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专题 | 影响中国社会学界的10位社会学女学者 Phase II

2015-08-10 专题 中国社会学

♪点击题目下方中国社会学,关注中国社会学人自己的微信平台。

影响中国社会学界的10位社会学女学者(Phase II)

原创 | 中国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

sociology_cn

6月17日,中国社会学微信平台推出《中国社会学学者盘点》专题,受到社会学界的广泛关注。8月1日,《中国社会学学者盘点——女学者专题》在各位社会学人的期待中推出第一期,共10位女学者(彭华民、黄菡、周怡、李银河、裴谕新、黄盈盈、郭于华、张静、李春玲、佟新),之后我们陆续收到各位社会学人的真心推荐。

今天,在众多社会学人的真心推荐下《中国社会学学者盘点——女学者专题》第二期如约而至,本期共10位著名社会学女学者,让我们一起继续来分享这些对中国社会学产生重要影响的女社会学家吧!

别忘了在文章最后给您心爱的女学者投上一票哦!O(∩_∩)O~还有奖品拿哦!

第一期获得“社会学人最爱的女学者”的是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院副院长彭华民教授。选择彭华民教授的社会学人8月12日注意查看获奖名单哦!


潘毅(香港理工大学)

潘毅,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教授,香港理工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办的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毅主要研究中国劳工、性别及文化政治、全球化等。潘毅于1979年由汕头移居香港,1992年与1994年分别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与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系毕业。1998年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完成人类学博士学位。


你要是问潘毅,“在香港学术界,你可算一朵奇葩?”她会兴高采烈答,“是是是。”仿佛那是一种荣耀。她当然有在学术主流中扬名立万的资本。在极其崇尚精英主义的香港,她的学术道路顺遂得连自己都感叹:1998年于伦敦大学完成人类学博士学位即进入香港科技大学任教;2005年因《中国制造:全球化工厂下的女工》(下称《中国女工》)一书获得被誉为“社会学界奥斯卡奖”的米尔斯(C. Wright Mills)奖;刚刚40岁出头便升任香港理工大学正教授,在香港高校中算得上是年轻有为。


《中国女工》是她因关注中国工人问题崭露头角的“第一炮”。2007年,她又盯上了内地建筑行业,召集一波又一波的学生,在建筑工地调研,在媒体撰文、发布大量调研报告,质疑大行其道的“建筑包工制”。一般学者调研,目的是做出学术成果,但于潘毅而言,那才是刚刚开始。她的调研报告均成系列:新鲜出炉,先到处联络媒体和网络,向公众发布;然后她会关注问题有没有改善,于是再去调研、发布报告。甚至同时发起社会行动、成立NGO,直接推动问题的解决。较为完整地观察她,会发现一条“调研-通过媒体施压-社会行动/成立NGO-再调研-再施压”的脉络。她非常喜欢媒体,喜欢到一个记者跟她说话时完全嗅不到学者式的矜持。听到特别有价值的问题时,她还会兴奋地拍桌子,笑得牙齿露出来,眼睛看不见了,说,“对对对,这个你写,这个你写。”她有一股韧劲,一旦盯上了某个认为不对劲的问题,就死咬不放。

陈钟林(南开大学)

陈钟林,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南开大学社会学系首届本科生(83级),南开大学社会学博士。曾赴美国、英国、法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讲学。香港中文大学福特基金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研究。涉及领域:社区社会工作,老年、妇女、儿童、青少年政策与服务,两性、婚姻家庭、亲职教育指导与研究等。


学术研究围绕当今社会发展和社会现实问题、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积极推动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致力于高校的研究、实践和人才培养与实际部门工作和社会需求的有机地结合。参与策划执行多次专业国际国内会议,参与民政部、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多个政府部门的重要课题研究,与政府和多家社会福利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陈钟林教授在《“大学”是什么?》一文中写道:一个好大学,不仅有大师、有大楼、有大树,还要广阔的思想空间,活跃的学术氛围、有品味、有精神、有承担。这样的大学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人才,使思想真正主宰时代!

