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承认自己的弱点,然后时刻训练

2017-02-26 职场充电第一站 插坐学院


无意间看到一档综艺节目,在介绍一个出场嘉宾的时候,主持人的文案台词是:


他的人生不需要冷静。


很久之后我就连这个嘉宾的名字都忘记了,可是脑海里一直选择了记住这一句。

 

那一刻其实心里的台词是:


如果把自己的性格关键词变成一种让自己前进的能量,也未尝不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


可是大部分时候的我们,都会被自己的性格弱势所牵绊,继而陷入一次又一次同样的黑洞里。

 

国产电视剧里,我至今每当有一段休息时间的时候,总会循环往复看的就是《甄嬛传》。


随意打开其中一集,就可以从中学习些关于职场厚黑学,以及人生命运选择的感慨。

 

有一次好友无意间提起一句:看了这么多轮的你争我夺,我突然发现从前对于果郡王的那份喜爱,突然变成了些许厌恶。


我疑惑。

 

她回答:他太痴情了。

 

太痴情?这样也有错吗?


 

她解释:并不在于对错,而是在这场游戏里,他从前一直都走的顺利——因为自知不敢沾染权力政治,于是让自己游山玩水诗词歌赋笑傲人生。可是偏偏在遇见甄嬛之后,这一切就变成了无法抑制的病态痴情。

 

“就一个男人而言,重情重义当然值得钦佩。可是如果因为这一份性格使然,到最后变成了结束自己命运的刀刃,反而会让人觉得并不值得那么同情。”

 

我当然知道她要表达的是什么。

 

就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因为不完美,所以才有性格上的弊端。

 

很小的时候看过一部很黑暗系的电视剧,主题是分析一众罪犯的作恶出发点,自然是避免不了“被诱惑”这个词语。


没有攻不破的人,只要他存在着自己的喜好习惯。”这是这部剧集一直贯穿的主题。


就像看特工电影里,主角总是处于被双方策反的漩涡中。他们已经足够训练有素,可是依旧需要时刻抵挡住自己最致命的那一个弱项。

 

在我入行工作的时候,有个长辈曾经提点过我:


你无法避免自己不够完美的部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去面对它,而不是视其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

 

这个逻辑的延伸,我愿意理解为是一场自我承认。


 

在我们日常的人际关系里,你会发现每一个人都会有对应的标签:


这个人过于冲动、过于保守,这个人过于安逸度日、过于消极怠慢。

 

因为如此,于是当对方做出一些行为习惯的时候,我们会在心里默念一句,哦,他就是这样的人。

 

你看,我们太容易宽容这种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错”的行为,于是会给对方一个台阶,同时也给自己一个自我安慰。

 

可是后来我并不认同这一点,尤其是在认知到自己的弱项所造成的那些生活困境的时候。


我知道很多生活里的经验收获是后知后觉的,毕竟我们需要在这场人生里学到很多的课题,这本就是生存于世的哲学概念之一。


可是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做的更多的,是从这场体验里收获经验,而不是在下一次遇到同样的难题时候,你的应激模式只是重启过往的那份应对思维。

 

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并不会让生活变得更好——如果你还打算要更好的人生的话。

 

也就是说,承认自己的弱点,并且时刻训练,这是一项需要练习的事情。

 

就我自己而言,沉闷、忧愁、悲观是我的性格劣根性底色。对于它我没有办法反抗,可是我也不再刻意去回避。


我需要训练自己掌控情绪的能力,学会调节低落的时候寻找一个怎样的出口,以及,在思考人生的领域,不要让自己走入死胡同,而是让它引导自己走向更坦荡的内在探寻。


 

我总觉得,一个心里藏着很多事的人,并不会是很累的事情。我承认它会让你辛苦,可是如果你学着与其平和相处,它反而会回馈给你很多让自己激动,甚至觉得对这个世界的探寻又更近了一层的兴奋时刻。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做过一件事,就是在纸上写下让自己恐惧的一件件事,然后在一段时间以后回头翻看,会发现其实大部分的那些险境都没有发生。



我们经常陷入一种没有理由的焦虑或者迷茫,我觉得这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可是如果这份焦虑迷茫持续陷入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那一定是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问题。

 

把恐惧、焦虑、迷茫具像化,这是一个还蛮可怕的过程。你就如同一个导演,在幻想以及预设那些“貌似即将发生的灾难”,这是比荧幕上的电影要可怕一万倍的事情——因为这个主角是你自己。

