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一所好大学?
上大学是为了什么?
同学们一路拼搏,终于进了大学,当然是抱有一定的目的的。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呢?为什么要上大学?想从大学得到什么?可能许多同学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拿到文凭,有比较高的学历,当然也要学到一点知识,这些都是谋职的资本。抱着这样的目的,我觉得无可非议,但还远远不够。如果只有这一个目的,你就仅仅是受了职业培训,不能算是真正受了大学教育。如果大学仅仅做到这一点,大学也只是起了一个职业培训场所的作用,不能算是真正的大学。
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包括人的智力品质和心灵品质,在一定意义上都是人性中固有的。每一个人,从他出生以后,这些东西都已经以萌芽状态存在于他的身上了,有了合适的环境,它们就会生长。所以,我特别赞成卢梭提出的一个观点:教育即生长。教育不是强行把一些能力从外面放到人这个容器里面去,这些能力在人性中本来就已经存在了,教育只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它们正常地生长。
教育即生长,这一点我在我女儿身上看得特别清楚。我女儿四岁认字,五岁能看书,那时候还没有上学,这个过程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每天晚上,妈妈给她读一点诸如格林童话那样的经典书籍,她非常爱听。有一天,她问妈妈:书上都是字,故事在哪里?我们没法跟她解释清楚。后来她逐渐识了一点字,识字的过程也非常自然,她有时候看光盘,就会跟着声音看字幕,有时候妈妈带她出去,她就会问妈妈招牌上是什么字,这样一来她就逐渐地、零零星星地认识了一些字。后来有一天,妈妈晚上给她念了一段故事,第二天发现她自己拿着故事书在念,其实大部分字她还不认识,但她养成了这个习惯,妈妈读的故事她第二天就自己去看,这样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有一天,她对妈妈说:妈妈,你不要给我念了,你念了我再读就没有意思了。你看,认字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去强迫她吗?根本不需要。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这样一种能力,但是如果你强迫他,他就会反感。通过这个事例,我真的看到人的很多能力是天生的,教育只是给它环境让它生长出来。
对于卢梭提出的教育即生长的观点,杜威做了进一步的阐发,他说:这意味着生长本身就是目的,并不是在生长的前头另外还有一个目的,比如说将来适应社会、谋求职业、做出成就之类。我觉得杜威讲得非常到位。那些谋职之类的东西当然是必要的,但它们不是生长的目的,只要你生长得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些东西自然能够解决。所以,我们不应该用狭隘的功利尺度来衡量教育。
用什么尺度衡量教育呢?应该用人性的尺度,看教育是否使学生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了健康生长,包括同情心、好奇心、思考和感受的能力等等。换一种说法,也可以说是人生的尺度,教育应该为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怎样才算打好这个基础呢?非常简单,就是看受教育者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幸福而有意义。用生长的眼光看,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价值,每个阶段的价值都应该得到实现。有一种流行的错误观点,就是把学生时代仅仅看作人生的一个准备阶段,它的全部价值似乎只是为将来走上社会做准备。我们今天的教育基本上是在这个错误观点的支配之下,以未来的名义无情地剥夺孩子们的童年和青春。卢梭说:为了某个不确定的未来而剥夺现在,这种做法是残酷的。依我看,这种做法其实也剥夺了未来,一个人在童年和青年时代过得不幸福,他的那个不确定的未来就凶多吉少了。
另外,我们还应该用精神的尺度来衡量教育,大学要培养的是优秀的头脑和灵魂,在这个意义上就是精神贵族,不只是所谓有用人才,有知识的打工者。大学,大人之学,什么是“大人”?就是精神高贵的人,精神贵族。
当然,我们也应该用社会的尺度衡量教育,但这个社会尺度应该是广阔的而不是狭隘的。
罗素说:由本性优秀的男女组成的社会肯定是一个好社会。如果社会的成员都受过真正良好的教育,他们的本性和能力都得到健康的生长,那么,他们互相之间就必定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欣赏,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人的高级属性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尊重和发扬。相反,如果在学校里只是学一点知识和技能,学生一心想的是谋一个好职业,精神上贫乏而狭隘,那么,在他们走上社会之后,人与人之间就只有低水平的竞争,由这样的人组成的当然不是一个好社会。
从教育就是生长的观点看,教育机构和教育者的使命是什么?就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所谓最好的环境,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由,一个是好老师。
如果说内在禀赋的生长是内在自由的拓展,那么,教育就是要为这个生长提供外在的自由。
外在自由的第一个含义是自由时间。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到学校上学就意味着从日常事务中摆脱出来,有充裕的闲暇,可以无所事事地体验和沉思了,正是在这样的无所事事之中,人的心智能力得到了生长。卢梭有一个谬论: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他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仔细想一想,卢梭的话是多么有道理,我们今日的所作所为其实正是在逼迫孩子们误用光阴。
外在自由还有一个含义,就是思想和言论的自由,在学校里就是学术自由,学校要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
最好的环境的另一个方面是好的教师。事实上,在学校里,教师构成了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环境。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要有一批心灵崇高、头脑活跃的学者,通过他们去影响学生。
林语堂曾经说,在牛津和剑桥,那些教授们是怎么教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叫来,一边抽着烟斗,一边天南海北地聊,学生被他们的烟和谈话熏着,就这么熏陶出来了。教师当然要传授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素质所形成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对学生有更本质的影响。好学生不是训出来的,而是熏出来的。
什么叫好学校?一个大学有一批好教师,就是好大学,一个学科有一两个好教师,就是好专业。现在大家都说要创办一流大学,据我看,所谓一流大学就是有一流的教师,有好的体制把一流的教师吸引来,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你只是圈大地盘,盖大校舍,算什么一流大学。
什么是名校?就是有一个懂教育、具慧眼的名校长,凝聚了—批人品和学问都好的名教授,带出了真正优秀的学生。比如说,人们津津乐道的蔡元培时期的北大,吴宓领导的清华国学院,好就好在这里。你只是靠名校的招牌录取考分高的学生,你的体制却是压制和排斥品学皆好的教师,让一些平庸功利之徒在那里折腾,算什么名校!素质好的学生到了你那里,也会被败坏,或者愤而退学。
总之,大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的最好的东西,一个是自由宽松的环境,一个是品学皆优的教师,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不愁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
优秀的人才是生长成的,不是训练成的。教育应该为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如果做不到呢,最低限度是不要挡住阳光。一个好的学生对于坏的教育可以说的话,就是哲学家狄欧根尼对亚历山大大帝说的那句话:“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朗读者:高昂,网名go on,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民悦读全国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山西广播电视台职业播音20余年,专注于纪录片解说。听到他更多声音,公众号:全民悦读太原阅读会,ID:tyreader
周国平力荐晶晶歌剧课
课程连续十周、共33节,生动有趣、唯美震撼,6月26日前预售,
报名仅需花费99元
预售结束后,价格199元
长按二维码了解课程详情
优惠仅剩三天
期待您的加入~
阅读往期经典文章
回复以下关键词,送你一篇周国平哲理美文
爱| 爱情| 善意| 感情
孩子| 父母| 父亲| 女儿| 教育
命运| 位置| 快乐| 欲望| 妥协| 弱点
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实| 觉醒| 尊严| 使命| 本质
智慧 | 年轻|自白| 友谊 | 大自然| 雄心 | 谦和 | 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