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药临床成功率数据大全|彼岸

2016-04-27 壹柒贰期 研发客

Gare Montparnasse the melancholy of departure,1914

Ciorgio de Chirico (基里科)


远行者说

 

本期文章是彼岸栏目《九死一生》系列第六篇,原文献发表于2014年,是全球医药行业对新药临床研发成功率最新最完善的数据分析。这篇长达12页的文章里,充满了大量的数据图表。本文选取了其中的几套数据,希望给读者们一个摘要。

 

本文作者指出,在21世纪全球(尤其是美国)医药行业一共有四套权威的关于新药研发成功率的数据分析。其中一套2004年的数据来自美国政府机构联邦贸易委员会。另外三套数据都在学术期刊发表。这三篇文献分别被《九死一生》系列的第一、第二和本篇文章所摘录,发表于2004年、2010年和2014年。如果我们撇开政府的那套数据分析,单纯比较这三篇学术文献的数据,我们注意到这三套分析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扩大。2004年的分析(见本系列《制药业能降低研发损耗率吗》一文)跨度10年,包含十大药厂。2010年的分析(见本系列《关于新药研发成功率的权威数据》一文)跨度17年,包含全球50大药厂。本文的分析跨度9年,但包含了835家药厂,除了囊括各大型药厂之外,还包括了712家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占公司样本总数的85%。

 

本文分析研究的部分资金赞助来自全球生物技术工业组织BIO,这是全球最大的连接生物科技公司、学术机构、政府与生物技术相关机构的贸易协会,代表以美国为主的30多个国家的上千家公司和机构。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的分析重点与前两项研究相比,更为全面,尤其让读者对小型生物科技公司的研发产品线和风险有了更为量化的认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过去十多年来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在新药研发中日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在分析方法上,本文提出了两个新的概念:全适应症开发路径和主导适应症开发路径,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后者的获批成功率更高。在本文的分析样本中,肿瘤适应症占了31%。在肿瘤临床开发过程中,多适应症临床试验是常态,不可能每一个适应症都成功。这也是主导适应症开发路径获批成功率更高的根本原因之一。

 

本文比较了不同疾病领域在临床成功率上的巨大差异,也用数据证实在孤儿药用药资质条件下,早中期临床成功率比常规临床更高。当然,最提纲挈领的数据是:在I期临床的全适应症开发路径中,大约有1/10(10.4%)获得了FDA的审批批准。从2004年到2014年,整整十年过去,这个数字依然没变(2004年,该项数字是11%)。九死一生,依然是新药临床开发的宿命。研发者们,依然任重道远。




译者:胡小洁


原文作者:

M﹒海   Michael Hay

D﹒W﹒托马斯   David W Thomas

J﹒L﹒克雷格黑德   John L Craighead

C﹒埃克诺米德斯   Celia Economides

J﹒罗森塔尔   Jesse Rosenthal

 

阶段成功率和获批可能性

我们发现,在I期临床的全适应症开发路径中,大约有1/10(10.4%)获得了FDA的批准(图1和表4)。对化合物复合概率的单个阶段性要素考察发现,其I期阶段的成功率(成功从I期进入II期的药物数量占I期临床的药物总数的比例)为64.5%。II期成功率(32.4%)总体要低于I期阶段,但在III期临床时又有所提升(60.1%)。在递交新药申请或生物制剂许可申请阶段,FDA的审批通过率为83.2%。


在每个研发阶段,主导适应症开发路径的获批成功率要高于全适应症开发路径。I期临床后的获批可能性(LOA),主导适应症研发为15.3%。




按疾病类型考察

我们发现,不同疾病类型在药研成功率上有着很大差别,表5(略)呈现了I期临床后获批可能性的高低变化。从I期阶段开始,肿瘤药物的获批可能性最低,为6.7%。而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如过敏症、胃肠道疾病、眼疾、皮肤病、妇产科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等,因为样本量小,反而从I期阶段开始的获批可能性最高,为18.2%。感染性疾病药物和自身免疫类疾病药物的I期临床后获批可能性位列第二,分别为16.7%和12.7%。


