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没用?这可能是你的误解

樊登 周国平 2018-11-11

    


对读书的误解,可以列出一个排行榜


第一位——读书无用


这肯定是最大的误解。读一本书,几个小时的阅读就能掌握一个人摸爬滚打所总结的智慧,怎么会没用?


对年轻人来说,读书非但不是无用,反而是更加必要了。


知识的更迭比过去快太多,没有人能够通过自己在大学里学了一个特别好的专业,就一辈子都够用。知识也在不断的淘汰更新。


keep learning”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中老年人也是如此,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生活已经走入到了一个局,要学会不断地破局。人的寿命今后会变的越来越长,人们所需要面对的生活也会越来越丰富。


这时候可以多读书,跟更多维度的人对话。这样,生活就开始更加壮阔,而不是不仅仅局限在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些人和事中。



拿我自己来说,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不幸福,想知道怎样才能幸福,这个问题可能比研究地心引力还要复杂。我没有苦苦思索到想死的地步,我选择了读书。特别幸运,我读了哈佛大学的本-沙哈尔教授的书,我明白了: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


多么醍醐灌顶的一句话!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孔子说“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幸福的能力就像肌肉一样,是可以锻炼的!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是我笃信的事,并且写了这样一本书。


第二位——读书只追求有用


它和第一个误解是对立的,但依然是一个误解。


如果一个人读书是为了读了以后,必须让书来帮自己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就气急败坏,就完全误解的书的作用,书籍只是催化剂,只是助力,最后能不能解决问题是你自己,心态很重要。


有人问过我,读书能不能改变“难再出贵子”,我担心用这种功利的心态来思考这个问题,容易让一个人恨不得读完了书以后立刻就成立一个读书会赚钱去了。


没那么简单!读书的好处,绝不在于改善你的经济条件,虽然读书客观上能够改善,但是这不是书应该给我们的承诺。



我们读书的初心应该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你才能够配得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当你变得更细腻,更丰富,你才能够感知到生活当中的快乐。否则的话,让你过上了美好的生活,也只是一个不会享受的无趣的人。


你从完善自己人格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比你咬牙切齿的要从寒门当中挣脱出来改变命运,要好的多。


当我们更多的人爱读书的时候,生活就会悄悄地发生变化。我接触了很多爱孩子的家长,他们知道读书有用,所以问我,怎么能让孩子读书。


其实,在一个家庭中,家长不用下太大功夫,非得逼迫小孩子去读你选好的书。因为如果当你把功夫下在小孩子身上的时候,孩子反倒会叛逆,孩子可以反问:“凭什么你在看手机而让我读书”。


家长应该把功夫下在自己身上,孩子在潜意识当中自然会模仿家长,他会不断地跟从自己的父母。在我们家,因为我整天在看书,带动了我儿子嘟嘟现在也特别喜欢读书。他小学四年级,已经把《未来简史》读完了。


第三位——有的书我读不懂


“读不懂”绝对不该是一个停止的状态,这只是某一刻的情况,要相信,慢慢的,自己能读得懂。


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学人家读《瓦尔登湖》,真的完全读不下去。好在我是用很敬仰和遗憾的态度把它卖给了收废品的。38岁那年,我又想起了它,这次一读,惊为天人!这就是经典,买回来,放在书架上不会吃亏。


一时读不懂不要紧,还有一辈子可以等待。


除了经典以外,遇到其他一些读不懂的书,也不要紧,如果一本书中所说的东西都是迎合你的需求、增加你的自我崇拜、放大你的欲望、跪求你的认同的,你一定要小心,它不只是想赚你的钱,还想让你变得更傻。


有的人只读自己认同的东西,评价一本书写的好不好的时候,只要作者想的和自己一样,就特别认同。这样,一个人就容易永远停留在自己的那个认同的层面。


如果你读到一本书的时候,突然,有点吃惊,觉得书里面讲的东西,我怎么从来都没听过,为什么它这么奇怪……这时候反倒应该认真的去对待。


要不断地挑战我们的认知。


我定义了一个词叫存量认知,存量认知就是你已经有的这些技能和认知,它有可能成为你最大的限制。



人生当中有特别多的负担,是来自于我们的存量认知,所以,遇到了读不懂的书,应该觉得很开心,一步一步地向它趋近,总有一天就会读懂它。


遇到你读不懂的书,你还可以先读一些跟这本书更接近的书。关于如何选书,大家也可以参考我在《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所提到的四方面的心得。


第四位——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


把读书当做留给自己的领地,这个行为太过封闭。


这往往是很多人不读书的借口!其实读书更多的是需要有朋友。


孔子在论语里开篇就讲第一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第二句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一句是自修,第二句是共修。


有更多的机会,我们可以把读书当做一个很愉快的和人交往和交流的方式,大家一起提升。


和更多的人一起交流,也有助于打破阅读的舒适圈。


我在《读书是一辈子的事》里分享了《这本书能让你戒烟》的心法,读书会的书友们一起读书,读完了给我们反馈,说真的戒掉了,还有人在读书会群里说,他只要坚持一天不抽烟,就给大家发红包。


他不再像过去那样着急地、痛苦地戒烟,而是在很开心的状态下发红包。还有人组成戒烟的群,大家一起读书,一起轻松、愉快地戒烟,不需要调动意志力。


第五位——自己读的效果最好,这是特别大的误解


对大部分人来讲,自己读一些有难度的书,效果是非常不好的。


很多人抱怨看名著丝毫没有作用,是因为暂时读不懂。千万不要觉得一定是自己看的,就比别人讲的要好。


如果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他人更多的指点和认知,获得别人给自己更好的这个提炼,或者有比你水平更高的人,帮助你去解读一本书,我觉得这都是可以接受的,我们既然能够在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讲课,为什么不能够听别人介绍一下一本书,所以不必存有这种精神洁癖。



很多讲书人是高手,当你听一些高人讲一讲他研究了一辈子的东西,你会觉得豁然开朗,就是因为对方把内涵吃透了。


在读书这件事情,我们不需要执着,不需要痛苦,自己能读就读下去,自己能吸收就吸收,自己暂时读不了,可以听听别人讲,再接着读都下去都可以。

 

让我们自然活泼地学习,保持不断进步的心态,一起把读书变成一辈子重要的事。


( 本文摘自:樊登《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END·


好消息:周国平老师关闭了其他收费问答栏目,开设了免费问答专用公众号,欢迎大家关注,将你在生活、学习、情感上的问题提交到公众号后台,周老师不定期回答大家的问题。机会难得,大家快来提问吧~


关注我们


荐读


点击下面标题,阅读往期经典

习惯失去是成熟人生的标配

和不思考的人,怎么争论?

最亲近的人,会把你拖进最持久的战役

和自己过不去,是对人生的无知

认清你的天性,过最好的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