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人如果没有他年龄的神韵,就会有他年龄的不幸

给孩子的哲理 周国平 2020-11-10



应北岛之约,我编选了这本《给孩子的哲理》。在我心目中,孩子都是哲学家,而在事实上,我从孩子口里听到的含有哲理的精彩的话,也的确比从大人口里听到的多得多。所以,编选的时候,我没有特别注意要照顾孩子的水平,因为我对孩子的理解力很有信心。


同时,据我所见,好些大哲学家的文字本来就是通俗明白的,好像是在向一些聪明的孩子谈话,我只要把孩子们引到这些大师面前就可以了。因为同样的原因,这本书也是给聪明的大人读的。我说的聪明的大人,是指那些保持了孩子性情的人,他们一旦来到人类智慧的大海边,就会像孩子一样忘情地戏水和捡拾贝壳,从智慧中获得单纯的快乐。


——周国平



哲学家们的嘉言隽语

节选自《给孩子的哲理》


德谟克利特( Democritus ), 约公元前460— 约前370 年,古希腊哲学家。他的哲学学说以原子论著称,他和他的老师留基伯是最早提出物质 由基本粒子构成的人。他的人生哲学充满乐观主义精神,西塞罗、贺拉斯称其为“欢笑的哲人"。


幸福居于灵魂之中



1、生活的目的是灵魂的安宁,这和某些人由千误解而与它混同起来的快乐并不是一回事。由于这种安宁,灵魂平静地、安泰地生活着,不为任何恐惧、迷信或其他情感所扰。这种状态叫作幸福。


2、凡期望灵魂的善的人,是追求某种神圣的东西,而寻求肉体快乐的人则只有一种容易幻灭的好处。


3、给人幸福的不是身体上的好处,也不是财富,而是正直和谨慎。


4、心灵应该习惯于在自身中汲取快乐。


5、幸福和不幸居于灵魂之中。


节制使快乐增加


1、凡想安宁地生活的人,就不应该担负很多的事,不论是私事或公事,也不应该担负超乎他的能力和本性的事。甚至当命运向他微笑并似乎要把他引向高处时,也还是小心为妙,不要去触动那超过他的能力的事。因为中等的财富比巨大的财富更可靠。


2、对人最好的是在一种尽可能愉快的状态中生活,并且尽可能少受痛苦。如果他不听任欲望执着于那些容易破灭的财富上,这一点就能达到。


3、通过享乐上的有节制和生活的宁静淡泊才能得到快乐。赤贫和富豪惯于变换位置,并且引起灵魂中的大骚动。


4、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6、穷和富是表示缺乏和充足的字眼。因此,凡缺少某种东西的人就不富,而不缺少什么的人就不穷。





亚瑟·叔本华 ( Anhur Schopenhauer), 1788 —1 860年, 德国哲学家。以愤世嫉俗著称,终身不婚,基本上没有朋友,离群索居,形影不离的伙伴是一只白色的小卷毛狗,取名阿特玛,意思是世界的灵魂。


独处和交往


1、一个人具备了卓越的精神思想就会造成他不喜与人交往。的确,如果社会交往的数量能够代替质量,那么,生活在一个熙熙攘攘的世界也就颇为值得的了。但遗憾的是,一百个傻瓜聚在一起,也仍然产生不了一个聪明的人。


2、我们可以发现:大致而言,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3、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入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


4、一个人的自身拥有越多, 那么,别人能够给予他的也就越少。


5、正如人们对生命的爱其实只是对死亡的恐惧一样,人们对社会交往的渴望归根到底也不是一种直接的渴望。它并不是基于对社会人群的喜爱,而是出自于对孤独的恐惧。


6、人们需要外在的活动是因为他们没有内在的活动。一旦他们有了内在的活动,那外在的活动就成了一种麻烦,很多时候的确就是某种可恨的骚扰和负担。


7、青年人首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年龄和岁月


1、伏尔泰曾经相当美妙地说过 :一个人如果没有他那种年龄的神韵,那他也就会有他那种年龄特定的种种不幸。


2、一个人的性格看上去会跟他的某一个人生的阶段特别和谐一致。这样,到了那一特定的人生阶段,这个人就显示出他最好的面貌。某些人在少年时代招人喜爱,但这种情况随着时间消逝而去;一些人在中年段特别活跃、能干,但到了老年以后, 却变得一无是处;也有不少人到了老年才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他们既温和又宽容。