尹海洁(哈尔滨工业大学)


尹海洁,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有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城市贫困、工程技术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城市贫困人口的经济支持网研究,社会统计软件SPSS15.0 for Windows简明教程,东北区域的科学发展,信息化:生存与超越等。


尹海洁教授曾以“寒食之士”为主题,讲解我国社会“士”的精神。关于“士”精神,尹海洁认为“士本是对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泛称,后用来统称中国的知识分子。士大夫有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尹海洁指出了“士”的独特性。“忠君莫如方孝孺,气节当属文天祥,担当首推是于谦,正气浩然东林党。”尹海洁引用历史上的仁人志士的故事阐述了“士”胸怀天下、坚贞不屈、敢于担当、为民请命的核心精神。

李友梅(上海大学)


李友梅,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社会学)学科带头人,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上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


毕业于法国巴黎政治研究院,获社会学博士学位。1980年代初跟随费孝通先生在苏南地区从事农村和农民研究。1994年学成回国之后,运用在法国学习的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工具和分析方法,对大开发前沿的农民“退路”问题、城市基层社区的组织关系和深层权力秩序、新时期社会协调机制等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出现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努力把握当前中国社会“有组织的无秩序”状态的表现、构成以及重建社会秩序的基本路径。承担国家哲社重大招标课题1项,一般课题2项;教育部重点基地课题2项,应急课题1项;国家发改委招标课题1项;作为首席专家主持上海市哲社系列课题2项,一般课题7项;出版学术专著9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10项科研成果在省部级以上优秀成果评比中获奖。近两年来,研究重点主要聚焦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生成的多元自主性及其之间的悖论、基础性社会认同、社会体制等领域重要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的初步成果在学界和党政部门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

贾西津(清华大学)


贾西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NGO研究所副所长。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专业为社会学理论与方法;1998年获得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学士、硕士,1996-1998年在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修社会精神医学方向。2008-2009年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中美公民社会比较;2005年和2004年分别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做短期访问学者,专门研究过英国政府与志愿及社区部门伙伴关系协议和慈善规制问题。


研究方向为公民社会与治理,侧重于比较研究和实地试点研究,特别是公民社会国际比较、公民参与、社会转型等。担任过亚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项目首席专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小额资助项目(GEF SGP)中国国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全球大型比较研究“公民社会指数”项目的中方总协调人等。出版专著《心灵与秩序》、《第三次改革――非营利部门战略研究》、《中国公民参与:模式与案例》、《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译著《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等,发表论文数十篇。

郑莉(哈尔滨工程大学)


郑莉,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研究方向是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方法论和发展社会学。


郑莉教授在谈及自己的访学经历时说道:我眼中的UCSD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人文社会科学的授课方式基本上都采用对经典著作的深度阅读和小班讨论的形式,辅之以教师每周两次通过开放办公时间辅导学生。本科生教学教师讲授的略微多一些;而研究生教学则以课下阅读,课上讨论为主。如果是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通常是通过完成一个具体的研究设计来进行。社会学系的博士研究生通常要6-7年才能拿到博士学位,前两年主要是用来修学分,博士研究生要修满16门课程,64个学分,才可申请做博士论文。每一门课程阅读量之大,任务之重,远远超过我们国内的学生。博士生每次上课的时间是3个小时,中间休息一次。尽管课上讨论和学习的内容比较沉重,但形式还是十分自由的,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喝咖啡,吃东西,基本上是在一种比较放松的心态下读书和讨论的。


课上是讨论,课下则是常规化与制度化的学术沙龙与研讨。由于学术活动很多也很频繁,所以参加何种学术活动完全凭借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在这里,没有声势浩大的宣传,也不需要广泛而深入的动员,一切看似随性,而实则理性。

孙中欣(复旦大学)


孙中欣,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孙中欣、张莉莉主编的《女性主义研究方法》为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女性主义或妇女研究课程及妇女或女性问题培训项目的双语教材,全面论述了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包括访谈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质性研究、民族志研究、跨文化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旨在为读者提供性别问题研究中各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并着重于社会学的女性主义研究及其在研究实践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分析,帮助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女性主义研究方法。


孙中欣曾在复旦大学首次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涉及性取向和性别研究的公选课,课程内容包括社会性别与同性恋、同性恋的跨文化比较等。


孙中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你是一个坚定的异性恋,但并不意味着你要回避关于同性恋的知识。”“今天的科学对待,只为了明天的准备。”“也许有一天,你的朋友、兄妹、子女会怯生生地对你说:‘我是同志。’”

闵学勤(南京大学)


闵学勤,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力资源管理、城市社会学、社会及心理统计。先后出版《感知与意象--城市理念与形象研究》、《城市人的理性化与现代化》等2部专著。在《社会科学》、《浙江学刊》、《社会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5篇。


