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人生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做一个有精神目标的人
精彩问答节选
《钢铁是怎样炼成》里那段名言大家都很熟悉,我借它来问您一个问题,您觉得人的一生应当怎么度过,才不枉来这世界走一遭呢?
周国平:如果在一生中已经尽我之能品尝了人生的美好,也承受了人生的苦难,就可以说不枉来这世界走一遭了。然而,正因为如此,只走一遭未免太少了。一个好的人生留给人的既是最大的满足,又是最大的依恋。
周国平:我完全不在乎标签和身份,随人们怎么称呼,我无所谓。我一向认为,在精神领域是不存在严格分工的,文史哲本是一家。就我自己而言,我自小喜欢想哲学问题,也喜欢看文学书籍,因此,在后来的写作中,用文学的方式写哲学的内容,就成了一件自然的事,我觉得这样做最舒服,和我的性情最吻合。
周国平:其实,对于我来说,你提到的这些人生大问题完全不是抽象的,它们都是我的生活中和灵魂中的问题。因此,我不是刻意去想这些问题,而是无法回避,必须开导自己,为自己解除困惑。我不认为我的思考有多么深刻,事实上,许多困惑仍在,我做到的只是比较真实罢了。既然是我自己的问题,我就不能骗自己,给自己一个虚假的解决。我不觉得这个过程给了我多大的精神压力,或让我付出了什么代价,问题已经在那里,你不去想,它们成为隐痛,更受折磨,不如坦然面对它们。
周国平:儒家把修身看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是有道理的,不过这个修身不能局限于道德修养,应该深入到灵魂的层面,关注人生觉悟和精神素质的提升。现在的问题是,关注这个层面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太热衷于在治国、平天下方面一展抱负,恰恰不重视灵魂层面上的修身,在这一点上还不如古人。
一个内心没有精神目标的人,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在内涵上会是肤浅的,在动机上可能是功利的。其实我也并非不关心社会问题,你们看一看我近些年的文章和讲演,对此多有涉及。我一直强调的观点是,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我们最缺少、最需要的东西,一是信仰,二是法治,没有精神文化转型和社会秩序转型的配套,经济转型决不可能孤立地成功。
周国平:我说的永恒的书,是指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经典之为经典,就在于其中凝聚了对人类基本境况的观察和思考,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现在社会上急功近利的风气和网络媒介的强势对于阅读经典的确造成了巨大冲击,我认为是很可悲的。不过,事实上,经典作品仍在源源不断地出版,证明它们仍拥有基本的读者群,火种仍在传承,绝不会熄灭。至于我自己的作品,我不关心它们明天会怎样,今天拥有众多读者就可以了。我从来不认为我的作品有传世的价值,因此也绝不追求这个目标。我一再说,我的作用仅在于把读者引到经典作品面前,我不会无知和自信到认为我的作品能成为经典。我二十多年前的作品现在仍有许多人喜欢读,这个情况已经大大超过我的期望了,为此我既感到满意,又感到惭愧。
周国平:我的文章曾经多次谈到这个话题。在今日社会急功近利的总体氛围中,一般考生把就业前景树为选择专业的首要标准,因此,毫不奇怪,不但文史哲一类人文学科,而且数理化一类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都在不同程度上成了冷门,而财经、法律、计算机等实用性强的学科则成了显学。
不过,我一向认为,一个国家不需要有许多以哲学为专业的人,就像不需要有许多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一样。更确切地说,不是不需要,而是不可能,作为一门学科的哲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思辨性,对之真正有兴趣和能力的人是决不会多的。
但是,这决不等于说一个国家不需要哲学。作为对世界和人类根本问题的思考,哲学代表了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所站立的高度,决定了它能否作为一个优秀民族在世界上发挥作用。真正令人忧虑的是我们民族今天所表现出来的严重世俗化倾向,对于物质财富的热中和对于精神价值的轻蔑。
如果青少年中智商较高的人都一窝蜂奔实用性专业而去了,我们就很难再指望哲学人文科学会出现繁荣的局面。其实,即如经济、法律等似乎偏于实用的学科,从业者若没有哲学的功底,也是决不会有大出息的。不过,如果广义地看哲学,哲学在商业社会的处境是矛盾的,一方面,追逐实利的普遍倾向必然使它受到冷落,另一方面,追逐实利的结果是精神空虚,凡是感受到这种空虚并且渴望改变的人就可能愈加倾心于哲学。所以,我曾经说过:哲学既是这个时代的弃妇,又是许多人的梦中情人。
周国平:不得不遵从?为什么?关键是你是否确立了自己清晰而坚定的价值观,如果确立了,你就不会被社会潮流推着走。在我看来,人在世上活的就是一个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因此,在价值观的问题上,一个人必须认真思考,自己做主。
当然,现在许多年轻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我不主张清高,生存问题不解决,是清高不下去的。但是,内心要清醒,要有自己的精神目标,有没有是大不一样的。有精神目标的人,他在解决生存问题时即能保持一种内心力量,不致被贫困压倒,也不致被诱惑败坏,而当他基本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就能及时地走上自己的人生追求之路,不再是为谋生而工作,而是真正拥有自己的事业。
周国平:好,说一说我的大众版的幸福观。在我看来,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同时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她)们也感到快乐,即可称幸福。用这个标准衡量,我可以算是幸福的。现在我的生活基本上由两件事情组成,一是读书和写作,我从中获得灵魂的享受,另一是亲情和友情,我从中获得生命的享受。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生命和灵魂,在这两件事情中得到了妥善的安放和真实的满足,夫复何求,所以我过着很安静的生活。
苹果用户赞赏专用二维码
荐读
回复以下关键词,送你一篇周国平哲理美文
爱| 爱情| 善意| 感情
孩子| 父母| 父亲| 女儿| 教育
命运| 位置| 快乐| 欲望| 妥协| 弱点
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实| 觉醒| 尊严| 使命| 本质
智慧 | 年轻|自白| 友谊 | 大自然| 雄心 | 谦和 | 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