在临床II期阶段,不同疾病药物在成功率上差别最大。表5中,全适应症药物的II期临床成功率在26.3%(心血管类疾病)到45.9%(感染性疾病)之间。在III期临床,全适应症药物的成功率为45.2%(肿瘤类药物)到71.1%(其他疾病)不等。与之相对的,不同疾病类型药物间的I期临床成功率与新药申请/生物制剂许可申请阶段的成功率更为一致。将表5中关于全适应症的数据转换为图2中的曲线,就描绘出了不同疾病类型药物在临床II期、III期的成功率及获批可能性间存在的差异。III期临床成功率最低的开发路径要属肿瘤药物和心血管疾病药物,分别为45.2%和52.8%。图2还突出显示在自身免疫类疾病、内分泌和呼吸系统疾病领域,药物开发从II期进入III期的成功率有显著上升,分别从34%上升到68%、34%上升到67%、28%上升到63%。在肿瘤药领域,I期临床后较低的获批可能性主要是由于其缺乏类似的攀升,其II期成功率较低,只有28.3%,其后III期临床的成功率也仅为45.2%。




孤儿药开发路径显示积极信号

制药公司可能会请求美国FDA赋予其某个针对罕见疾病或病症进行开发的药物以孤儿药资格。这类药物在美国所面对的适应症人群不超过20万人。孤儿药资格认定,旨在降低这类药物的研发成本,并对其进行商业激励(如给予更长的市场独占期),以鼓励这类适应症药物的开发。


从表9(略)可以看出,尽管孤儿药适应症药物在研发I期和II期有着较高的成功可能性,但临床III期和新药申请/生物制剂许可申请阶段的成功率与其他药物相差无几。即便如此,需要指出的一个重点是,孤儿药资格在临床研发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获取,而在II期临床占比更大。我们数据库中的孤儿药获得资格认定的时间覆盖了研发各个阶段:临床前占9%,临床I期占22%,临床II期占45%,临床III期占16%,新药申请/生物制剂申请阶段占2%。这一分布向我们展示出早期研发成功率的积极信号,因为很多都是要等到试验后期才能获得孤儿药认定。相反,到了III期临床,82%的孤儿药适应症已完成认定。


的确,孤儿药适应症在临床I期和II期显示出的成功几率要高于平均水平,分别为86.8%和70.0%。其III期阶段的成功率为66.9%,仍与全适应症药物(60.1%)旗鼓相当,只是在新药申请/生物制剂申请阶段,成功率会比平均水平83.2%略低,为81%。一项对处于III期临床和新药申请/生物制剂申请阶段的孤儿药进行的适应症亚组分析指出,抗肿瘤药物的成功率要低于其他类药物,这与全数据集的分类分析结果一致。


原文:

Nat Biotechnol. 2014 Jan;32(1):40-51.

Clinical development success rates for investigationaldrugs.

Hay M, Thomas DW, Craighead JL, EconomidesC, Rosenthal J.



点击题目阅读彼岸《九死一生》系列其余文章

系列之一(第壹叁捌期):

制药业能降低研发损耗率吗

系列之二(第壹肆壹期):

关于新药研发成功率的权威数据

系列之三(第壹肆捌期):

中晚期临床试验损耗率触目惊心

系列之四(第壹伍伍期):

研发项目生存的三大支柱

系列之五(第壹陆伍期):

“5R”原则:研发实战经验教训



点击题目阅读彼岸|系列综述

新药猎手 系列综述

药物发现方法学的演进

河东河西 系列综述

首创新药与最佳跟进式新药的商业价值与研发风险

布氏心法 系列综述

美国生物科技风险投资家布斯的行业观察与心得体会

神机妙算 系列综述

Edge网站2015年度之问:机器智能



彼岸 The Other Shore
一幅画 一段按语 一篇英文摘译
回首:新药研发的峰峦叠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