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可能不知道,兴趣和能力是两回事儿

2016-11-05 职场充电第一站 插坐学院


推荐|何川


我们经常诧异,那些各个领域的杰出成就者,通常也是其他领域的佼佼者。比如达·芬奇,我们都知道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家,但他同时也是发明家、天文学家、建筑工程师。为什么他们的生命可以如此饱满?难道因为他们的时间精力更充沛?天赋更好?这篇文章多少能给你一些答案。


*插坐学院招聘企业客户总监(上海/北京)


很多人都知道,「树立明确的目标」是取得进步的根本。但对于如何做好这件事,大多数人其实都陷入了一个误区。


我们有个与众不同的客户 C ,用我一个同事的话形容他就是“身边唯一看起来不苦逼的创业者”。 C 有 40 岁左右,真人比实际年龄年轻,阳光帅气,说起话来总是一副神采飞扬的样子。虽说从国外一所名牌大学计算机博士毕业,但通身没有一点儿工科男的宅气和木讷。


C 从小痴迷旅游,走遍了七大洲 50 多个国家,在一家跨国公司事业做得风声水起的时候,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在北京开创了一家旅游类的互联网公司,在行业内头角峥嵘。

 

在一次拜访他的时候,我那个同事说,很多人的爱好都是旅行, C 的公司一定不发愁招人。 C 笑了笑说:“喜欢旅游和做旅游是两码事。做旅游是提供服务,而旅游是享受服务。”言下之意,就是爱好旅行的人不见得就能做好旅行。

 

我的同事此时恍然大悟:“我是错把个人的兴趣当能力了。”


错把兴趣当能力

会让你走很多弯路


就像我这个同事一样,不少人很容易把兴趣和能力混为一谈。兴趣有时会给人一种错觉,让人放大了自己与之相关的能力。当我们在自己的兴趣上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后,更期待并相信自己会有所作为。

 

在微信朋友圈,我曾看过一组外国人拍摄的民国人物照片,有一位身着旗袍、巧笑盈盈的女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照片的图说大意是,这位女子是一位有钱人的姨太太,喜欢演戏,天天都去参加一些戏剧的排练,非常认真、刻苦地背台词,明显没有什么演戏的天赋,却天天梦想着要当一名大明星。

 

看到这里,我有点心疼,为那种徒劳无功的努力。拍摄者对她的未来显然不乐观,这个女子除了美丽的倩影,最终连自己的真实姓名也没有留下。

 

做正确的事永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兴趣未必引导你进入正确的通道,有时候甚至会让你走很多弯路。分清楚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特长,你才不会陷入越努力越失败的怪圈。



 

我有位日语系研究生毕业的朋友,她一直对法律有着浓厚的兴趣,努力了三四年备考北大法律系博士,但每年总因为一两门科目无法通过而名落孙山。后来,她分析了自己的长项,发现自己的优势还是在于日语和文学,就转考北大日语系,当年就一举成功。

 

如果她还执著于自己感兴趣的法律系,可能还要在考博的路上耗费更多的心血,也不见得能早日出头。


要有所成就

首先要深刻认识自己


诚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最好的老师带出的学生不一定个个出类拔萃,毕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做好事情,单单有兴趣还不够,还要有努力、天赋、机遇等等综合因素。

 

我们那个客户 C 为什么在自己的兴趣上取得了事业的成功?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懂得写代码和科技产品的研发,在国际咨询公司的工作背景为他拓展了视野和资源。


C 在旅游方面更是个资深玩家,游历丰富,对一切充满好奇心,具备承受创业风险的心理素质,喜欢挑战不确定性。他认为创业是自己最好的归宿,可以把自己所有的十八般武艺都展示出来。

 

兴趣的好处在于,能够激发你的热情,当你在工作上遇到困难、当你面临很多世俗的选择和诱惑的时候,兴趣能激发你产生克服障碍的动力,使你更清楚地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帮你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哈佛商业评论》有一篇广受欢迎的文章《你事业的上限究竟在哪里?》,文中提到,要在自己的工作上有所成就,首先要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不仅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知道自己是怎样学习新知识和与别人共事的,并且还明白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自己又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贡献。

 

该文进一步指出:因为只有当所有工作都从自己的长处着眼,你才能真正做到卓尔不群。”此外,你还必须不断学习自我管理技巧。

 