闵学勤曾在《美德、秩序与社会——南京大学社会学院2014开学典礼主题演讲》中提到:我不能说现在的社会无良、无序,但确实这个社会需要我们一起来解构和建构的东西太多。作为一个社会学院的学生,你在拥有美德、保持秩序的同时,无论如何要时时想起社会。你会说我们一个微弱的个体如何成就社会?或者说社会自然就在那,我们又能做什么?18世纪,人类还没有了解自然、摆脱无序时,康德就提出“自然如何可能?”,到了20世纪全球虽然发展不平衡,但陆续已进入工业化、现代化,齐美尔仍然要问“社会如何可能?”在中国,我们都知道“大政府,小社会”,确实国家的深度卷入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社会的生长,但其实社会学界和人类学界一直都有“小地方,大社会”之说。有时候当我们嵌入社会有无力感的时候,不妨从小处着手,从美德和秩序着手,从能观察到的,能触摸到的地方来着手参与社会。

白淑英(哈尔滨工业大学)


白淑英,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系副系主任、网络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在科研中主要研究方向是网络社会学、虚拟社会管理。


主持和参与的课题: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作用机理及调控对策,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0年1月-2011年12月。 网络秩序的生成机理与虚拟和谐建构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年1月-2010年12月。 哈尔滨市科技中介机构的运行机制与发展定位研究,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2007年9月-2008年9月。信息化进程中政府与公众互动规则创新及制度耦合研究,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负责人等。


白淑英曾在《农村社区实践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一文中指出:学术思想道德教育和品质道德教育是不矛盾的,二者应该是统一的,广义的品质道德教育应该包括学术思想道德教育。但是,我们在实际过程中缩小了品质道德教育的内涵,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学术思想道德的培育。谈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多数人会认为农村的艰苦环境、落后的发展状况是对学生思想上的一次洗礼。不可否认,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使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天之骄子”感受到生活的另一面,从而引发他们对生活方式的重新思考。但是,我觉得,单单从这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容易使我们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变得狭窄,也容易从一个浅层次理解思想教育的内涵。对于新世纪的本科生培养而言,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爱国主义、理想主义、艰苦朴素等方面,更应该将“高尚品德”这一抽象化的培养目标具体化为可操作的行动引导学生内涵式发展。

刘爱玉(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应用社会学教研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人力资源专家。研究方向:劳动社会学、组织社会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授课程:劳动社会学、数据分析技术、社会学导论、社会统计与数据分析。


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国有企业纷纷改制,下岗失业的国企工人大量增加。原来捧着铁饭碗的工人,一下子失去了工作,他们的生存状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社会应该怎么去关心这一曾经为国有企业发展作出过贡献的群体?为了回应这些问题,刘爱玉走访了大量的下岗职工,对调查得到的第一手材料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完成了《选择:国企变革与工人生存行动》一书,指出工人最为重要的两种生存行动,即基于时序格局中制度环境、物质环境、资源、目标所形塑的“守法逻辑”和“生存逻辑”,两种行动逻辑下的工人行动选择也形塑了国有企业改革总体上的平稳。刘爱玉的这一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也带动了之后学者们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小编,本期的10位女学者中有一位我特别喜欢,怎么才能支持一下呢?
那就快来参与我们下面的投票,支持一下您心爱的那位女学者吧!还有奖品拿哦!
小编,能透露下,奖品是什么不?

本期是SparkProject赞助的6个随身小米WiFi哦!如果您选择的是最终获得选票最高的女学者就有机会获得啦!本期截止日期为8月15日23:59分,获奖名单将在8月20日前公布!

第一期获得“社会学人最爱的女学者”的是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院副院长彭华民教授。获奖名单在8月12日公布,请参与的社会学人注意查看。

小编,我怎么推荐给你更棒的社会学女学者?
直接微信留言或者发送邮件给我们,说不定第三期就能看见您爱慕已久的女学者了哦!PS:第三期预计将在8月末发布。


【本文系中国社会学原创】

如有任何版权问题

请及时联系sociology_cn@163.com


微信平台:中国社会学

微信公众号:sociology_cn

投稿邮箱:sociology_cn@163.com

合作洽谈:hezuoshehui@163.com


| 中国社会学人的微信平台 |


关注并回复 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年会丨考研丨干货丨博士丨研究生丨高考丨农民丨农村丨谣言丨朋友圈丨剩男丨大学丨毕业丨性别丨社会效应丨社会心理丨社会调查丨社会工作丨文化丨学者丨排名丨社会学史丨博客丨社科基金丨社会角色丨腐败丨改革丨精英丨二胎丨同性恋丨互联网丨差序格局


点击下方可以查看第一期女学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