3、在童年时期我们就已经打下深刻的或者肤浅的世界观的坚实基础。我们的世界观在以后的时间里会得到拓展和完善,但在本质上却是不会改变的了。


4、从年轻的角度看视生活,生活就是漫长无尽的将来;但从老年的角度观察,生活则是一段极其短暂的过去。


5、在青年时期,我们的直观占据上风,但在老年期,思想却把牢了统冶的地位。因此,前者是创作诗歌的时期,而后者却是进行哲学思考的时候 。


6、人们还可以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人生前四十年提供了正文,而随后三十年则提供了对这正文的注释。后者帮助我们正确理解正文的真正含意及其个中相互的关联,并揭示出它包含的道德教训和其他多种微妙之处。


7、真正说来,人的一生既说不上漫长,也难称得上短暂,毕竟人的生命从根本上而言只是我们衡量其他时间长度的标准。






大卫· 休谟 ( D avid Hume), 1711—1776 年,英国近代最重要的哲学家。28 岁就出版了一生最主要的哲学著作《人性论》


爱和恨


1、我们的爱和恨永远指向我们以外的某一个有情的存在者。当我们谈及自爱时,那不是就爱的本义而言,而且自爱所产生的感觉和一个朋友或情人所刺激起的柔情也并无共同之点。憎恨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因为我们自己的过失和愚蠢而感到耻愧;但是只有由于他入所加的侵害才会感到愤怒或憎恨。
2、爱永远跟随着有一种使所爱者享有幸福的欲望,以及反对他受苦的厌恶心理;正像恨永远跟随着有希望所恨者受苦的欲望,以及反对他享福的厌恶心理一样。
3、爱只是希望别人幸福的一种欲望,而恨只是希望别人苦难的一种欲望。


4、他人的良好品质由第一个观点产生爱;由第二个观点产生谦卑;由第三个观点产生尊敬,尊敬是这两种情感的混合物。同样,他人的恶劣品质,则随着我们观察它们的观点,引起憎恨、骄傲或鄙视。
5、使人发生慈爱情感的那种倾向,就使一个人在人生一切部门中都成为令入愉快的、有益于人的;并且给予他那些本来可以有害于社会的所有其他性质以一个正确的方向。
勇敢与野心,如果没有慈善加以调节,只会造成一个暴君和大盗。至于判断力与才具,以及所有那一类的性质,情形也是一样。它们本身对于社会的利益是漠不关心的,它们所以对人类具有善恶的倾向,是决定于它们从这些其他的情感所得的指导。
6、我们也不要想象,一切愤怒情感都是恶劣的,它们是令人不愉快的。在这一方面,我们对于人性要给予某种程度的宽容。愤怒和憎恨是我们的结构和组织中所固有的。在某些场合下,缺乏了愤怒和憎恨,甚至可以证明一个人的软弱和低能。
在人们表现轻微的愤恨时,我们不但因为它是自然的,而加以宽容,而且甚至因为它不如大部分人类的愤恨情感那样的激烈,而加以赞扬。当这些愤怒的情感达到了残忍的程度时,它们就成为一种最可憎恨的恶。对这种恶的可怜的受害者们我们所发生的一切怜悯和关怀,全部都转过来反对犯了这种恶行的人,并产生了我们在其他任何场合下所感觉不到的那样强烈的憎恨。



配图:Inma Lorente  
本文节选自《给孩子的哲理》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周老师选编新书



周老师开视频号啦~


周国平老师会在视频号里第一时间分享自己的思想与观点,

大家快去关注催更啦~

扫码关注周国平老师视频号~

注:如果您无法关注,不要着急,

因为视频号现阶段还在内测,之后会逐步放开。



商务合作请联系:阿树(zhidao8782)邮箱:guohong0045@139.com




问: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经常会问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大人们很难解释。您是哲学家,您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是不是不会犯难,很容易解答呢?


周国平:……我发现家长们往往是三种态度,一是麻木,不理睬。二是顶回去,没用的问题去想它干什么,好好的做作业吧。三就是给一个简单的回答。这样都不好,这些问题谁也找不到答案,但是我想,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这些问题对她今后的人生是有好处的,一个经常想大问题的人对小事情、小利益就会比较超脱……


想知道周国平老师完整回答,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是周国平,

后台回复“奇思妙想”

即可查看周老师的完整回答



优质文章荐读

灵与肉的冲突,在此时最触目惊心

孤独最重要的价值

真正拉开人与人巨大差距的是......

平淡的境界


回复以下关键词,送你一篇周国平哲理美文


爱| 爱情| 善意| 感情

孩子| 父母| 父亲| 女儿| 教育

命运| 位置| 快乐| 欲望| 妥协| 弱点

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实| 觉醒| 尊严| 使命| 本质

智慧 | 年轻|自白| 友谊 | 大自然| 雄心 | 谦和 | 怀疑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