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 专访 ] 财经第一社群德林社:80分钟众筹融资600万的背后有哪些积累?

2016-06-07 何川 插坐学院


黄利明:德林社出品人,也称“大掌柜”,先后任新京报创刊记者、经济观察报高级记者、中华工商时报新媒体总编辑。


李德林:著名财经作家,德林社04年出版《德隆内幕》。著有《帝国沧桑》、《黄光裕真相》等多部作品。


“德林社”在4月8号针对其社群会员开展股权众筹,项目上线80分钟,金额已达700万上限,最终以600万的额度完成众筹融资。两位掌柜除了财经社群运营有独到的心得,更是对财经行业有着深厚的认识。


本文约6300字,建议阅读12分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305udkv2y&width=500&height=375&auto=0出品 | 插坐学院 (ID:chazuomba)

受访 | 黄利明、李德林 (德林社创始人)

采访 | 何川 (插坐学院创始人)

编辑 | 一番、天一 

视频剪辑 | 熙烨



1德林社发展史


何川:什么时候开始对记者这个职业产生一些内心的波动?


李德林:我是2012年之后,当你看着一个小生命在不断的成长,而自己这十多年却在重复着不同的故事,尽管这些故事不同但你会发现其实是一样的。那当我归隐田园白发苍苍的时候,做了十几年二十年记者,人生好缺憾。

 

何川:利明觉得写字和做公司最大的不一样是什么?


黄利明:我觉得没什么太大的不一样,因为对我来说,记者只是一个职业,做很多事情所谓“术”不一样,但“道”是一样的。


比如说,可能我一直想创业,在媒体虽然自己的职业有些波动,但不论做任何事情只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情怀,你一样能为社会去创造一些东西。

 

何川:总会有不一样,说说不一样的地方。


黄利明:不一样的地方是做媒体是单打独斗的一个状态,强调的是个人英雄主义,但做企业强调的是团队协作能力。另外一点,做企业的更重要的是生存下去,这是核心。

 

何川:你们两人身上比较差异化的东西是什么?


李德林:他的调和性很好,协调性强。我就属于比较果断,认定的事就要去干。可能在整个协调性方面我们配合起来比较默契。一个人可能会强势,另一个人在这方面会亲和,利明在这一块比我好的多,我属于性格会强势的那种人。

 

何川:怎么决定做财经脱口秀的?


李德林:创业的想法我们很早就有了。那怎么办呢?我们两个在财经专业领域,专业素养是没有问题的,做别的或者写写书也是可以的。


但是离开了我们的专业,其他的说实话,我们不行。那为什么选择脱口秀呢?原因是他觉得我的普通话都说不好,但是敢喷。


“大掌柜” 黄利明

“二掌柜” 李德林


何川:开始你们想这个点的时候和市场上其他的脱口秀,有没有想比较明确的不一样的地方?


李德林:罗胖读书,高晓松讲历史,尽管我也是研究历史的,但我们两个长期的专业是财经,就集中在财经。而财经实际上是一个很泛的概念,我们在证券领域有十多年的经验,所以就切入证券领域。


为什么切入证券?原因非常简单,我们之前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黑嘴。我们拒绝做这些,因为民众不信任。我们之前是做新闻的,有一种信任感,所以我们选择有7、8千万股民的市场,因为我们觉得这个市场在中国足够大,为什么?因为在中国做生意最好的就是人口生意。


那我们选择这个7、8千万股民的市场,做证券,不能像黑嘴一样天天喷股票,那我们就告诉你风险,怎么进行风险教育控制等等。

 

何川:算常识教育吗?我看了一些。


黄利明:基本算是一种常识教育,对我们来说做财经脱口秀,核心是想把原来财经知识通俗化。我在经济观察也好,他在证券市场周刊也好,传统的财经媒体做的东西还是偏专业,离老百姓很远。


但是你会发现,大家会被大量的线下的理财欺骗,受众还是有限,这里面就存在脱节,媒体传播的东西和老百姓真正需要的东西是脱节的,我们觉得我们做的事情是把一些所谓专业的东西通俗化,然后真正从投资的角度建立我们的情怀和传播领域,做成财经社群。


何川:你觉得现在抢优质内容的短视频的机会怎么样?能不能举几个例子,哪些领域?


