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情,就是友爱加性吸引?

史铁生 周国平 2020-11-10

文/史铁生

1/25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病隙碎笔》


2/25也许爱情,就是友爱加性吸引?就算这机械的加法并不可笑,但是,为什么你的异性朋友不止十个,而爱人却只有一个(或同时只有一个)呢?因为只有一个对你产生性吸引?是吗?
证明其实简单:你还没有看见你的爱人之时你早已看见了异性的美妙,你被异性惊扰和吸引之后你才开始去寻找爱人。你在寻找一个事先并不确定的异性作你的爱人,这说明你在选择。你在选择,这说明对你有性吸引力的异性并不只有一个。那么,选择的根据是什么?若仅仅是性,便没有什么爱情发生,因而那是动物界司空见惯的事件与本文无关。你的根据当然是爱情。但是爱情是什么眼下还不知道。现在只知道了一件事:性吸引从来不是一对一的,从来是多向的,否则物种便要在无竞争中衰亡。——《爱情问题》


3/25爱情的根本愿望是:在陌生的人山人海中寻找一种自由的盟约。
                                                                                               ——《务虚笔记》


4/25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隔一段时间就会在我的黑夜里重复一回:
母亲,她并没有死,她只是深深地失望了,对我,
或者尤其对这个世界,完全地失望了,困苦的灵魂无处诉告,
无以支持,因而她走了,离开我们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不再回来。
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
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
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
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
并不知道她到底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
驱之不去,我便在醒来时、在白日的梦里为它作一个续:
母亲,她的灵魂并未消散,她在幽冥之中注视我并保佑了我多年,
直等到我的眺望已在幽冥中与她汇合,她才放了心,
重新投生别处,投生在一个灵魂有所诉告的地方。
——《庙的回忆》


5/25梦想使你迷醉,距离就成了欢乐;
追求使你充实,失败和成功都是伴奏;
当生命以美的形式证明其价值的时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
                                                                                              ——《灵魂的事》


6/25可是不必着急的事并不证明是一件不必拖延的事呀?
                                                                                             ——《我与地坛》


7/25世界是什么?
如果世界被我们认识穷尽,我们一向所说的世界到底是什么呢?
我想,这世界,就重叠在我们的心灵上,虽然我们不能穷尽它,
但是它就在那儿,以文学的名义无止无休地诱惑着我们,召唤着我们。
                                                                                              ——《灵魂的事》

8/25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
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吗,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
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我与地坛》

9/25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三个字,
他在所有人的欲望面前设下永恒的距离,公平的给每一个人以局限。
                                                                                          —— 《命若琴弦》

10/25我常常感到这样的矛盾:睁开白天的眼睛,看很多人很多事都可憎恶;
睁开夜的眼睛,才发现其实人人都在苦弱地挣扎,惟当互爱。
当然,白天的眼睛并非多余,我是说,夜的眼睛是多么重要。—— 《活出爱》


11/25没有什么能够证明爱情,爱情是孤独的证明。—— 《爱情问题》

12/25上帝为人性写下的最本质的两条密码是:残疾与爱情。——《爱情问题》

13/25相信爱才是人类唯一的救助。这爱,不单是友善、慈悲、助人为乐,它根本是你自己的福。这爱,非居高的施舍,乃谦恭地仰望,接受苦难,从而走向精神的超越。                                                                                                 ——《病隙碎笔》

14/25人以一个孤独的音符处于一部浩瀚的音乐中,难免恐惧.这恐惧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心愿,却不知道别人的心愿;他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与别人相关,却不知道别人对这复杂的相关取何种态度;他知道自己期待别人,却没有把握别人是否对他也有着同样的期待;总之,他即听到了音乐的呼唤,又看见了社会美德的阴沉脸色。这恐惧迫使他先把自己藏起来,藏到甚至连自己也看不到的地方去。其实这也不可能,他既藏了就必然知道藏了什么和藏在哪儿…                                                                                             —— 《病隙碎笔》

15/25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是为了收藏。——《我与地坛》

16/25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坦然赴死,你能够坦然送我离开,此前死与你我毫不相干。此前,死不过是一个谣言 北风呼号,老树被 拦腰折断,是童话中的情节,或永生的一个瞬间。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入死而观,你能够听我在死之言,此后死与你我毫不相干。此后,死不过是一次迁徙永恒复返,现在被未来替换,是度过中的音符,或永在的一个回旋。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历数前生,你能够与我一同笑看,所以死与你我从不相干。—— 《永在》

