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副教授抄袭本科生论文续:大学里最终将只剩最会写论文的人

2016-08-13 社科必读👉 中国社会学

♪点击题目下方中国社会学,关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科学领域垂直媒体平台。


副教授抄袭本科生论文续:大学里最终将只剩最会写论文的人

原载《湖南大学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中国社会学》平台重新编辑。


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


近日,一则举报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赵井春抄袭安庆师范大学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金鹏论文的网帖,在网上引起关注。


今年28岁的金鹏,是安庆师范大学20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8月5日,金鹏在网上发帖举报赵井春抄袭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


记者比对发现,赵井春发表在2013年第3期《遵义师范学院学报》上的《论刘震云官场小说的批判性》一文,从论文题目,到摘要、关键词、二级标题、三级小标题,甚至连参考文献都与金鹏的论文一样,约7000多字的论文正文几乎照搬金鹏的论文内容,仅部分段落做了少许删减。


8月3日晚,一个偶然的机会,金鹏发现自己大学本科的毕业论文《论刘震云官场小说的批判性》发表了,该论文还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而作者却变成了遵义师范学院的副教授赵井春。当把自己的毕业论文和赵井春发表的文章对比时,金鹏大吃一惊。赵井春发表的文章和自己的论文竟然一模一样,甚至连标题、二级标题都没有改动。


“我的毕业论文电子版曾发给过同学及学弟学妹们作参考,可能一人传一人,不小心泄露了。”金鹏认为,自己的论文可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传到了赵井春的手中。


1976年出生的赵井春目前任职于遵义师范学院教务处,在人文与传媒学院做兼职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2001年,赵井春从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毕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曾两次被国家汉办外派到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图瓦国立大学担任汉语教师。


8月11日,赵井春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2013年1月,他抱着侥幸心理,花了3000元从中介机构处购买了《论刘震云官场小说的批判性》一文。收到论文后,赵井春对该文没做任何修改,直接转投《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8月5日,遵义师范学院成立调查组,由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吴有富担任调查组组长。


吴有富认为,该事件已经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2016]第40号)第28条第1款“造成恶劣影响”的规定,可以认定赵井春抄袭论文事件为情节较为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


文 | 文双春

近日论文抄袭现象频繁爆出。看到这些报道,不由自主想起了两个笑谈。


笑谈之一是某高校高度重视科研,全民皆兵搞经费、发论文。新校长最善抓牛鼻子,深知生命科学是时下拿基金和出论文的大户,所以对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压的担子最重。他一改过去的考核晋升制度,要求每个医生必须“两写”——写本子和写论文,不交基金本子的扣年终奖金,聘期内没发表N篇论文的就解聘。这招够狠的,那些平时以看病为主的临床医生,包括最擅长拔牙的、开刀的、打针的等等,无不叫苦连天。医院有位长江学者,校网站不时宣传他又揭示了某疾病的机理,突破性进展又在某高大上刊物发表了,他因此被奉为典范。有次校长身体不适,点名要看一位公认的名医,但遭该名医拒绝:“校长您别找我看病,您应该比谁都清楚,长江学者最会看病!”


笑谈之二是某高校校医院一位护士报了好几年职称,但都栽在了论文上。护士在高人指点下绞尽脑汁好不容易凑了篇论文,信心满满地投给了该校自己办的学报,但很快就被毙掉了,最令人心服口服的理由自然是没有创新。一次学报主编到校医院打屁股针,那护士读过雷锋日记,对待敌人自然也知道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她满腔怒火,故意恶狠狠地猛压注射器,那针打得直让主编胀痛得嗷嗷求饶:“姑奶奶,求您温柔一点,行么!”护士凶巴巴地训斥:“我们护士的工作都是有严格标准和规范的,你不是喜欢创新么,我给你点创新瞧瞧!”完了她顺便丢下一句:“下次校长来打针,我要用猪针给他打!我的本职是护理人,他却偏要看我给猪打针打得怎么样。”


如果说最会写论文的也最会看病尚不足为信,那么最会写论文的也最会教书却是被广泛认同的。不争的事实是,论文不仅是高校老师获得位子和帽子的最重砝码,更是获得威力和信心的最猛“壮阳药”,所以身处中国高校,有目共睹的是,嗓门高的,任性的,颐指气使的,无一不是发表过自认为是好论文的人。


一位高校老教师说,有时听年轻老师讲课,明明发现年轻人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完全是胡说八道,但一想起年轻人发表过“好”论文,便反而怀疑是自己搞错了,不敢指出来,诚恐贻笑大方。老教师还说他曾经拜读一位年轻老师的“好”文章,文章是纯数值模拟,画的图非常漂亮,但用的参数显然完全不切实际,相当于牛栏关猫。老教师像小学生一样向年轻人虚心讨教,年轻人训起“学生”来毫不留情:“你懂什么!鸡鸭能同笼,牛猫就不能同栏?”老教师感叹:没有论文,你即使掌握真理,也只好忍气吞声。


前几天作为委员参加一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答辩博士生博士读了6年,但发表的论文比人家读3-4年的还要难看得多。博士生感到既惭愧又委屈,惭愧的是发表论文太难看,让各位委员为难;委屈的是自己做的是“国家急需”,做得很辛苦,但不好出文章,本身也不以出文章为目的。博士生的体会是,研究生做“国家急需”是出力不讨好的事,在学期间很难拿到奖学金,毕业之后很难找到好工作,因为这一切都要靠论文说话的。博士生的导师很无奈:“我最近几年已招不到学生了,学生都奔容易出论文的方向和导师而去了,所以我也不得不转型去写论文了。国家急需的,学校不需,学生更不需,老师以培养学生为天职,应该首先满足学生的需要。”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从前,楚灵王喜欢读书人有纤细的腰身,朝中的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每天节食束身,一个个饿得头昏眼花、面黄肌瘦、扶墙而立,一幅全民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做学问景象。如今,校长好论文,大学多饿死。只是,饿死的不是那些只为或只会论文者,恰恰是那些不为或不会论文者。长此以往,可以想象,大学里最终将只剩最会写论文的人


这里是有情怀的中国社会学,谢谢你的阅读。

-END-

【本文经中国社会学编辑节选】

读中国社会,关注中国社会学

文章不代表中国社会学立场

版权问题请联系sociology_cn@163.com


长按二维码 和我们一起读中国社会

200000+人已关注并每天免费读中国社会

       

       

微信公众平台:中国社会学(sociology_cn)

新浪微博:@社会学平台

微信个人号:社会君(ID:zhongguoshehuixue)


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科学领域垂直媒体平台

| 在这里,读中国社会 |


关注并回复 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年会丨考研丨干货丨博士丨研究生丨高考丨农民丨农村丨谣言丨朋友圈丨剩男丨大学丨毕业丨性别丨社会效应丨社会心理丨社会调查丨社会工作丨文化丨学者丨排名丨社会学史丨博客丨社科基金丨社会角色丨腐败丨改革丨精英丨二胎丨同性恋丨互联网丨差序格局丨费孝通丨郑杭生丨王思斌丨李强丨潘绥铭丨冯钢丨风笑天丨周晓虹丨彭华民丨周飞舟丨刘晨丨罗东丨赵万林丨夏学銮丨文军丨林聚任丨李银河丨孙立平丨于建嵘丨黄家亮丨闫恩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