李德林:很多,专业垂直的领域如果你做好了就是机会。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开车,汽车驾驶安全,司机很多,但是出现爆胎,你到底该怎么处置?比如各种美容美甲,凡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都是机会。


我们选择股票的原因很简单,随着我们整个国民财富的不断地增加,实际上我们的财富本身(人民币)是在贬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选择证券,因为证券对老百姓来讲是一个保值增值的过程,我们觉得这里面有很大的机会。


而其他行业只要是专业的就有机会。网红如果不走专业,在我们看来,没有戏。


黄利明:另外一个为什么我们做德林社选择的是财经方向。当时14年做这个项目有两个很重要的判断,一个是国家资产政治化的完成,国有资产想上市,民营企业也想上市。


另外一个是国民财富资产化的完成,就是你国民财富原来的固定资产,比如矿业产、房地产不像之前那么具备价值,他的资产在重新配置,这个判断至少10年之内不会差的,就是我们进入这个领域,觉得这个领域发展空间很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何川:这回融资众筹之后最主要的钱花到哪里了?


黄利明:视频,lP。内容制作同时推广,还有一些线下的活动,培训及运营。

 

何川:视频制作会增加频次吗?还是增加长度?


黄利明:会增加新的IP,而且不止一个。

 

何川:方便说吗?


黄利明:会更逗逼,更好玩,类似于财经papi酱这种甚至于我们请到一些投资界的大咖讲一些下午茶分享,甚至跟一些协会专门的合作,或者找国内最大的最牛逼的金融企业合作,专门做一些针对于投资者方面的普及,教育宣传类的一些策划的产品。

 

何川:实际上就是邀请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黄利明:大家一块玩,一起来把投资者教育或者说金融普及这方面的事情做好。

 

何川:不是采用众包的松散的合作方式?


黄利明:不是众包生产,应该说更多还是以我们为主,别人只是我们的顾问或者说是资源的搭建方的形式。


“大掌柜” 黄利明


 

2德林社微信公众号


何川:目前有多少用户是通过视频的影响力转化过来的?


黄利明:有70%。

 

何川:到目前为止,你们觉得每天推送的公众账号对于这家公司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黄利明:他是一个承载用户,沉淀用户的平台和渠道,也是一个推广的渠道。


但很多人也会疑问,在APP和微信公众账号之间纠结。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觉得前期像创业型公司或者小的公司,微信基本上可以承载这样的功能,未来做大后,你的粉丝量,或者你的用户或者会员,你要对他有一个更细的分层。


未来达到一个更大的商业目的,可能脱离微信再去做一个APP是合适的。前期我觉得没必那么做,而且看各自的商业模式。

 

何川:我们现在有对自己的用户做目标预期吗?比如说下一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之后,可能会尝试一些新的举措。就是你每一次决策的变化是根据用户量吗?


黄利明:不是,我每次决策的变化是来自于我自己的管理半径,和我自己资金的匹配度,来去做一些扩张。

 

何川:怎么讲你的管理半径?


黄利明:比如说像一年之前,我们可能才4、5个人,对我来说,我不可能去尝试太多东西,而且我的资本也才100万。我不可能去做很大的,我就把现有的德林社平台做好,我就可以慢慢的把用户沉淀下来,到现在30多万。


然后从去年9月底我们开始招募会员,这部分是又开始重新孵化一个东西,你到了一定程度后,这些粉丝进来了,你要想办法拉他沉淀,在这里面你给他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你是财经属性,你是金融属性,对于所有人来说价值是第一位的。


何川:重点看什么数据?


李德林:我们重点看阅读数字,分两类,一种是我们公众号自身阅读数据,一种是通过朋友圈转发的阅读数据。


而我们更在意外延式的阅读,因为外延式阅读一旦到了80%以上,证明这个文章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我不知道变成什么解释,但我希望是类似阅读的数字能够降到70%、60%、50%甚至更低,为什么?


这样我们的外延扩张,增粉,以及外面对我们文章转发认可度会更高的。这个数字能够表明你的内容到底好还是不好。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还有其他很多方面。


比如说到底是年轻人阅读还是家庭主妇阅读?还是30-45岁的白领阅读的多?这些数字我们都会去做一个变化,根据这个来调整我们的选题,甚至是我们节目的制作包装。


黄利明:数据其实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说数据会说话,但是有些数据也是伪数据。


比如说特殊时期节目的爆发,他不是你的常态,更在于稳定性的增长。比如突然有一期1000多万或者2000多万,当然这很好,但最重要的是我能给投资人或者我能给粉丝用户形成稳定的预期,这才是一个好的产品。

 

何川:30多万到现在做了一年?


黄利明:一年半34万。

 

何川:有过很明显的推广阶段吗?


李德林:在粉丝本身方面非常自然,基本没有。因为我们要捞的鱼就是证券这一块,唯一一个很好的契机就是2015年股市的暴涨暴跌,那段增长的会非常快,一天都是好几千的增长。


还有,就像利明刚刚说的,我们中间也在尝试,比如说莆田新闻,那出来分分钟就是10万+。但是那种东西对我们所谓的垂直领域也是影响传播度,对于投资人来说他觉得没什么卵用。

 

何川:能归纳一下我们自己用户的关键词吗?


