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手和脚,怎么就这么容易出汗呢?

2018-01-10 中医食疗养生


手足多汗,从何而起

 

我们都知道,人之所以会出汗,是机体要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满足体温调节、废物排出、皮肤润泽等等生理性需求。不管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存在汗多的情况,实际上说明了身体可能存在三种问题:

 

一是体表的闸门开合出现了问题,该关得时候关不住、关得不严实,临床上多认为是心肾阳虚所致。

 

《医宗必读》云:「汗者,心之液也,而肾主五液,故汗证未有不由心肾虚而得者。心阳虚不能卫外而为固,则外伤而自汗;肾阳衰不能内营而退藏,则内伤而盗汗。」

 

表现:手足心汗多,手汗尤其多,精神紧张时出汗明显加重;睡眠不安,畏寒,精神萎靡,面色晄白。


二是身体里面的阴阳失去平衡,阴虚阳亢。由于汗液是实质成型的东西,属于阴,在这样的情况下,势必会被亢盛的阳热蒸腾、推动,进而透出体表,形成不合时宜的汗。临床上多认为是心肾阴虚所致。

 

表现:手足多汗,伴有口干、五心烦热、胃口不佳、睡眠不佳、大便干燥、舌红少苔等表现。


三是体内有积攒已久的垃圾废物要通过出汗的形式排出去,给身体腾出空间去接纳滋养之物,临床上认为是脾胃有寒湿或者湿热,因此导致了这个现象。

 

《赤水玄珠·手足汗》云:「手足汗乃脾胃湿热内郁所致,脾胃主四肢。」

 

《吴中医集·汗》曰:「又有手足汗,属脾胃虚寒,不能运行津液,乃乘虚阳外越而溢,如阴盛而淫雨滂沱也,其汗必冷,与实热之汗不同。」

 

脾胃湿热表现:手足多汗,伴有胸脘闷胀、不思饮食、身重体困、体表发热、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舌苔黃膩等表现。

 

脾胃寒湿表现:手足多汗,伴有四肢不温、面色苍白、胃口差、身倦乏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等表现。



在中医的观点里,汗液并不是简简单单由水、氯化钠、尿素、乳酸、脂肪酸等构成的液状代谢产物。《素问·评热病论》云:「汗者精气也」。汗液的产生,来源于我们日常饮食经过消化系统加工产生的营养精华。

 

多汗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一来会使体内的精华随着汗液的排泄白白流失,二来外邪会趁机顺着疏松的体表进入人体兴风作浪。

 

手足多汗,内外夹击起效快

 

以下是几个针对手足多汗的外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外洗方:

 

  • 生黄芪30g,葛根30g,荆芥穗10g,防风10g,麻黄根10g。煎水,先熏后洗,适合手足汗较多的人群。若手常有汗臭异味,可加藿香、佩兰各15克。


  • 绿茶25g,盐25g,沸水调泡开,适宜足汗多者泡洗。


  • 明矾30g,苦参15g,丁香10g,葛根15g,马齿苋15g,赤石脂30g,煎水浸洗,适合脚汗较多、脚丫子臭的人群。


  • 地肤子20g,苍耳子60g,苦参30g,白鲜皮30g,黄柏30g,煎水浸洗,杀菌消痒,适合手足多汗并发手足癣的人群。

 

外用扑粉方:

 

取煅牡蛎90克,煅龙骨90克,麻黄根30克,黄芪30克,白术30克。将上述药物磨成细粉后加入30克滑石粉充分混匀,置于洁净、干燥、内壁润滑的容器中备用。使用时,先将身体洗净充分擦干后,扑粉于患处,每日数次。

 

穴位按摩:

 

一般来说,被手足多汗这个问题困扰的人,往往会更容易紧张、焦虑,毕竟太让人体感不舒服,又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尴尬和不快。越是这样,心里就越不得劲,越容易由于情绪波动使手脚的出汗量增加。来来回回,形成恶性循环。

 

在中医看来,由于手足多汗,引起了人心神不安、心火妄动,因此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穴位按摩的方式,既平息心火、稳定情绪,同时使汗液的排泄有所收敛。

 

  • 内关、神门两穴,用手指或按摩锥、按摩笔等工具用力按压5秒,停顿2秒再继续,如此反复五分钟,每天一次,具有缓解精神紧张、防止手汗的功效。


  • 如果是手足汗多,同时伴有手足心热、心烦、不易入睡等问题,可用力按压揉动少府、劳宫、涌泉这三个穴位。


  • 如果是手足汗多,同时伴有畏寒、手足不温等问题,可艾灸阳池、阳谷、复溜这三个穴位。艾灸完的灰可以收集起来,加在水里洗手、泡脚用。


中医食疗养生|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