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土免疫肿瘤药Ⅰ期试验的澳洲之旅|正见

2015-06-26 零贰玖期 研发客

澳洲临床试验的审核和批准的大部分职责,交给伦理委员会和相关机构承担。临床研究告知制度大大加速了澳大利亚临床研究的审批进度,也吸引了周边国家的国际多中心试验项目。


撰文:王守业

文字编辑:毛冬蕾


近几年,立志成为中国基因泰克的百济神州公司(以下简称百济),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生物制药领域的明星企业。最近,百济通过媒体宣布,其在研的3个靶向型小分子新药在澳大利亚完成Ⅰ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明显优于同类药物。就在上周,百济再传捷报:上述3个试验性新药之一BGB-3111(靶向激酶BTK的抑制剂)的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获FDA批准,意味着该药不久将在美国正式开始Ⅰ期临床试验。


除了小分子化学药,百济的研发管线上还有一些大分子生物药,包括3个单克隆抗体药,其中两个靶向PD-1和PD-L1,这两个靶点均为免疫检查点,是免疫肿瘤领域、乃至整个制药领域最热门的靶点。


百济靶向PD-1单抗药为BGB-A317。该药的研发也在近日获突破性进展:已开始在澳大利亚多家医院进行Ⅰ期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gov 注册号:NCT02407990)。这是一个多中心,非盲、剂量递增和队列扩展试验,该试验已成功入组了第一位受试者,主要关注BGB-A317作为单药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抗肿瘤的活性等属性。该试验的关键研究目的为确定BGB-A317药物的最大耐受计量、为Ⅱ期临床试验确定治疗计量,并初步了解该药在不同瘤肿中的抗肿瘤效果。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中国本土研发的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抗PD-1单抗药。这一重要进展也被国外多家媒体广泛报道。该临床试验百济方面的负责人是去年才加盟的杨建新(Jason Yang)博士,他是百济高级副总裁监临床开发部首席总监。而百济另一个免疫抗肿瘤新药抗PD-L1单抗药已进入生产工艺开发阶段,预计明年会推进到I期临床试验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百济自从2011年创办以来,研发项目稳步推进。在短短4年时间里,BGB-A317是第4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创新药,当中有些有望成为最佳跟进新药(best-in-class)的潜力。


值得深思的是,上述4个药目前仍未在中国境内开展临床试验,这并非百济的初衷,而是囿于国内审批法规的限制。


据百济的共同创始人王晓东对媒体介绍,百济已在澳大利亚结束三个药物的Ⅰ期临床试验,当初在国内和澳大利亚同时递交(上文提到的BGB-A317也申请了国内临床试验)。而后者在5个工作日内就批准了,国内则一直在CFDA“排队”。


包括百济在内的多家国内创新型制药公司选择在澳大利亚开展临床试验,是目前本土公司的一大趋势。这是由于澳大利亚有如下优势:

1)世界知名的医学研究中心和机构;

2)全球认可的医学标准和科研基础设施,可直接在欧美申请进一步临床试验或者上市申请;

3)相较于美国和欧盟国家,澳大利亚的临床试验费用和项目管理服务的费用更低;

4)按时完成的临床试验比例高;

5)绝大多数在澳大利亚进行的临床试验无需经该国药监部门(TGA)批准,只需伦理审查通过就可以,等待时间短,这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制药研发领域而言非常重要。


为了更容易记住这些优势,笔者将上述5点中最为重要的3点总结为三个字母,即RCF。众所周知,RCF对于离心机而言,就是相对离心力的意思,在此处却是指:Recognition(FDA和EMA等认可)、Cheap(相对便宜)和Fast(审批快速)。


澳大利亚临床试验有两种管理模式:即临床研究告知制(Cinical Trial Notification, CTN)和临床研究许可制(Clinical Trial Exemption, CTX)。


其中,CTN占比最大(99%)。这种模式和国内临床试验的审批制度最大不同是,CTN的批准方为临床研究机构的伦理委员会,而不是TGA(澳洲的FDA)。临床试验开始前,申办方只需告知TGA,无需其批准。所以澳洲的临床试验的审核和批准的大部分职责,交给伦理委员会和相关机构承担。伦理委员会负责申请的临床研究的技术、伦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审查,一般2~3个月内就可批准。


临床研究告知制度大大加速了澳大利亚临床研究的审批进度,也吸引了周边国家的国际多中心试验项目转移到澳洲。 


回看百济,在研生物大分子类新药只有上述BGB-A317“一根独苗”。相对于3个已结束了Ⅰ期临床试验的小分子新药,显然生物大分子新药的研发进度落后些。


鉴于此,百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生物药的研发进度:首先,在不到一年内,先后和欧美著名的两家生物CMO公司(BI和Sigma-Aldrich旗下的SAFC)签订合作协议。


其次,今年5月底,百济宣布入驻苏州生物产业园,新基地主要用作百济小分子化学药的产业化和大分子生物药的中试研发。对于其中大分子生物药的中试研发基地,目前计划建成后用于支持百济在中国和全球进行的在研生物药的早期临床试验,因此这个基地自然也要符合GMP标准。


最后,闲聊几句百济的公司名。先说说中文名,在笔者看来,百,意为“很多,想方设法”,济,意为“悬壶济世”,神州,等同于“神州大地”的中国,连在一起就是:竭尽全力为中国造好药,造福、救治中国病人。


百济的英文名BeiGene中的Gene(基因),某种程度上展现了公司创立时的雄心大志,因为全球最著名、实力最强大的生物制药公司的公司名大都含有Gene(部分或全部), 如:GenenTech(基因泰克);Amgen(安进);Biogen(此前的百健艾迪);Genzyme(健赞);Celgene(赛尔基因)。


这5家公司的总部均位于美国东西两海岸,其中基因泰克和健赞被欧洲的两家公司收购,不再是独立公司。被媒体誉为“未来基因泰克”的再生元公司,其美国公司的英文名字Regeneron尽管来源于regeneration(再生),仍可看出Gene的基因(Regeneron)。全世界的公司名中含有Gene的公司为数众多,也许将来有一天,这些公司中最好的少数几家会发起成立“基因俱乐部”,百济或可跻身这个“俱乐部”。

作者介绍:王守业,化学博士,曾在欧美从事蛋白质相关研究,现就职于美国波士顿地区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从事单克隆抗体药的开发工作,专长于多种蛋白质分析技术以及蛋白类生物药的表征、分析方法开发和验证。


原创文章,研发客版权,请勿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PharmaDJ@outlook.com



正见——《研发客》公众号专栏

于无声处听惊雷

于方寸中闻正见

为什么叫《研发客》

新药研发是一条河,它的左岸是法规,右岸是资本,上游是人类对健康不断的追求,中游是科学的进步与技术创新,下游是市场的有序竞争。在全球新药同步开发的大 环境下,“研发客”如候鸟般迁徙,敏锐地觉察中国的机遇。在《研发客》里,我们邀请研发圈内时尚达人,聚焦创新药研发生态群体,用一篇篇文章,具象出研发 河流两岸的生动画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