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艾灸这条经,能治疗你身上一多半的慢性病!

2017-11-04 艾蓬轩




[找经络、查穴位在我们公众号hbqiai首页的右下角有一个“艾灸学堂”的工具,你点进去就可以了,更可以学到很多不一样的穴位知识。经络不通百病生,补什么都没用。不一定要吃药打针,因为每个穴位都是一味中药,每天学点经络穴位小知识吧!]


在还没接触中医之前,和现在很多人一样,从没把脾放眼里。某次身体不舒服去看中医,老人家缓缓把完脉,第一句话就是说我脾胃不好。啥,脾胃咋不好了,我很能吃的啊……


年幼时欠的帐迟早是要还的······自从我知道,如今赖皮的眼袋,日渐肥胖的身材,老是不守规矩的大姨妈…都是因为冷淡了脾而得到的惩罚,当初借我十个胆子也不该伤了脾的心。

如今虽然每天都用灸法灸着脾经,甜言蜜语地哄它开心,脾毕竟是大小姐脾气,依旧在考验着我的心。是的,脾一旦被伤了心,就需要下定长时间哄它的决心。

脾绝对是身体里的大腕

脾的功能非常强大,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将精微物质(水谷、水液)传输到全身,滋养全身正常的生理活动;脾运化水液,防止水湿积聚在体内成痰湿等病理物质(胖人多是痰湿脾虚体质)。

脾统血。其实,任何疾病,都是在人体内有淤血的情况下生成的,而脾正好具备了生成和运输新鲜气血这两大功能。脾经上的穴位能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上去,清走脏东西。总之,脾胃虚弱是很多疾病的根源。

灸法健脾很对症

通过饮食来健脾,的确是不错的方法,但是因为病就在脾,有好多人不适应或不吸收,怎么办呢?其实,最安全有效且持久的方法就是灸疗或者按揉脾经。

用灸法当然效果会更好,因为很多脾虚都是脾阳虚,身体寒虚需要扶阳祛寒,灸法则是不二疗法。

我前面说过,自从得知自己是脾虚后就一直开始用灸疗,但是因为时间原因,很多脚上和腿上的脾经穴位都没有认真来灸,所以大家灸时一定要引以为戒。

脚上的脾经要穴

1、治各种出血症、慢性鼻炎——灸隐白穴

隐白穴是脾经第一个穴位,最主要的功效是止血,对各种出血症状都能有效缓解。它还有一个功效,就是通鼻窍、治疗慢性鼻炎、鼻出血。


刺激隐白穴,通常是灸法,而且是麦粒灸,当然手持艾条悬灸也可。这个穴位不太好找,因为它特别小,在大脚趾趾甲旁约1毫米的位置。


2、治手脚冰凉、月经淋漓不尽、头晕、糖尿病、睡觉流口水、舌两边有齿痕、消化不良等脾虚引发的病——灸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夜里睡觉流口水(这叫脾不摄津);月经淋漓不尽是脾不统血,这些症状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3、治消化不良、胃反酸、妇科病——灸公孙穴。

公孙穴的功能非常强大,既可以调动脾脏、脾经的运血能力,又可以帮助调节身体上由于气血淤滞造成的各种症状,综合起来,就是通气、活血、解淤。



如果有妇科问题,每天灸公孙穴。另外,公孙穴可以抑制胃酸, 增加小肠蠕动,增强消化能力,如果吃完东西不消化,也要赶紧揉揉它,很快就会往下运化了。

腿上的脾经穴

1、 治肝、肾、脾上的病症及妇科病——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就是肝、肾、脾3条阴经交会的点,所以可治3条经上的病症,真可谓一穴多用。它还是妇科病的通治要穴。如果有这方面疾病,按揉该穴会非常痛。



2、祛湿,治各种炎症——阴陵泉

祛湿要穴,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水肿,炎症。另外,脾是生痰之源,管湿气,湿气多就会变成痰湿。所以要祛湿根本就是健脾



3、专调节血液循环,治瘙痒——血海穴

“男子主气,女子主血。”女子以血为先,所以她们身体里的血一定要充足。

血海穴:可以调配人体的血液,把多余的血分配到少的地方去,把淤滞的地方给疏散开,其功效相当于足三里穴。只不过一个是补气的,一个是调血的,但都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治本大穴。



胸腹部脾经要穴

脾经还有好多穴位都在肚子上。它们通常都在人体中线旁开4寸的位置上,如果这个位置上有痛点,您就知道是脾经上的问题了。



大包穴是脾经的最后一个穴,在肋骨这块儿腋窝直下6寸处。“大包”就是大包大揽的意思,比如急性腰扭伤、急性脖子扭伤、急性肋间神经痛,大包穴都能治。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总之,脾经要穴,一定要记住脚上的隐白穴、公孙穴、太白穴;腿上的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常灸这几个穴,可以解决多数的慢性病甚至急性病。


小编推荐:

能救命的心包经,常疏通赛人参!

人体自带十大黄金三角区,养好了,百病不扰!

你的脸上有张疾病图!中医教你从脸看健康!

癌症、高血压、糖尿病最怕这个!

肩周炎也不拍,简单易学,效果一点也不差!

艾灸案例分享

正能量传递


多一份分享,多一份健康!!!!

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