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任正非:28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

2016-08-04 第23期 插坐学院



第23期 | 八项能力雷达图

标题来源于 NO.8 效率能力

全文约 3700字 阅读需 7分钟


NO.1 格局能力

华为成功的「三字经」



在任正非看来,华为成功的原因是「三字经」:


「痴」—— 28 年坚持只做一件事,即对准信息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几十人的时候如此进攻,现在 17 万人还是这样冲锋。


「傻」—— 别人炒房炒股,华为不为所动,坚持不上市。因为上市后,股东看到可以赚快钱,就会逼着企业横向发展,华为就不能守住「上甘岭」,攻进「无人区」。在华为,最重要的不是钱,而是理想。


「憨」—— 华为花了 28 年时间向西方公司学习管理。每年花上亿美元请 IBM 顾问团队来帮助管理企业,这样才使得华为的生产过程走向了科学化、正常化。


上述内容来自 2016 年 5 月新华社对任正非的专访,3 个多小时里,72 岁的他有问必答。



NO.2 创新能力

给胖子的「满满恶意」



俗话说的好,「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


正值炎炎夏日,又到了姑娘们哭着喊着要减肥的时候,攒了几个月的肥肉已经遮不住了,各种减肥产品也在绞尽脑汁把产品卖出去。


不过要比创意,国外的几个减肥广告绝对称得上创意满满,恶意十足。


决不能只让我一个胖子受到刺激!😂


👆

每一个胡吃海喝的胖子

都有一颗想瘦的心



👆

辽阔的大海、炫美的夕阳、比基尼沙滩美女……

都被你的大肚皮挡住,统统看不到!



👆

胖纸们,别伪装了

你以为把肉肉藏起来我们就看不到了吗?



👆

纽扣、领带、腰带统统表示受不了

你这个死胖纸了!



NO.3 用户能力

什么才是用户的需求真相?



你在做用户调研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那些回答就是他们的需求真相吗?


不要以为用户会直接说出自己的痛点,所以访谈的思路引导至关重要。


1)信息传递过程中经过 5 次过滤


调研者向用户提出问题

用户对问题进行理解

用户考虑到自身利益

可能不愿意回答

或者有选择性地回答部分问题

用户的感知力、思考能力、思维模式

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影响了回答的质量

调研者对用户的回答进行理解


整个过程中,信息经过一层层的过滤,可能经过了数次曲解、隐瞒或者加工,传递效果呈现漏斗型,到最后,正确的、有价值的信息已经所剩不多。


2)4 种减少信息偏差的方法


面对信息传递漏斗,调研者需要用各种方法,减少信息每一次传递中产生的偏差:


① 当用户错误理解问题的时候


要及时纠正用户的思考和理解方向,重新组织问题,通过示例或者类比的方式让用户理解,唤起用户的回忆。


② 当用户不愿意回答问题时


要像心理医生一样疏导用户情绪让他放松,再通过一些试探性的问题,逐步把握用户的底线,或者通过一些侧面的问题迂回获得答案。


③ 当用户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时候


需要设计合适的道具,引导用户说出更多的信息。


④ 用户做出回答后


要把自己理解到的信息的核心内容再复述一遍,确认自己的理解没有出现问题。


素材 | 销售与管理(ID:Marketing360)



NO.4 营销能力

「偷自行车大赛」你见过吗?



偷车贼可能是最拉仇恨的,刚买的新车,转眼就被偷走,心里肯定把他全家都问候了无数遍。


而在欧洲,自行车厂商斯柯达(没错,卖汽车的那个),放着好好的「骑自行车大赛」不办,竟然办了个「偷自行车大赛」


为了引诱偷车贼,他们同时在三座城市里各停一辆看起来就不便宜的橘色自行车,看看这辆车过多久会被偷走。


于是出现了一幕幕非常有趣的画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17uka0kz&width=500&height=375&auto=0


小偷原本正在「工作」,突然不知从哪儿冒出了一个乐队开始为其欢呼。


还有比这更恐怖的事情吗?