 

可是就如同治疗一场病,总得经历过身心上的难受,或者吃下很苦的药,或者动一场手术,病床上被困住一段时间,然后你才得以被变回从前的所谓日常身份。

 

这一场释放内在恐惧的过程,到最终的引导,是为了让我们化解掉很多无理由的情绪化,以及更重要的是——你知道采取何种手段,来规避这种焦虑不安,来躲开这份恐惧的来袭。

 

这本身也是一场练习的过程,先让自己从感性的沉沦中走出来,然后配以理性的指引,不要让自己再去重蹈覆辙。

 

遇到过好些身边人的状况,每一次恋爱都是一份当时的体验,失去之后也一样难过悲伤,继而让时间为自己疗伤。可是诡异的是,在下一场恋爱当中,他依旧逃不出那场魔咒——犯着同样的错误,经历同样的悲伤,然后再体验这一场场类似的悲伤。


 

于是会有人说,连恋爱也变得乏味,甚至失去了体验爱的能力。

 

曾经有个投资人跟我聊到他现在的婚姻。他说自己曾经有过几个前女友,这些前女友每一次教会他的具体课题都不一样。直到后来遇到现在的妻子的时候,他也会诚心诚意地说上一句:我得感激她们,把我调教成了今天这样的自己。

 

我觉得与其说感激她们,不如说是他选择了去反思跟梳理,继而完成一场认识自己的过程体验。


这个逻辑就如同人在职场,有些人在一份工作里,就认知到了很多不同层面的收获,而有些人大半辈子做过很多份工作,可是依旧停留在最初时候的那个出发点上。

 

会有人把这归为格局上的不同,可是我想要表达的是,在我们知道格局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之后,还得提醒自己时刻拿出来——作为生活行为力的指引向导。而不仅仅是去上很多的情商提高课堂,可是生活依旧重复从前的模样。

 

很多时候我也会感慨,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可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后来我也会试着去思考,这并非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我的理解逻辑是,我们经历那么多的人生体验,我们明白那么多道理之后,我们的生活其实是有在慢慢变好的。只是人性的脆弱,会让我们每在一段时间建立起来的信心,瞬间被摧毁,继而感叹人生艰难。

 

可是,如果我们愿意承认这本就是一个希望跟失望交织,相互如齿轮般咬合,并且是流动的状态——那么这份“依旧过不好此生”的悲凉,还是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是解决的。

 

大部分的时间里,我们都在评价别人,殊不知我们是在拿自己的立场去代入对方的生活。我们也会被别人评价,可是这份外在的关键词中,又有多少是我们自己愿意认可的部分?

 

我们永远只愿意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部分——无论是道理也好,他人的叮嘱也罢。


就如这场自我反省里,倘若你不愿意打开那些不完美的自己,那么也就无法用它逆转成为让自己强大的力量。

 

都说苦难得以给人成长,其实不是的。只有愿意接受苦难以及努力走过来的人,才值得把苦难称作一场“命运馈赠的礼物”。否则,这也不过是把一个人折磨到最后依旧无法安生的怪兽。


 

以前问起长辈关于生活里的难题,会有人告知你:虽然生活很难,可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是如今我更愿意相信的是,我得先知道到底是为何原因“让我觉得生活艰难”,这样之后我才可以想出解决之道,走到最后那一步“好起来”。

 

你看,我这般悲观消极之人,对待自己的性格弱点,也会想尽办法在其中寻找希望之光,并且是有指引方向的梳理,而并非仅仅是那一句表层的安慰。

 

安慰对于情绪涌上心头的人而言,可以缓解短暂的疼。可是追究于生活意义与否的主题,我觉得是在于你如何投入其中,接受好坏并存,然后完善出自己的处世哲学。

 

驯养那只让你恐惧的怪兽,只是为了到最后让自己不会被它干掉。否则人们也不会常谈,我们最大的敌人来自于自己,不是么?


也许你还需要这些,点击阅读:


为什么有些事儿一定要慢慢来?

给年轻人第一份工作的建议(必读)

NBA历史三分王退役公开信:别慌,1000次失败才能造就一个成功的人

西点军校最昂贵的课程:如何才能练就超级强大的内心?

优秀的人,都敢对自己下狠手


*文章来源于她在江湖漂(ID:tazaijianghupiao),作者达达令。插坐学院经授权发布。


花两天时间,只学习实战技巧

解决一整年的新媒体编辑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