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他们是第一批被 AI 干掉的金融民工,普惠金融可以靠机器实现了?

2017-06-27 梦一派投资管理



2017年开始,人工智能在金融、医疗、教育等各行业全面渗透,“人工智能+”时代全面开启。在金融行业,人工智能凭借机器学习等优势,将对金融产品、渠道、风控、授信、决策等带来深刻的影响,推动财富管理智能化及个性化体验,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

在推动金融普惠的过程中,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还是金融科技公司,通过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能够帮助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并真正有效地将风控系统量化衡量,使得金融变得规模化、可得性更高,加快了普惠金融的步伐。

然而,有一群人正在面临失业的境地。他们是第一波被驱赶到悬崖边的人,而驱赶他们的,是人工智能。



在金融领域,信审员曾经享受过风光无限,时代将他们安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被授予了勋章。

当时所有人申请贷款填写的资料,都会汇总到信审员手中,他们来权衡这笔贷款,是放还是不放。也就是说,他们掌握了 “生杀大权”。

2011年到2015年,是一个猛冲的年代。但凡有些商业想法的人,都气粗壮胆地做起了买卖,借贷需求旺盛。

此时,金融潮水开闸,各地线下小贷公司林立,从事线下借贷的信贷员,迎来黄金时代。

进入金融行业,信审无疑是最好的一个途径,不需要太多金融学历,只要你有闯劲,敢学习,就能干。

那时的风控极为原始,没有信审系统。借款人先到公司填写申请资料,第二天信审员再去店面上访。

签合同的时候,把借款人的手机拿过来,随机抽取几个联系人电话。

信息会装在一个信封里,封定起来,按期还款结束后,再原封不动的归还借款人。

一旦借款人逾期,信封就被打开,会联系这些人进行催收。

在银行和线下门店借款中,信审员是具有 “战略核心” 地位,他们是 “反欺诈” 的主要骨干。

在面访中,各种纷繁复杂的细节,都会 “泄露天机”。

比如,一个自称卖猪肉的老板来申请贷款。对方将他关在一个猪肉的大库房里,一片漆黑。

可 “老板” 摸索半天,却找不到开关。

那他一定不是老板。

那个年代,他们是风光无限的。

二、地位下沉

在借贷的黄金时代,除了线下借款的兴起,线上的网贷平台,也遍地开花。

一批勇敢的精英爬上时代快车,认定日夜兼程的前方,定有奇迹发生。

2015年,网贷平台增长异常惊人,根据网贷之家数据,这一年,平台总量达到3769家。

此时,很多线下借贷的信审员,被挖到互联网平台。

北京最繁华的CBD,人人西装革履,手捧咖啡,但所谓的光鲜,只是“虚有其表”。在线上,信审人员的工作和重要性被大大压缩。

线下借贷,金额高,单笔审核必须拼尽全力,核实真伪;而线上的贷款,多为小额,根本没有时间去每单细细审核——从成本考虑,也不需要。

他们必须,快,快,快。

在旺季,一个信审员一天需要审50单左右,一个小时需要审核4—5单,平均下来一单最多15分钟。

为了保证这15分钟的信审进度条流畅跑完,包小新精确计算过:查看客户资料2分钟,给客户打电话2分钟,第三方联系人打电话2分钟,上网查客户征信5分钟,填写审批意见2分钟。

15分钟搞定,完美。

此时,大部分的信审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电话审核,行话叫“电核”。

有时候除了联系借款人本人外,还会联系他留下的“联系人”,来进行交叉验证。

对于信审员来说,就如一段“奇幻之旅”。

“你可以遇到各种千奇百怪的人”,有的人永远说自己没空,电话那头却是麻将牌被搓得噼里啪啦;有人质疑是诈骗,扬言要报警;有的说着一口方言,不知所云……

而这个过程,也确实还有几许门道

第一核实客户信息,第二核实使用的产品,第三问询客户还款方式,第四还款能力的评估,第五提醒客户按时还款。

一通电话下来,最少也要5分钟。

电话那头的人,可可一个也不认识,在心里,他画出他们的肖像,熟悉他们的生活规律。

姓名,工作,上班地点,单身还是结婚……

他还不知道,这个职业最大危机,已悄然而来。他们即将被一点点蚕食、瓜分…

三、人不如机

突然间,时代变了,风势变了,信审员如今成为了“鸡肋”。

2016年,现金贷和消费金融崛起,所有线上平台,开始了“抢客大战”。

在急速冲量的过程中,信审员成为最 “低等而廉价” 的劳动力,“纯体力劳动,每天看资料,打电话,毫无技术含量。”