17/25幸福感不是能一次给够的,一次幸福感能维持多久这不好计算,但日子肯定比它长,比它长的日子却永远要依靠着它。—— 《灵魂的事》

18/25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陷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闭目塞听不敢妄为。白昼是一种魔法,一种符咒,让僵死的规则畅行无阻,让实际消磨掉神奇。所有的人都在白昼的魔法之下扮演着紧张、呆板的角色,一切言谈举止一切思绪与梦想,都仿佛被预设的程序所圈定。                                                                                              —— 《灵魂的事》


19/25爱就是不演戏!把你的一切都敞开吧,把你愿意敞开和不愿意敞开的都敞开吧!——《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

20/25
独自贴近墙根我往回走,那墙很长,很长而且荒凉、
记忆在这儿又出了差错,好像还是街灯未亮,
迎面的行人眉目不清的时候,晚风轻柔的让人无可抱怨,
但魂魄仿佛被它吹里,飘起在黄昏中再消失进那道墙里去。
捡根树枝,边走边在墙上轻滑,砖缝间的细土一股股的垂流……
咔嚓一下所送走的都扎根进记忆去酿制未来的问题。
那可能是我对与墙的第一印象。
                                                                                        ——《我与地坛》


21/25那复杂之中才有人的全部啊,才是灵魂的全面朝向。刘小枫说:“人想整体开放的部分只有灵魂,或者说,灵魂是人身上最靠近整体的部分。”又说:“追求整体性知识需要与社会美德有相当程度的隔绝……”要看看隐藏中的人是怎么一回事,不仅复杂而且危险。最大的危险就是要遭遇社会美德的阴沉的脸色。
22/25人生有三种根本的困境。第一,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第三,人生来不想死,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 《命若琴弦》

23/25人不能没有爱,尤其不能没有所爱。不能被爱固然可怕,但如果你爱的本能无以寄托就更可怕。假如不能被爱是一条黑暗的小路,燃着爱的心还可以照耀着你前行,但倘若全无所爱,便如那绵绵的秋雨,把你的生活打的僵冷。—— 《命若琴弦》
24/25
孤独更不是空虚和百无聊赖。孤独的心必是充盈的心,充盈得要流溢出来要冲涌出去,便渴望有人呼应他、收留他、理解他。孤独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生理问题,孤独是心灵问题,是心灵间的隔膜与歧视甚或心灵间的战争与戕害所致。                                                                                      —— 《爱情问题》

25/25

善恶观(对与错、好与坏、伟大与平庸与渺小等等),意味着价值和价值差别的出现。羞耻感(荣与辱,扬与贬,歌颂与指责与唾骂等等),则宣告了心灵间战争的酿成,这便是人类社会的独有标记,这便是原罪吧,从那时起,每个人的心灵都要走进千万种价值的审视、评判、褒贬、乃至误解中去(枪林弹雨一般),每个人便都不得不遮挡起肉体和灵魂的羞处,于是走进隔膜与防范,走进了孤独。但从那时起所有的人就都生出了一个渴望:走出孤独,回归乐园。那乐园就是,爱情。—— 《爱情问题》


配图:Kirsten Sims



周老师开视频号啦~


周国平老师会在视频号里第一时间分享自己的思想与观点,

大家快去关注催更啦~

扫码关注周国平老师视频号~

注:如果您无法关注,不要着急,

因为视频号现阶段还在内测,之后会逐步放开。



商务合作请联系:阿树(zhidao8782)邮箱:guohong0045@139.com




问: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经常会问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大人们很难解释。您是哲学家,您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是不是不会犯难,很容易解答呢?


周国平:……我发现家长们往往是三种态度,一是麻木,不理睬。二是顶回去,没用的问题去想它干什么,好好的做作业吧。三就是给一个简单的回答。这样都不好,这些问题谁也找不到答案,但是我想,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这些问题对她今后的人生是有好处的,一个经常想大问题的人对小事情、小利益就会比较超脱……


想知道周国平老师完整回答,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是周国平,

后台回复“奇思妙想”

即可查看周老师的完整回答



优质文章荐读

灵与肉的冲突,在此时最触目惊心

孤独最重要的价值

真正拉开人与人巨大差距的是......

平淡的境界


回复以下关键词,送你一篇周国平哲理美文


爱| 爱情| 善意| 感情

孩子| 父母| 父亲| 女儿| 教育

命运| 位置| 快乐| 欲望| 妥协| 弱点

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实| 觉醒| 尊严| 使命| 本质

智慧 | 年轻|自白| 友谊 | 大自然| 雄心 | 谦和 | 怀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