这个视频获得三百万的浏览量,不仅给偷车贼敲了警钟,还为斯柯达带来了空前的营销效果。


斯柯达自行车的营销主管 Stefan Büscher 说道:「这种视频的成功,证明我们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去探索新的途径和新的想法,去和我们的用户进行沟通。」


不过被拍到的偷车贼,可能会留下很严重的「职业阴影」吧。


投稿 | 一品内容官(ID:content-officer)



NO.5 内容能力

朋友圈阅读的四个层次



高中毕业后就没怎么看书,虽然现在每天都看大量的文章,但始终没有安全感。所以我们内容组买了不少经典的书,准备踏踏实实读起来。


可能我比较迂腐,所以上来选择的第一本书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


开篇提到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对比想到了现在朋友圈的阅读环境,于是仿照其结构,分享一下自己读朋友圈的四个层次:


1)Elementary reading: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这是最基本的识词、理解要求。刚入新媒体这一行的时候,疯狂看各种干货,然而文中常常出现的SaaS、SEO,还有什么PV、ROI根本看不懂啊。


你就说,上面这个小标题容易懂么?Elementary reading(基础阅读)。


所以,每当有「这个句子在说什么」的疑惑时,记下来,然后通过搜索或者提问的方式解决它,这个过程会大大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PS:SaaS(软件服务)、SEO(搜索引擎优化)、PV(网页浏览次数)、ROI(投资回报率)


2)检视阅读:这篇文章在说什么?


这部分又可以拆分成两部分:在一定时间内,把握住这篇文章的重点。


比如这篇文章有 3700 字,我要用 7 分钟来给文章总结一个中心思想,或是理出逻辑结构。


很像上学的时候,老师讲的「接下来 2 分钟,快速略读这篇满分作文」,换成书面语,那这算是系统化略读的艺术了。


要强调的一点是:在略读的语境下,「目录」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我们自己编辑写文章时,我通常会问一句,「能列出一二三四或者小标题吗?」把文章的逻辑和框架解释清楚,用户读起来才不会累。


我们希望达到这样的效果:打开插坐学院的一篇文章,噌噌噌划到底部,读者也能大致了解文章框架,然后用最少的精力来决定,这篇文章是否值得花时间。


3)分析阅读:把文章读成自己的


就是真正意义上把文章读透,能输出自己清晰完整的理解。


大多数文章浅尝辄止就好,特别是新闻资讯、娱乐八卦之类,这些属于讯息获取或精神消遣,不用花很多时间精力。但是有些经典或者深度的文章,必须花时间,甚至不限时间来阅读。


比如前段时间,在周末发了一篇《<哈佛商业评论>史上最佳文章:你事业的上限究竟在哪里?》文章很长,但是值得在睡前花 20 分钟释放自己精神。


4)主题阅读:触类旁通来比较


换一种说法就是「比较阅读」,常见的方式有两种:


① 主动选择。当迫切想学习某些知识的时候,通常会搜索相同标签的文章,大量阅读分析其中的关联之处和区别。


② 被动筛选。当某个热点刷屏的时候,比如之前的「万科事件」,朋友圈充斥着大量相关主题、不同角度的文章。当你想了解一个清晰靠谱的事件本身时,也就顺其自然进入被动筛选的过程。(当然最终选择是主动的,这里是指获取信息的场景)


为什么要拆分出这四个层次?你说为啥?



NO.6 视觉能力

伟大的艺术都来自生活



有些插画师就以「无聊的日常」和「琐碎的烦恼」为素材,从中截取出一些令人发笑、发窘、发愁的瞬间,做成妙趣横生的 GIF 动画。不仅让生活变得生动有趣,更让人懂得了如何和自己相处。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几个插画师的 GIF  作品,风格各不相同,相信总有一个你会喜欢。



Laurène Boglio 

截取的日常中的一处短到不能再短的生活片段,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着重刻画了人物微妙的肢体动作和手势,有些无厘头,却能取得意外幽默效果。