一到高峰期,单子直接塞给你,审不完不能回家,互联网金融在急速奔跑,所有的都在催你,客户催着放款,主管催着业绩。

所有人都累趴下,审不动的时候,就实行奖励政策,审最多的第一名奖励5千,第二名三千,有些人为了钱命都拼了。

而此时,大多数人只能填写“推荐意见”,连决定权都丧失殆尽。

信审员,突然成为流水线中最底层一环,他们只是低廉的劳动力,重复着机械的工作,无休止的加班…

人力的速度,怎么可能拼得过机器?

为了确保每天的放款量,很多公司开始引入贷前自动化审批系统。

一个个新的部门建立起来——建模组、反欺诈部、数据部等等,风控被拆分成7个部门。

风控,开始被很多“高大上”的词来包裹。第三方征信数据、爬虫软件、白名单、黑名单、设备指纹,各种新鲜名词。

一时间,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化风控等等概念,似乎才是真正在做风控的标配。

以前人工审一天不过50单,现在机器审核量超过一万单,在线上的高频交易中,人几乎玩败。

就连线下借贷平台,也开始渐渐用机器取代人工。

目前市场上用于自动化审核的额度相对较小,一般在一万以下额度,是自动审核,一到三万之间,是人工加机器,3万以上,还没有办法做的完全自动化审核。

当机器足够强大,能大额放款之后,信审人员是否将完全被历史淘汰?


四、何去何从

从掌握生杀大权的核心员工,到边缘廉价劳动力,再到如今的可有可无,信贷从业者们,发觉轰隆隆向前的时代列车,已经冲到了他们眼前。

技术在不断迭代,他将其分为4个时代:大数据1.0时代,有app,信审系统,客户省去了上门时间,不用排着队等待填写表格;

2.0开始引进征信系统;到了3.0接了征信,有了建模、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到了4.0,则是完全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而眼下,无疑正从3.0向4.0过渡。

按照瑞士信贷银行的统计口径,个人财富在5万到50万美元之间为中产阶层。2015年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为1.09亿人,超越美国成为全球中产阶层最多的国家,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

中产阶层正在成为中国社会最受关注的面孔之一,而这个面孔最明显的情绪就是焦虑。

一方面是自我提升、子女教育、养老、买房等因素让中产阶层感到焦灼和迷惘,另一方面中产阶层又迫切地希望通过自我奋斗,让自己不跌落中产阶层,乃至积累财富以实现阶级跃升。

中产阶层膨胀的焦虑感落在资产管理领域,让市场需求更加凸显:普惠金融和高净值人群私人银行服务之间存在峰谷,适合中产阶层投资的选择远远供小于求。

当前AI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过去的AI需要人为机器制定规则,通过学习人的规则做决策,但是新一代的AI是,不给机器规则,让机器自学习,人类只是给机器反馈,这样的结果更优。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将会带来很多人类还未曾探索过的可能,人自身的能力边界反而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掣肘。

金融行业具有海量数据、边界明确,目标函数清晰,而且能够获得闭环反馈的标记数据,因此被认为是非常适合人工智能应用的场景。

因为征信系统的缺失,人工智能的不健全,这个过渡阶段,仍有20%—30%的灰色地带,需要人工审核——这无疑是信审员的最后稻草。

但有不少专家断言,这个留个人工信审员的时间,不过5—10年。

“未来信审会越来越少”,捷越联合授信评审副总监李强称,未来,所谓的人力,只会用对风控系统的建立、监督、维护上,所有的决策,都将“自动化”。

“我们裁掉了信贷人员,实现了完全的审核线上化”,某知名平台的CRO称,他们完全用机器,取代了人。

“我们用数据和科技去进行驱动,完全解决了人工审批主观性、效率低等弊端”,该CRO称。

就连包小新的主管,都偷偷告诉他,让他赶紧学点新东西,“信审自动化,肯定是大势所趋”。

时代真的要抛弃他们了吗?

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在透露,一个肯定的答案。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取代人类并不是科幻小说中的描写,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308o8c5ll&width=500&height=375&auto=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