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我校的捷克研究中心喜登学习强国!
2019年6月6日
我校的捷克研究中心
登上学习强国啦!
▲高校智库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式
我校捷克研究中心成为范例!
近年来,由教育部统筹、全国众多高等院校参与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体系逐渐形成,日益成为国家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高校智库通过对特定国家或区域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已经产出不少优秀的成果,并开始向更广泛、更深入、更专业的领域拓展,热情不断高涨、特色逐渐鲜明、成果日益丰富。
参与热情高涨
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国别和区域研究,推动高校的智库建设,教育部于2012年在部分高校启动了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的遴选与培育建设工作,旨在将培育基地建设成能为国家制定发展战略、政策措施提供智力支持的高校智库。首批获得教育部批准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共有37个。此后,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参与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并热切希望教育部增设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为加快推进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及高校智库建设,教育部于2016年启动了高校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工作。全国各地高校共计申报了719个要求教育部备案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经专家评审,教育部于2017年将其中300多个高校研究中心确认为教育部备案中心。
除了这些得到教育部批准和确认的研究中心外,各地高校还根据国家和地方建设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自主设立了一些研究中心,并积极主动地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公安系统的不少高校也积极参与国别和区域研究。例如,为更好地适应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需要,北京警察学院、山东警察学院、浙江警察学院、湖北警官学院和江苏警官学院的部分专家学者,从司法体制、警务体制、国际执法合作和警务体制改革趋势四个方面,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新加坡和南非13个国家的警务体制进行了研究,并于2018年8月出版了《外国警务体制研究·第一卷》,为外国警务研究开了个好头。
高校智库参与国别和区域研究的热情推动了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使其向更广的层面和更高的层次发展。
特色逐步凸显
高校智库在中央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围绕咨政、启民、发声、育人的宗旨,积极主动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在实践中探索高校智库建设的经验,逐渐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特色。
一是高校智库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促进了学科的发展。由于其所承担的重要功能和作用,高校智库在高校内部受到了重视。北京大学不仅设立了国别和区域研究院,而且把国别和区域研究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上海外国语大学则将国别和区域研究作为学校的重要发展方向;北京外国语大学也把国别和区域研究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和支撑;浙江师范大学更是将非洲研究院建设成了全国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典型,大大促进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二是高校智库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高校智库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为高校教师搭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由于国别和区域研究领域广泛,高校的大多数教师都有机会参与此项工作,特别是广大青年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通过兼顾(在保持自身原有研究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抽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兼顾国别和区域研究)、结合(将自己原有的研究方向与国别和区域结合起来)、专事(一些觉得国别与区域研究更适合自己的青年教师,放弃原有的研究方向,完全转到国别和区域研究上来,集中精力从事这方面的系统研究)这三种方式,积极参与国别和区域研究,不仅使自己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锻炼,也产出了不少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国别与区域研究也为学生培养开辟了新的领域,不少高校智库在课程设置中增添了国别和区域研究方向。一些智库还专门招收国别和区域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除了招收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国内研究生外,还招收非洲史、非洲比较教育两个专业的非洲留学生。
三是高校智库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式。高校智库在明确“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于国家的国际交往与合作,服务于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这个目标定位的前提下,根据国家和地方的需要,结合学校和中心自身的实际,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研究重点,力求扬长避短,做出特色,将国家需要与自身优势相结合。例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捷克研究中心就是基于学校的优势和特点,重点开展中国(浙江)与捷克以及中东欧国家在经贸、投资、金融、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应用对策研究,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无论是国别还是区域研究,涉及的面都非常广。高校智库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整体研究和重点研究的关系,力求热门问题和冷门绝学相结合。例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在关注阿拉伯世界各种复杂问题的同时,把阿拉伯国家的政党和组织作为研究重点,既避免了同类智库之间的重复研究,也填补了一些研究领域的空白。
高校智库还高度重视处理好学科研究和问题研究的关系。问题研究是智库的核心任务,但问题研究一定要有学科背景,要以学科研究为基础。学科研究是高校智库的强项,是高校智库的特有属性。高校智库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可以为应用对策研究
提供突破点和分析框架。高校智库本着这样的理念,积极倡导和实践学科研究、政策研究、政策咨询、政策传播并重,并将通过政策建言、舆论引导影响公共政策作为高校智库发展的基础目标,以求咨政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完美结合。
研究成果丰富
高校智库积极主动参与国别和区域研究,在咨政、启民、发声、育人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高校智库紧密围绕改革开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产出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高校智库报送的不少专报、要报和调研报告为全国和地方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持,有效地发挥了咨政的作用。
近些年来,高校智库举办了各种学术研讨会、报告会和培训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自2012年以来己成功举办七届以阿拉伯国家热点问题为主题的研讨会。这些研讨会以及专家们在各种媒体上发出的声音和发表的文章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充分体现了高校智库启民、发声的功能。
高校智库在从事国别和区域研究的过程中,还推动了高校的学科建设,促进了高校的科研队伍建设和各级人才的培养,很好地发挥了育人的作用。经过连续几年的深入研究,高校智库在国别和区域研究领域取得不少研究成果,除了专报和调研报告,其他成果形式还有专著(如上文提到的《外国警务体制研究·第一卷》、云南大学肖宪教授著的《当代中国—中东关系》、上海外国语大学马丽蓉教授著的《“一带一路”软环境建设与中国中东人文外交》)、发展报告(如郑州大学张倩红教授主编的《以色列发展报告》、宁夏大学金忠杰教授主编的《中阿经贸关系发展进程年度报告》、上海外国语大学刘中民教授主编的《中东地区发展报告》等)、论文集(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扎耶德中心的《当代阿拉伯研究》、浙江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的《阿拉伯经济研究》等)以及专家们在各种报纸、网站上发表的大量评论文章和在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高校智库发表的这些学术成果,举办的各种学术会议,智库专家学者在国内外参加的各种学术活动和发出的各种声音,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在维护国家稳定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形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高校智库在国别和区域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高校智库还面临总体水平不高、创新性不足、独立性不够、发展不均衡、沟通渠道不畅、研究队伍不强等问题。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智库是我国智库一股不可取代的力量。高校智库只有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在探索与创新的实践中,不断发扬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不断克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才能在咨政服务、启民发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滑动查看高校智库助力国别和区域研究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智库是我国智库一股不可取代的力量。近年来,由教育部统筹、全国众多高等院校参与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体系逐渐形成,日益成为国家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高校智库通过对特定国家或区域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已经产出不少优秀的成果,并开始向更广泛、更深入、更专业的领域拓展,热情不断高涨、特色逐渐鲜明、成果日益丰富。
我校的捷克研究中心就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的需要,结合自身优势与特点,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研究重点,重点开展中国(浙江)与捷克以及中东欧国家在经贸、投资、金融、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应用对策研究,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校一直响应国家号召
致力于一带一路建设中
金院,一直在路上!
▼
点击关键字,查看往期内容
微信编辑 | 卢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