请注意,这里关键词是长处,而不是兴趣。


大多有所成就的人

并未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


我们爱自己的兴趣,就像爱自己的宠物和孩子。爱没有错,但你要懂得克制来约束你的宠爱。

 

我之前工作的公司有位美女老板,面容姣美,身材曼妙, 40 岁的年纪经常被人当作 20 多岁,年轻时还做过平面模特。在谈到兴趣和工作的关系时,她提醒员工不能只是兴趣用事。

 

“我还想当演员呢!可是我干不了啊!”美女老板说。在工作中,她更看重的是工作本身的尊严和责任。当员工有懈怠情绪的时候,美女老板就会对他们说:记住!这是你的工作。



 

不得不承认,并非所有人的工作内容都是自己最感兴趣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 100 名各领域中的杰出人士做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61% 的人士所从事的工作并非是内心最喜欢做的,至少不是心目中最理想的。

 

就算你很幸运地做着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不要忘了任何工作都少不了琐碎、枯燥和重复,面对难办的事情和难对付的人,这些因素多多少少都会冲淡你对工作的兴趣。

 

而兴趣本身也是流动的、变化的。随着人生境遇的变化,你以前感兴趣的事情,也许随后会对之无感,或者因为某种变故突然中断,或者被新的兴趣所取代。

 

那么,能够比兴趣更强大的抵御工作的枯燥、压力的东西是什么?责任,唯有在责任之上才能构建契约精神,从而督促、约束人们重诺守信。



做好感兴趣的事不难

难的是做好不感兴趣的事


把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好并不难,难的是做好不感兴趣的事。后者意味着排除感性因素,意味着更多的理性和结果导向,这是职场中更重要的素质因为比起一个挑食的孩子,不挑食的孩子更好养活,更加皮实,也更让人省心。

 

在我认识的职场前辈中,有一位知名公司的高层管理人 A ,他的职业道路顺风顺水,几乎一路伴随着鲜花和掌声。 A 对我说,自己的幸运得益于纯理性的职业管理,他一直拒绝将个人好恶之类情绪化的东西带入工作。




对任何工作, A 都高效完成,获得所有人的认可,“每一天都像是打算干一辈子那么干,将老板的利益视为自己的利益,让带着自己的人总能体会到我创造的价值”,所以他总能很快升职加薪。

 

即使在骑驴找马期间, A 也始终能够“最大化驴身上的每一天,不管是钱,还是经历”,因此,他每一次跳槽都会让自己获得更高的身价,事业也迈上一个新台阶。



在工作中发现兴趣

尝试和你的工作谈恋爱


与其在等待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不如在你现有的工作中发现兴趣。像经营恋人关系那样 ,多上点心,不断地发现对方的闪光点,努力让你成为更好的人,和对方一起成长。以这样的姿态面对工作,你的格局会变得开阔起来,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为你的履历加分。

 

台湾著名“全才演员”李立群年轻时做过海员、外卖等十几个行当,在成为知名演员后,他热衷于现场表演的魅力,放下身段去西餐厅做了多达 2000 余场的表演秀,让无数人主动放下刀叉专心欣赏;哪怕在影视剧中扮演配角,他也会细心揣摩角色的特点和心理,做到演什么像什么。


在李立群的表演档案里几乎找不到重复的角色,他以精湛的演技被媒体称为“少数和对岸大腕相提并论毫不逊色的台湾艺人”。




2014 年 9 月,在《中国喜剧星》节目中,李立群作为摘取冠军战队的导师,在发表落幕演讲时这样说道:

 

人生其实就是一连串的挑战自己,而年轻人要有思想准备,要懂得求助,要能利用一切可以用的方便,要保持轻松的心情去应战,在困境中要苦中作乐,因为路途遥远,要有计划地进行。永远在精力旺盛中出发,筋疲力尽之前躲起来休息。要坚忍不拔,要一计不成再生一计,要打不过就跑、找到救兵再回来。要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那你早晚会成为一个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好演员。

 

人生如戏,成为自己人生的好演员,不是为了做戏做给别人看,而为了增强自身的内功和修为,让自己承受更少的限制,拥抱更多的自由。


*首发猎聘网(ID:liepinmishu),插坐学院经授权发布。


THEEND
推荐


翻转课堂,系统解答

企业新媒体运营中的实际难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