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哪些小习惯能让生活变得简洁高效?

2016-06-16 新媒体学习第一站 插坐学院

我觉得生活实在太糟了,庞大的碎片化信息、无从下手的工作、总也不够用的时间……一切琐碎的事让我郁闷不堪,那如何从细小习惯中,让生活变得更加简洁、高效?本文是知乎6755赞的回答,切入点细,逻辑连接也好,推荐阅读。


全文约2400字,建议阅读5分钟。



能让生活变得简洁高效的习惯有很多,但说到底,很多好习惯其实有着相似的内核:


1


在开始做任何一件

不少于半小时的复杂事情之前

 先留出大约 2% 的时间做计划


这条建议的精髓是什么?2% 吗?


不!是“任何”。


因为我们常常因为贪图方便而忽视它。


它真的适用于任何场景:


写一篇作文,在构思完内容后,应该花上 2 分钟左右列提纲,预估一下每一段的字数;


参加一次 2 小时的考试,在拿到考卷后,不要立刻开始做,应该花上两三分钟的时间去阅读一下整张卷子,看看自己会将面对什么样的困难;


和客户谈一个项目。不要马上开始谈,而是花上几分钟和他说一下今天要说的内容梗概;


来到单位,即将开始一天 8 小时的工作。先别马上投入进去,而是应该花 10 分钟整理一下今天要做的事情;


制定年度计划,应该用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制定月度计划,差不多半天时间足够;


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不要担心,用一年的时间来试错和彷徨都是毫无问题的。


……


有时候,制定计划会让我们觉得繁琐而不去实行,然而实际上,这 2% 的时间常常有不亚于 10% 的效果。它不仅帮助我们节约了做任务时 “衔接环节” 的边际时间,还会带给我们一种踏实感。


同样去做一件事情,“先做了再说” 和 “胸有成竹地做” 效率是截然不同的。


2


面对“攻略”

在“多而简略”和“少而详细”中

尽可能选择后者


本文就是贯彻该条的一个示范:建议不多,但每一条都有详细的说明。


人们确实喜欢“多而简略”的模式,否则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中那些《莫言对年轻人的五十条忠告》、《心灵禅语三十句》不可能那么火。


然而,实际上,“多而简略” 的东西,我们从来都记不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共才12个常见词24个字,比七言绝句还短,但记住它们比背古诗费劲多了吧。(编者注:不服的同学,别百度,直接留言区释放学霸光芒。)


这是因为,人长期记忆一样东西,是需要较多的记忆成本的,单个维度的反复记忆,记忆效果远不如在多个维度上强化。正是因为如此,只有把一个问题说清楚,才能让人印象深刻。


所以,看到各种 “精简的” 整理贴,不要急着点赞和转发,实际上,一般你是很难记住它们的(甚至都不一定会去看它)。


对于把一个问题说透彻的帖子,点赞和转发就行,其实一般无需收藏了,因为它已经给你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当然,如果一定要收藏——


3


尽量用一个统一的平台

来整理各处的碎片化知识


感谢信息时代,碎片化的内容在今天越来越容易得到保留。然而当下信息时代发展地并不完整,所以跨平台的内容不太容易统一处理。


在电脑上,当我们看到网上好的文章或内容,复制黏贴到剪贴板上,直接存到 word 中还算容易,但在手机上,在不同平台上看到好的“碎片”,整理起来多有不便,好在现在有很多像有道云笔记这类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些。


干货比较多的主流平台,像知乎、微信一些订阅号,都可以直接将内容收藏进云笔记中进行整合,自动生成按收藏来源分类的tag,这样就大大节省了我们未来寻找这些碎片化内容的时间了。


与此同时,当我们在工作中使用这些碎片化内容时,也不会受到内容来源的社交平台的干扰,可以专心做事。


当然,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碎片化知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所以我们要——


4


定期整理暂时不用的东西

顺手的马上做

不顺手的

延迟尽量不要超过使用周期的 20%


顺手的马上做:加个微信好友,马上写备注;下载个文件,马上放到归类文件夹……


不顺手的,延迟尽量不要超过使用周期的20%:


花了10分钟喝了一瓶水,那空瓶就尽可能在2分钟内清理掉;


办公桌在使用一周后有点乱了,下周一又是整整齐齐;


花了20天写了一篇论文,那相关的资料就尽可能在未来几天内整理到电脑的相关文件夹里;


过冬的衣服们不穿了,半个月后就不应该放在醒目的位置了;


花了一学期学了一门课,一个月后这门课的资料什么的就应该整整齐齐地放在该放的地方;


……


当然,整理东西的周期并不总是是越短越好的。因为整理会打断一些正在做的事情。每天整理办公桌很好,每小时整理一次就很浪费时间了。


当然,说到浪费时间,我也有个建议——


5


在经济承受范围内

多用钱换时间

而不是用时间来换钱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愿意用时间换钱的人了,容易让我们忽视时间的价值,而总去选择去做低效的事情。


实际上,很多时候,选择“贵” 的东西来省下时间往往是很值得做的。


举个例子:如果挤公交2元钱但要1个小时,而打的15元但是只要10分钟,我肯定选择后者。这不是因为我有钱,而是用50分钟和糟糕的体验来换13元钱是不值得的。


咱们来算一笔账:50分钟13元,8小时125元, 一个月21工作日,就是2620元,我非常肯定,自己未来的平均工资远远不止这个数,所以我不会去省这13元钱,哪怕多出来的50分钟我没做什么正事。


类似地,有些人喜欢走几里路去另一个菜场买菜,就是为了便宜几块钱;有些人为了等打折,明明应该八月份就需要买的手机,偏偏等到“双十一” 才买;这些行为,从经济上来说,其实都是得不偿失的。


当然了,或许会有一些人不同意我上面的观点,所以我给出的第6条建议是:


6


和利益无关的非熟人辩论

不要超过 3 句


一句话用于说明自己的立场,一句话用于解释自己立场的理由,最后一句话用于阐述对方立场的错误原因。


三句话足矣。


为什么不要多说?因为大家的背景差异往往很大,很难相互理解,并且成年人的观点往往根深蒂固,本来就很难被说服,所以,多辩论其实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以上就是我针对让生活变得简洁高效的一些建议。概括起来,在做一件事的整个环节中:


1、准备阶段:永远先列提纲;

2、攻略选择:选择少而详细;

3、收集方法:统一碎片知识;

4、事务处理:及时整理垃圾;

5、价值取舍:用金钱换时间;

6、规避浪费:减少无端争论。


注:本文原发知乎,经作者授权转载。



来源 | 普拉思在敲门(ID:PlusZeng)

作者 | 曾加

编辑 | 一番


还有哪些小习惯让你印象深刻

评论区里交流哇!😁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原作者


点击图片阅读干货文章

👇


相关推荐 |    100家优质公众号  新媒体4个关键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