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轻人,警惕这个时代给你的一切优待

2016-11-24 职场充电第一站 插坐学院


推荐|何川

这两年,我有另一个很深的体会:

互联网给了几乎所有人平等的视野——从90后到60后,从乡村青年到城市精英——因为我们想获得任何一种信息,都变得更容易,这就导致了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到任何一件事情的讨论之中,对任何一个人、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国家评头论足,看起来的确很美好。

但我们一定要明白:视野不等于经历。看到了也不等于自己做到了。所以,我们应该多提醒自己,我们的经历还很单薄,很多事情,还是要慢慢来,还是要心存敬畏。



*文章来源于L先生的猫(ID:lxianshengmiao)。作者简介:Lachel,公关、互联网人,知乎 21 万赞答主,心理学达人,多家媒体特约作者。 插坐学院经授权发布。


我的朋友曲凯,在《为什么我不做 VC 了?》一文中,写过这么一段话:


经常有很多行业资深从业者,因为要创业,坐到我对面像被我审问一般地刨根问底。但只要换任何一个场景,他们就应该是我的面试官才对。所以,很多时候,我总有一种「我何德何能啊」的感觉。


关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我面过不少人,包括一些资历和工作经验都比我老的人。每次,坐在他们面前,望着他们略带点热切、谨慎,又有一点惊讶的目光,经常会这样问自己:

我何德何能,可以坐在这个位置,跟他们这样说话?


我知道,他们会用如此客气的态度和我说话,并不是因为我这个人,而是因为我的位置,我在的这家企业,我背后的这些光环。对他们来说,我是谁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是这家企业的代表。


易地而处,也许,面对质询和追问的,就是我。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给了年轻人太多的机会。


换一个时代,你很难看到这样的景象:年薪 20 万的应届产品经理、应届投资经理, 30 岁的首席内容官, 22 岁的 CEO , 4 年工作经验的市场总监,平均年龄 26 岁的创业团队……诸如此类。


几年前,当余佳文出尽风头的时候,很多人侧目而视;而现在,22岁的创业者已经算不上新奇—— 21 岁拿到千万融资, 20 岁做成自媒体大号, 17 岁成为创业新星,类似这样的,也就只能掀起一阵子的热议,很快就被人遗忘。


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确实是。


毕竟,多年前,我们还对就业形势忧心忡忡。一转眼,发现身边都是月薪上万的应届毕业生。新媒体,产品经理,投资,咨询,金融……大量的产品经理岗位,甚至不需要任何工作经验;大量的开发岗位,甚至只需要一年培训就能入职;大量的新媒体人,都是从大学就开始运营,然后靠广告赚得盆满钵满。


这都是拜飞速发展的行业所赐。


飞速扩张的行业,抹平了大量准入壁垒,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创造出了大量的岗位空缺,让所有年轻人看到了机会。当行业的扩张速度远远高于一个优秀人才的培养——传统来说,需要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行业的整体门槛必然会降低,大量有潜力的年轻人成为企业捕猎和吸收的对象。


另一方面, 85 后、 90 后越来越成为社会消费的主力。消费者形态的年轻化,也迫使企业开始大量吸纳更年轻的员工。


但是,当你处在风暴的重心,被行业的势头托着急流往上的时候,不妨可以问一问自己:


我配得上这个位置吗?我能把控手上的这些资源吗?剥离了这个平台、身份,我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之前带过一位男生,大学在读,很聪明,也很有能力。有一次,他跟我说,毕业之后,想离开这里,到北京去发展。


我问他,为什么突然这样想。


他说:觉得在这边能获得的资源、人脉有限,北京的资源会多很多,将来想创业、或者做一些事情,都会比较容易。


我对他说:你的想法很好。但是你想一下,你所谓的资源和人脉,是你现阶段能把控的吗?如果去掉公司背景,你能不能获得这些人脉?你能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他们为什么要帮你?你觉得他们看重的,是你这个人本身,还是你的位置,你能为他们争取到的利益?这些问题你可以好好考虑一下,不用急。


这就是很多年轻人容易产生的幻觉。


你要明白:你手里的一切资源——你可以调动的预算,你能够影响的用户,你通讯录里存着的几百位名流,甚至包括别人对你的礼貌和讨好,这些是源于你个人的能力吗?


不是。这些都是公司「借」给你的。


换了一个环境,或者一个岗位,你就会立刻失去对这些资源的所有操控。而所有曾经对你攀交情的人,他们不会在乎你现在做什么,他们只会在乎,这个位置现在是谁,他们需要依赖和攀附的是谁。


这个时候,你还剩下什么呢?你能够拿出去跟别人讲的,除了「曾经在这家公司任职过」,还有什么?


这才是你时时刻刻需要思考的事情。




所以,我经常会有这样的紧迫感:


我在这个位置,都做成了些什么事情?

有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案例?

有没有什么成绩,是有所突破和出彩之处的?

如果我现在离职,我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行业发展越快,境况越好,越要有危机感。


为什么呢?很简单。当你只是一个最基层的执行者时,证明你的能力很简单——也许只要会做 PPT 就可以了。但当你是一个产品经理,是一个投资经理,是一个部门主管时,你需要做出来的成绩,会难上很多很多倍。


如果红利期破灭了,重新求职,你要如何展示,你有着与这个职位相匹配的能力?靠做 PPT 吗?不是。是靠你的资源协调能力。


你在这个位置起到了多大作用,你的稀缺性在哪里,你做出了什么突破?你是一个把握住机会、大展拳脚的实干家,还是只是一个吃红利的投机者?


永远要有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我该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和位置,实现效益的最大化,真正为公司做出一些有用、自己也拿得出手的东西?


与这一点相比,高薪、头衔、资源、机会——这些重要吗?


很多时候,并没有那么重要。


决定你价值的,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产出了什么。




很多人热衷于各种资源和机会,热衷于打着公司的招牌,给自己添加各种光环——我是很反感这种行为的。因为这样只能说明一点:你自己也对自己的价值缺乏信心,只能用公司的光环为自己添加门面。


不妨考虑这种情境:在一个社交场合,你要向别人介绍你自己,但不许提到公司,你可以说些什么——除了「某某公司的市场经理」「某某公司的部门主管」,你还有什么经历,是能够作为自己的亮点的?


每个人都向往大公司,每个人都喜欢光芒万丈的头衔和资源,但是,在你还没有足够的积累和沉淀的时候,不妨稍微抑制一下对这些的痴迷,把注意力集中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我可以怎样提升自己的价值?


资源和机会永远不会缺,只是看你自己,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用好它们。


行业的红利,就像一张高额度的信用卡,在你享受它的时候,不妨想一想,你有没有足够的资产,来偿还现在的挥霍?


THEEND
推荐


一次聆听21位老师分享,也就这次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