李德林:我觉得金钱狂热的爱好者,逗比居多,有钱人。

 

何川:你们两个人在内容分工上,他有绝对话语权吗?


李德林:是这样的,我们有分工。在公司的产品、战略以及对外战略资源的搭建上,利明是所有的。为啥他叫大掌柜呢?我从来看不到钱也摸不到钱,所有的跟钱有关的运营都是他来做,不过我们之间会讨论商量,甚至相互整合资源。


但是比如我手里有一些内容方面需要踩刹车,他也会去做。我们做新媒体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边界和风险,动不动就把号给你关了,那还玩什么?没法玩了。所以说这一块他会有踩刹车的权力。但是在经营方面,我除了搭建资源外,基本是老黄自己选择怎么去做。

 

何川:我们目前经常说,让专业的金融证券公司在投资理财方面的内容通俗化,这是我们追求的。但我其实特别想知道你们在这方面尝试之后,专业性能保证做到哪些?


李德林:我觉得通俗不代表下流,不代表非专业。


比如说,当时有个两融的数据,所有的媒体都觉得“哇,两融的额度在不断增加,是一个好事,资金流进来啦。”但是我们就告诉你,第一个星期流出的是3000亿,第二个星期是6000亿,翻了一倍,这个数字与他的增速明显不匹配,非常危险。


但是当时我们这样讲的话没人听,那我就讲一个问题,赌场里面进来的人是挺多的,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把桌上的筹码换成钱,往口袋里装的时候,这个赌场就有问题。那大家都知道了,OK了,三天之后,暴跌。



3内容定位+选题规划


何川:我们选题上都有什么比较明显的标准?


李德林:第一是这个事出来,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一定会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能够事关这些股民或者德林社小伙伴切身利益的,我们才做,否则不做。


还有,我怎么把一个极其复杂的事情,快速的在3分钟之内表达出来。


第三,在我们做公众号的过程中,希望无论从标题到内容,能够让小伙伴一看见就能够打开它。比如说,我们会策划一些,你看着最不靠谱的上市公司是谁?你告诉掌柜的,掌柜的来帮你扒他们,上万人都来回复。

 

何川:目前你们觉得哪一类的内容是在我们平台上最受欢迎的?


李德林:明星,包括+资本,+故事。尤其是你会看到某一个上市公司搞拍卖,为啥呢?因为他整天去泡明星。那些股民说,你又提醒我了。


何川:3分钟的视频要剪辑多久?


李德林:整完了之后录,最初的录是很糟糕的,不像我们现在聊天,最多一次创纪录,260多次,260多次乘以3是多长时间呢?好几个小时,录到啥程度呢?


何川:口吐白沫?


李德林:白沫是吐了一遍又一遍,肌肉僵硬,然后就用冷水拍,拍完了接着来。当然慢慢的从200多遍,降到100多遍,降到50多遍,降到20多遍,10多遍。现在有时候一次甚至两次三次就可以过,因为我们要熟练不能磕巴,不能像我们这样聊天。

 

何川:给所有的金融也好,投资理财也好,泛金融领域,这个里面做内容的人一些什么建议?


黄利明: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尊重投资人,敬畏市场,真正为他们的资金安全去考虑,这是核心。因为你做任何东西是涉及到老百姓的钱,这个东西不能瞎做,这个也是我们坚持的东西。


李德林:利明说的敬畏,还有一个要把我们服务的对象当成朋友当成衣食父母,否则父母会把你赶走。

 

何川:当成朋友包括在内容的感觉上?


李德林:就是你要找准,我们经常说做一个产品的痛点,那痛点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他觉得对他有没有用;第二个方面,他可以吐出胸中浊气。就像我们扒上市公司,就觉得那个公司有问题,想吐槽他。更重要的是,通过吐槽,能够发现风险。


市场里面有两种,一种是建设性财富,一种是规避财富的风险。那我们有一个重要的是通规避风险来告诉你一些诀窍,来进行投资者成熟的培养。

 

何川:推荐几个比较喜欢的财经类的号吧,2个。


李德林:“港股挖掘机”,这是做港股的。


还有“波音大飞机”,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大家都在谈巴菲特,他说巴菲特只是台前的,他背后还有一个人,独眼人芒格,就因为他是一个独眼人,所以他用一个眼睛看这些东西看的更准,因为两个眼睛容易分神。


