出中国传统美学意识。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昝廷全认为:“雄安新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新区内不同模块之间,要相互联系而不是独立,要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种典型关系就是所谓的耦合关系。”这就要求新区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把经济、文化、地理、规划、环境等不同领域,通过复合性知识和多学科理论进行整合,提炼出新区文化发展战略规划体系。既要树立“天人合一”的尊重自然规律的思想,又要有“美美与共”的包容思维。因此,雄安新区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起点高,还要文化特色鲜明,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新区的顶层设计不仅是对京津冀现有各个层面资源进行整合,更是对城市发展战略的一种再创造,实现新区特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深度挖掘,从顶层设计的层面上赋予雄安新区新的生命。


打造新文化的创新实验区和发展的引领区。文化发展要传承传统文化,重点是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创新性发展的结果,一定是有新文化产生。这种新文化,不仅仅是有中国的传统,有与众不同、不一样的东西,更是要吸引、吸收国际上先进文化的精华。从这个意义上讲,雄安新区的文化使命应该是成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创新实验区和发展的引领区。


雄安新区怎样才能承担起这样的使命?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贾旭东告诉记者,首先要有一个城市文化战略设计,明确发展方向,在新区的顶层设计之初,就应该有明确的文化战略,才有可能承担起新文化创新的使命。同时,新区在文化政策的设计上,应该在沿袭现在的文化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雄安新区,将是一个移民城市,而且是高端移民城市,要以美国佛罗里达房地产崩盘后的新兴产业集聚与2000万人口移居为坐标,在更高的层次上强化全球人才的移居动力,形成雄安新区人才集聚的修道战略。



文创中国周报       微信号:culturalcreativ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