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

2015-09-11 一号团 团长 加拿大一号团



文 / 萌面赵圆圆


这是我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拍下的照片(为什么我能拍照与问题无关,不解释)

这是入口处的雕像。

走进来之后是一个空旷的广场,但却压抑得令人窒息。


和平大钟在广场正前方,十字架,碎石,营造了一个有序的绝望空间。

走进内场,首先是满地的蜡烛,每一个蜡烛都代表一条人命,墙上的花圈里不停变换的是当年遇难者的照片。


旁边这堵墙上是遇难者的名字,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很多人是全家人都死光了,可能是邻居旁人追忆的名字,所以会出现xx的姑姑,xxx的大伯。


接下来是幻灯片及历史照片部分,非常血腥,我觉得这可能是已经挑出来最不血腥的照片了,大部分都是动手前的照片加文字描述,即使这样,身边还是有女孩子被吓到的尖叫和老人的叹息声。


著名的南京大屠杀油画,是湖南籍旅美画家李自键先生的作品,当年在欧洲巡展时曾遭到日方抵制,居然就被迫撤展了,我真的是呵呵了。


这是一个电视墙,每一个屏幕都是一部讲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对应的屏幕有耳机,耳机是一部电话,仿佛你通过电话在倾听一个过去的故事。

旁边有一个硕大的资料墙,其实,是一面死亡名单资料架。


高约6米,长达10米左右的资料架,而这还仅仅是馆藏极少的一部分。


当我看到这个,我扪心自问,你在说谁不正视历史?那这又是什么?


在前往万人坑遗址时,建筑师故意设计了一条两侧封闭,道路狭窄的通道,但又是露天的,这种设计令我产生了一阵颤栗的压抑,你看得到天,但你逃不出去,宛如当年等死的人。


转角有一个巨大的祭奠墙,路很窄,要走过去的话,等于是要走一段回头路,而且很长,你可以不去祭奠,继续直行走到下一个景点,这样的路线设计产生了一种思考:你愿意花力气回头去看看历史吗?

气氛很凝重,很多人在排队等,等前面一个人走过去,鞠躬祭奠,再走回来,下一个人再走上去。


后面的我就不拍了,进入室内后光线太差了。

南京人的素质确实很高,很安静,喧哗的人很少。也可能是被这种建筑所营造的气氛压制住了。

有很多老人带着孩子来看,有一个老人边看边抹眼泪,手抖的非常厉害,但是她一直紧紧的拽着小孙子,指指点点努力的讲给他听,可惜方言我一句听不懂。

我想:可能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她惨痛的记忆,但为什么她不愿忘记?为什么还要告诉她的子孙?看那个老人的样子应该是反复来过这里多次了,非常的熟捻。

我想这幅图告诉了我答案。


要说和我有什么关系?

关系就是,

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代,

我们这些享受着GDP红利的一代,

现在站的这块土地上,

曾发生过一场大屠杀,

迄今为止,

只过去了短短的78年。


加拿大一号团


突破已有的团购模式,巧用微信平台扩展业务,打造加拿大最炫的微信订阅号。将团购与微店合二为一入驻微信圈。

为了让加拿大一号团向用户提供更好更完善的服务,现长期向各界招募合作伙伴。

合作项目不限,只要与生活息息相关,餐饮,娱乐,健身,休闲,只要你有心加入我们的团队,请务必联系我们!

欢迎大家加入我们,一起开创独一无二的团购服务!

商务洽谈,请发邮件至:Tuan.Can001@gmail.com

地址:260-11590 Cambie Rd. Richmond

长按爱心,然后选择"识别二维码"来关注加拿大一号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