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现在,电视上《虎啸龙吟》正在戏说一段三国历史,娱乐剧嘛,很多都是编剧导演想象演绎的成分,姑且一乐可以,千万别都当成真的。那历史上司马懿到底是个啥样的人,他与诸葛亮这个老对手到底谁更厉害?

    《虎啸龙吟》剧照

    司马懿生于179年,死于251年,活了72岁,从三国时人平均30多岁的寿命看,绝对是高寿了。诸葛亮生于181年,死于234年,活了53岁。两人出生时间差不多,但司马懿比诸葛亮多活了19年,这能多干多少事呀!司马懿就是靠活得长,熬死了诸葛亮、熬死了曹家三代人,才为司马家族建立西晋王朝打下了基础。至于后面西晋的皇帝不中用,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那就不是司马懿的责任了,是他孙子晋武帝司马炎的事,非要选个痴呆儿子继位,又给他找了个混蛋媳妇——号称史上第一毒妇淫妇的贾南风,能好吗?

    司马懿是个很明大势的人。明大势,就是要知晓天下变化趋势,顺势而为,而不是逆势而为。这点上,小编觉得司马懿比诸葛亮要高。三国时天下三分,曹魏一方占据中原富庶之地,兵多粮多,实力远超蜀吴两国,最有条件结束纷争,一统天下,造福百姓。况且曹操、曹丕也不是昏聩之人,辅佐他们尽早结束纷争,才是真正的智者。事实是司马懿保了曹魏,诸葛亮保了所谓的正统蜀汉,某种意义上可说是"聪明人干了坏事",导致战乱更甚,民不聊生,其中功罪如何定论?

    司马懿是个胸怀宽大、干大事不拘小节的人。干事情善于抓大放小,举重若轻,不拘一格。相反,诸葛亮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举轻若重。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蜀会战于渭水之滨,司马懿是坚决贯彻相守相持的方针,就是不跟你正面交战。诸葛亮派人送给司马懿女人的服饰,这在当时是对人的极大羞辱。但司马懿内心窃笑,不以为意。但为稳定军心,佯装大怒,说马上去请示皇帝定夺,实则拖延了事,把蜀国这边气的干瞪眼没办法。还有,后来曹魏这边曹爽等宗室之人惧怕司马家势大,处处打压他们,司马懿是忍辱负重,处处退让,弄得自家人都感觉他特窝囊。他却丝毫不在意,继续示弱示软,等曹爽等人彻底放松警惕的时候,就寻机一气拿下,牢牢掌控了政权。反观诸葛亮,纵然绝顶聪明,但事事要问,样样要管;事情一旦不顺,内心必然焦灼,饭又吃的少,身体最终撑不住了,病逝于五丈原,使他与司马懿这场三国间的顶级较量过早落了幕。

    对于诸葛亮的去世,司马懿也有预见。五丈原交战期间,蜀国曾经派出使者前往拜会司马懿,司马懿见了,不问诸葛亮军事安排,就打听诸葛亮的生活起居情况。蜀国的使臣也没有细想,你问什么我就答什么,他说:"丞相日夜操劳,连军中很小的处罚之事,都亲自过问;饭量也吃得很少,每天不过数升;晚上睡觉时间也很短。"司马懿听了后,不断感慨:"这怎么能够长久?"马上预感到诸葛亮活不长了,提前做了若干准备。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司马懿观察问题还是非常敏锐的。

    司马懿和诸葛亮一样,都是精通兵事政事、料事如神的人。说实话,三国时只有司马懿是诸葛亮真正的对手,既能当超级谋士,又能做统军大帅,其他如郭嘉、荀彧、周瑜、陆逊等人,虽各有千秋,但比之他俩综合素质上还是差了一点。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正面交手,其实并不多,原因在于诸葛亮发迹早,早早就进入了蜀汉的核心决策圈。而司马懿起步晚,进入曹魏的核心圈相对比较迟,两人前期没有多少直接的交集。直到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情势危急,而曹真、郝昭等统兵名帅都已去世时,魏明帝才急诏司马懿统兵迎战蜀军,这才有了他俩之间的正面对决。对决的结果,以小编看,就是战术上诸葛亮占优,小战役赢了不少、小便宜得了不少,但改变不了军情大势;战略上司马懿得分,抱定坚守方针不变,以相持消耗蜀军粮草和军心士气。最后蜀军粮草不济,只得退军。正所谓,不随大势,终难成事。诸葛亮一生操劳,鞠躬尽瘁,但人力终究不能逆过天下大势,只能遗憾离世。

    最了解诸葛亮的是司马懿,最了解司马懿的是诸葛亮。两人以其绝顶智谋在三国演绎了一段精彩对决,令人回味无穷。正所谓"不打不相识",从某种程度上讲,两人可说是真正的知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