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历程中,真正的跃升阶段始于2008年之后,至大约2018年前后达到巅峰状态。在这黄金十年间,众多企业乘着互联网发展的强劲东风,纷纷实现了财富的迅速累积。就像雷军说的,在风口,猪都可以飞起来;彼时,一个新颖的概念或创意就能轻易吸引投资人的目光并获取丰厚的投资,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大批就业者涌入互联网行业。究其根本原因,无非是这个行业在那段时期提供的薪酬待遇极为诱人,吸引了无数人投身其中以寻求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在互联网降温的今天,很多企业降本增笑,开猿节流,倒闭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大浪退去,才看到有多少在裸泳的;一些企业的人事部门为了简单省事,对35岁以上的老员工进行淘汰,在招聘的时候也定了只招35岁以下的一些门槛,企业的想法无非就是:1. 35岁以上的中年技术人要照顾家庭,心思不能完全投入到工作;2. 35岁以上的中年技术人拼不过年轻人的体力,加班方面处于劣势;3. 一些技术人长期沉浸在技术中,与社会有些脱钩,少了与社会接触的能力所以不少技术人在步入35岁的门槛时,会面临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我是否会被行业淘汰?”,毕竟,行业里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技术人都是吃青春饭的,在这个崇尚年轻、追求创新的领域里,技术和知识迭代速度飞快,年龄就成了部分人心中的隐忧。通过这么多年对职场的感悟和理解,大白觉得 35岁的技术人还是有很多路径可走,他们完全可以通过明智的选择和积极的行动,打破“中年瓶颈”,重启职业辉煌。首先我们要保持学习,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持续学习与技能升级是关键。35岁绝对学习的终点,而是知识体系重构和深度拓展的新起点。掌握前沿技术趋势,比如现在最火爆的人工智能及其相关应用,短视频等,技术人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在技术学习和应用上超过其他人。我们的企业普遍缺乏技术一条路做到最顶峰的环境,所以要思考角色转型与多元化发展。35岁技术人可以考虑从一线研发向技术管理、架构设计、产品规划等领域过渡,或者转向咨询顾问、教育培训等行业,利用多年积累的技术背景和行业洞察力,为企业提供更深层次的价值输出,把自身的能力做最大化输出。再者,创业或内部创业也是值得探索的方向。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和人脉资源,35岁技术人可以瞄准市场空白或痛点,尝试创办自己的科技公司,或者在原公司内部推动创新项目,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还有一些35岁技术上岸国企、事业单位的,这个也是一条出路,适合于追求稳定的技术人,不过也要考虑事业单位竞争激烈程度就是了;
大白最后想说的是,一定要打造个人IP与影响力。通过积极参与行业交流会议、发表专业文章、出书、开展线上线下分享,塑造个人在业内的专业形象和影响力,这不仅能拓宽职业道路,也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合作和发展机会。举个例子,我认识的一位前阿里P9右军,工作之余组织成立成都最大的技术交流社区-中生代技术社区,组织了上百场线下技术沙龙,链接了上万架构师总监CTO等,写了好几本技术图书,积极拥抱AI时代,打造自己的IP,创建自己的私域,成为成都当之无愧的技术IP第一人;大白还有一个朋友,之前做技术总监,现在转型做技术访谈和程序员健身,做的也是风生水起,和自己的爱好结合了起来;
在你看来,对于35岁及以上的技术从业者来说,如何才能更好地平衡“保持技术领先”与“拓宽职业路径”这两方面的诉求呢?你认为有哪些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借鉴?又或者是,你身边有哪位资深技术人成功应对了所谓的“中年危机”,他是如何做到的?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故事,让我们一起探讨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技术人的出路何在,如何实现华丽转身,走向新的职业高峰。
我是大白,20多年IT老兵,呆过外企、私企,创过业,分享一些故事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