Cécile Dormeau

用轻松活泼的 GIF 小动画告诉女性要坦然接受自己、爱惜自己,自信的样子最美。





Lilli Carré

将生活中的一些小片段制作成 GIF,很有童真童趣,好像一道清风拂面,总会在你的脸上留下一个微笑。




Sofia Hydman 

因为绚丽的色彩和可爱的造型,她笔下的这些女性没有给人以恶心感,反而传递出一种奇妙的女子力。




Miho Okuzawa

内容多和环保、动物保护等内容有关,他的 GIF 看着可爱但在欢笑之余也引人深思,让人把目光投到实际的问题上。




Mrzyk & Moriceau 

把人类真实的日常生活以一种插科打诨的方式隐喻了出来,在那些诡诞的画面背后隐藏着一丝嘲讽,有的人解读为是对社会人性的抨击,也有的人读出了对两性关系的讽刺。



Thoka Maer 

这些 GIF 都是生活中一些烦心事,但事情就好像是世界和你开的一个小玩笑。这些生活中琐碎的点滴被插画师处理得很是清新可爱,让人忍俊不禁。



Nimura Daisuke

人物总是以一副一本正经的表情做着无厘头的事情,让你摸不着头脑插画师都是怎么想出这些创意的。笔下的人物由圆圆的线条构成的,看上去可爱而有亲和力。



Stina Löfgren

人物的动作也被她设计得有点笨拙,这组 GIF 动画看上去很是呆萌,还有一点淡淡的幽默感,运动的沉重感也随之消解了呢。




想找有趣的 GIF 素材,那必须收藏这篇了 👉《微信编辑没有高逼格儿GIF动图?送你13个网站,拿走不谢…》



NO.7 团队能力

领导为什么要「暴露弱点」?



公众号「哈佛商业评论」在《那些有水平的领导,其实只是高明地做好了自己》中提到了一个有意思却很容易被质疑的点:


能够启迪人心的领导者具备一些出人意料的品质,比如选择性地暴露自己的弱点。


1)领导为啥可以「暴露弱点」?


① 如果没弱点,可能就意味着他不需要追随者。

② 能够帮助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建立稳固关系。

③ 展露缺陷有助于加强一个人的真实可信度。

④ 通过展露弱点,领导者可以博得同情。


2)那「自爆弱点」有啥注意事项?


最高效的领导者懂得如何谨慎地、选择性地展露弱点,而选择自曝哪些弱点是一门精妙的艺术。


① 绝不能暴露会被他人视为致命弱点的缺陷。

② 可以尝试选择暴露一个可以被解读为优势的弱点,比如「对工作的狂热」。

③ 尽可能诚恳,否则换来的只能是嘲笑。


素材 | 哈佛商业评论(ID:hbrchinese)



NO.8 效率能力

如何快速理解和解决问题?



把看到的文章,遇到的事情,主动拆解,分析其逻辑框架,是快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之一。


而思维导图则是对应的一个非常实在的工具,能够明晰观点与观点之间的逻辑,从而在纸面上、屏幕前、脑海中形成一个(伪)立体的框架结构图。


1)整体的思维步骤


① 首先罗列出自己所有想到的点,然后对这些点进行归类,并给每一个类别起一个名字。类别的名字最好几个字就能概括,有着明确的含义。


② 以思考的问题为中心,以类别名字为主体框架,再次对一开始罗列出的小点进行归类并补充。


③ 补充和修补,得到自己想要的结论。


2)具体实操


① 如果是自我进行思考的话,建议自己用彩笔、很大的纸进行手绘。


② 如果是看书听课,写书人/讲师会有自己的讲述框架。这个时候只要自己认真听,按照讲述一步步再次构建起自己的框架即可。


一般而言,这种情况用到的脑图就是常见的树状图。


3)办公中建议使用专业软件


Windows 系统的同学,使用「Xmind 7」应该不是少数。




介绍使用的技巧:


① 每一个可以写字的框都可以单独设定为一种结构模式。


使用方法:点击写字框后,在右侧找到「结构」进行更改。


② 双击空白处,就能直接建立一个写字框。


③ 除了中心主题的写字框,其他写字框任意拖动,都可以进行思维导图的位置调整。


补充:如果不想下载软件,「百度脑图」就够用了。


至于 Mac 系统,自己用的是「SimpleMind Free」,手感一般,如果你有好的欢迎留言分享。




出品|插坐学院

主笔|一番

编辑月亮、饭饭



插坐学院 | 最新课表


《新媒体线上学习APP——好多课》预购

👉 8月9日 截止报名


《企业新媒体编辑实战技巧》

👉 上海站 | 8月27日、28日


[ 阅读原文” 报名最新课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