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国平:健康的自私

2015-05-28 周国平 周国平


自私就是恶,无私就是善,这种道德观念流传已久。功利主义的思想家们用合理的利己主义来反对基督教的抹杀个人的道德观念,为经济上的自由竞争制造理论根据。可是,在资产者的实践中,事实上却是两种道德并存,一方面是最无耻最露骨地追逐物质私利,另一方面是嫉恨和反对个人精神上的优异。作为资产阶级的一名文化战士,尼采向本阶级中庸俗市民阶层宣战。

尼采在两方面反对他们。他深深厌恶那种无灵魂的逐利行为,同时也公开仇恨他们的伪善的“无私”。他要为“自私”正名。在他看来,小市民们既用他们的逐利行径玷污了“自私”,又用他们所接受的基督教说教侮蔑了“自私”。与他们相敌对,尼采提倡一种“从强力的灵魂流出的完好的健康的自私”。

“健康的自私”是反对“病态的自私”的。“健康的自私”源于力量和丰裕,它强纳万物于自己,再使它们从自己退涌,作为爱的赠礼。“病态的自私”却源于贫乏,“贫乏而饥饿,总想着偷窃”。唯利是图正是灵魂衰弱乃至丧失的表现。

“健康的自私”更是反对所谓“无私”的说教的。它是健康的肉体和强力的灵魂的自我享乐。它憎恨一切自我贬抑的奴隶性,唾弃一切种类的奴隶,“无论他们是屈服于众神和神罚,还是屈服于愚蠢的人类舆论。”“健康的自私”也就是同基督教的“邻人爱”相对立的“自爱”。尼采一再呼吁,人应当学会自爱。“人必须学会以一种完好无损的健康的爱来爱自己,这样他才能耐心自守,不至于神不守舍。”一个人不爱自己,甚至厌恶自己,单独自处就感到无聊,他怎么会有出息,又怎么能活得轻松?自爱不是罪过,自己不该是一个可厌的对象。尼采是要人们戒除那种罪恶感,似乎自己是个天生的罪人,非要到邻人那里去赎罪不可。“邻人爱”的原则所灌输的就是这种罪恶感。“谁想变得像鸟儿一样轻快,他就必须爱自己。”自爱才有自由。“我们应该自由无畏地在无辜的自私中自我成长和繁荣!”“每一个想变得自由的人,都必须通过自己来实现,自由不会如同一件神奇的礼物自动投入任何人的怀抱。”达到自由的证据是什么呢?就是“不再羞于自己”。“高贵”的标志是:“不怕面对自己,从自己不期待任何羞耻之事,无忧无虑地飞翔,任我们被驱向何方——我们生于自由的鸟儿!”

尼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不爱自己,甚至厌烦自己,是由于缺乏性灵即精神性。这样的人不够有性灵以自欢愉,却又有足够的教养明白这一点,于是无聊,烦闷,“根本羞于他自己的生存”,希望在琐碎日常工作(所谓为他人生活)中忘掉这个空虚的自我。这种人最需要道德。所以,“对于精神的惧怕,加于精神的报复——这种有驱动力的恶习多么经常地成为道德的根柢!成为道德本身!”对于这种灵魂空虚的人,倒不妨说:“你们觉得自己是一个这么无聊的或可恶的对象吗?那就多为他人想,少为你们自己想吧!你们这样倒是做对了!”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无论如何不是一个可爱的人,他既不可能得到别人的爱,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按照帕斯卡尔和基督教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总是可恨的,既然如此,我们怎么还可以允许和希望别人爱它呢——无论那别人是上帝还是人! ”而且,对自己的怨恨往往寻求在旁人身上报复,和这样的人一起生活真是灾难。“有谁憎恨自己,我们当知畏惧,因为我们会成为他的怨毒和憎恨的牺牲品。”他带着他对自己的怨恨到旁人那里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也会在他的每一件善行里显露出来,加人以损伤。受惠于一个自怨自艾的人,还有比这更叫人不舒服的事吗?

所以,尼采强调,善人首先得对自己怀有善意,否则他对旁人的所谓善意善行必是不诚恳的,虚假的。“尽管做你愿望的事,——但首先得成为能够愿望的人!尽管爱邻人如同爱自己,——但首先得成为爱自己的人!”“一个人必须坚强地用自己的双腿站立,否则他根本不能爱。”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人格的缺陷到处都造成恶果;一种软弱、阴郁、死气沉沉、自我贬抑和自我否定的人格不再适合于任何美好的事物,——它尤其不适合于哲学。‘无私’在天上和人间都没有价值;伟大的问题总是要求伟大的爱,唯有坚强、成熟、沉着、坚定自立的心灵才能负此重任。”

基督教道德以“无我”、“利他”、“爱邻人”的说教为核心,要求人们逃避自我,憎恨自我,牺牲自我,否定自我,在他人之中生活,为他人而生活,在尼采看来,这正是颓废的征兆。“本能地择取对己有害的,受‘无私’的动机吸引,这差不多为颓废提供了公式。”“在‘无我’、‘自我否定’的概念中,真正的颓废病象,有害之物的诱惑,不再有能力发现自己的利益,自我毁灭,都变成了价值、‘义务’、‘神圣’、人身上的‘神性’!”健康的“自私”是健康的生命本能,是高尚的自我保护的力量。反对这样的“自私”,赞扬“无我”和牺牲,实际上是奖劣惩优,压抑生命力旺盛、热爱生活的人,却鼓励那样的人,这种人“不把他的全部力量和才智用在他的保存、发展、提高、前进以及力量的扩展上,而是对自己卑怯、麻木甚至可能冷漠或者刻薄地生活着”。“‘你的自私是你的生活的祸害’——这种说教鼓噪了几千年:它损害了自私,夺走了自私的许多精神,许多快乐,许多创造力,许多美丽,它钝化、丑化、毒化了自私!

尼采孜孜以求的始终是个人的独特和优异。他说:“我的道德应当如此:夺去人的公共性格,使他成为独特的……做成别人理解不了的事。”“个人的优异,这是古代的美德。公开或隐蔽地服从、跟随,这是德国的美德。”他厌恶康德,因为他认为康德哲学是在曲折地教人服从。

“健康的自私”所倡导的是一种自爱、自强、自尊的精神。“你自助,然后人人助你。”要把立足点从依靠上帝或他人得救转移到自力更生上面来。这种自爱、自强、自尊的精神,非常典型地表现在对于侮蔑和痛苦的态度上。你受了侮蔑,你不要为自己辩解,而宁肯负着玷污,只是为了不给卑劣的侮蔑者以阴险的快乐,使他能够说:“他真觉得这些事很重要呀!”你遭受了痛苦,你也不要向人诉说,以求同情,因为一个有独特个性的人,连他的痛苦也是独特的,深刻的,不易被人了解,别人的同情只会解除你的痛苦的个人性,使之降为平庸的烦恼,同时也就使你的人格遭到贬值。


摘自《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7月初版,现有东方出版社20145月版本。

***********************************

周国平先生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标明,另请把二维码一起附上。谢谢。

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每天读到周国平的精彩文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