他把财经讲的很有趣,当然啦,他这个人有独特的视觉,因为像巴菲特背后,确实芒格在技术上给他的支撑就像德林社一样,如果没有利明,我一个人也不行,如果是利明,那他也不行。


所以实际上,无论是“港股挖掘机”还是“波音大飞机”,写的文章来看,对我们讲更重要的就是团队的配合。港股挖掘机背后有一个专业的团队。


正在主持“德林爆语”中



4新媒体从业者积累与发展

                        

何川:给现在内容创业者,或者想做内容的创业者,或者觉得自己内容不错想做一家公司的企业,包括想踏进这个行业的人,一些提醒吧。


李德林:垂直专业,不要去想太多,做好专业的事情,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


黄利明:如果是创业的话,就是活下去,另外一个是即使不是创业,你想进入这个领域,你的耐力和坚持非常重要。


李德林:商业模式不能是自己YY出来的。市场需求也不能是自己YY出来的,我往那一躺,O2O,B2B,C2C ,不是,要认真调研,确实有什么市场需求。

 

何川:目前普遍新媒体的从业者,尤其是年轻人,你们绝对是老一辈了,给点中肯实用的建议吧。


黄利明:坚持,我觉得做新媒体首先要让大家真正觉得,接地气,能互动,和大家做朋友,这是核心。


李德林:现在不是有句话吗?我书读的少,别骗我,你可能会起一个很不好的标题,或者专门去扒一个所谓的爆款,但是对你的用户人群到底有多大的使用价值,有多少启发?


其实核心一个不管是90后、80后还是现在60后出来创业,做好产品,产品真的会说话。捷径容易走,但是捷径容易摔跟头。一步一步的,扎扎实实的,就像跟你的朋友一样,如果向你朋友借钱,抄一个捷径,那可能就有问题。

 

何川:刚刚入门的新媒体编辑,有哪些需要积累的能力?


李德林:我觉得现在这些90后小孩真的比我们视野开阔,我们两个在现在公司是最老的啦,现在招人标准就是——只要90后。那当然,90后的视野想法很多,只要他们踏实,把自己的事儿按照他们的想法做好,成功的几率会很大。

 

何川:怎么个踏实法儿?

 

李德林:你今天可能有个好的创意或者slogan,你不能够明天吊儿郎当随便去应付一下,往往聪明的人都是喜欢走捷径,很容易飘。实际上对我们来说,经过那个阶段,就像对我们的小编一样:你每天的篇文章都要用同样的态度去认真地对待。

 

黄利明:责任心很重要,你做事的态度最会决定你真正长久的瓶颈。你没有责任心,就意味着你对产品做不到极致。另外一个,你没有责任心,你的努力程度就没有。

 

何川:你们招编辑的时候,通常会从哪方面重点考虑?


李德林:招聘考核,我们公司第一个就是不要抱怨,要积极向上正能量。人一旦抱怨,脑子就憋住了。


黄利明:出了问题,解决问题。

 

何川:还有吗?专业性呢?


李德林:专业性这个不苛求,只要我在这,问题不大。我们有内容总监专门看,小孩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那种朝气,踏踏实实去做好,我相信他们的成长会很快的。


何川:给我们整个新媒体从业者推荐两本书吧,一本专业书,一本杂书。


李德林:做社群方面的,《社交红利》吧。


何川:徐志斌的《社交红利》。


李德林:对。如果说杂书的话,我还是推荐一个跟我们专业相关的吧,《华尔街之子摩根传》。这是我见过的写传记里面的文学性比较好的书。通过一本书,看一个时代,一个帝国的崛起——美国。


因为我们不论做什么,不管是创业还是其他,都要有一个大视野。有一个未来的格局观。就像利明说的一样,我们看准了这个,无论是国民也好,国家也好。它这整个支撑证券化的未来国家财富的增长,居民财富的变化趋势。


何川:我们现在这个号在行业的地位,值得我们自己评价一下吗?


黄利明:我觉得论财经的通俗化来说,可能在圈子里还是……


何川:财经通俗化?能不能再聚焦一点?


黄利明:或者就财经社群来说,我们是国内第一个。


何川:财经社群还是理财社群?


黄利明:财经社群。


李德林:我补充一下利明的,如果大家现在都是在说垂直,我们觉得能够卖的,能够让小伙伴在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拍出几十万的,才算真正的社群,我们做到了。


何川:谢谢。(完)


 

作者:琼·施特劳斯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副标题: 摩根
出版年: 2004-10
页数: 625
定价: 58.00元


*本文为删节版采访稿,经受访者确认发布。转载请后台留言。



推荐系列阅读

👇

[ 专访 ] 峰瑞资本投后合伙人陈鸣:

我们为何拿出所有诚意,运营新媒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