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层白色小楼的精准医疗之旅|江湖

2015-11-30 零玖玖期 研发客


图 石涛


编者按:2015年1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了一个生命科学领域的新项目——精准医疗计划,以此致力于治愈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重大疾病。随后精准医疗的概念也火遍中国大地,一些人觉得精准医疗就是个性化医疗,也有一些人觉得这纯粹是一个新概念炒作,精准医疗真是大家理解的这样还是另有深刻含义?一家成立于2010年,比奥巴马提出精准医疗概念还早5年建立的公司,或许可以向大家展示什么是真正的精准医疗。


记者 施樱子文字编辑 姚嘉


来到上海浦江高科技园区的新骏环路,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片平整而翠绿的草地。草地的前面有一座四层的独栋白色小楼,门厅上方立着“3DMeD思路迪”几个红色大字。思路迪公司的CEO龚兆龙博士即将引领记者开始一次别开生面的精准医疗解密之旅。


与龚兆龙打过交道的人几乎都会对他有这样的印象:特别亲切,嗓音带点磁性,表述充满逻辑,可以很快让人豁然开朗。经过多次接触,还会发现他深怀着一颗做药人的怜悯之心,记得他在微信中曾经分享给记者一篇他自己觉得特别感动的文章,文中记述年仅32岁的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过国亮今年年中患肝癌去世,其妻汪雯写了一首名为《可是你没有》的诗令无数人潸然泪下。因为肝癌是自己熟悉的领域,读了这篇文章之后,龚兆龙感到无奈但同时也察觉肩负着做药人的沉甸甸的使命。目前,肝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10%,90%以上的肝癌至今没有理想的治疗药物。在龚兆龙看来,精准医疗应该可以成为打破僵局的突破口。


走到白色小楼一楼靠里边的办公室,就见到了龚兆龙博士,简单问好后,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做的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可不是等同的一回事”。他说:“精准医疗是从人的基因组数据出发,发现一类病人的基因的改变,并找到针对性的精准治疗方法,不管病人到哪儿,只要诊断标准一样,治疗手段和治疗效果是可预期的;而个性化治疗的典型例子是老中医看病,相同病人到不同老中医看病,诊断可能不同,开出来的方子迥异,疗效也不尽相同。”


也许还是不太懂?那就跟着龚兆龙一起去看看精准医疗的研究手段和治疗方案究竟是怎么设计的。


高大上的四楼

首先,我们到了四楼。这一层是基因组学中心,所有收集到的病人的组织、血液、唾液等都会被送到这里进行基因测序,测完序以后,每个人都会产生几个G的核苷酸序列数据,乍一看还找不出什么蛛丝马迹。


接着,测序的数据会被传输到数据中心。在这里,我们见到了秦公炜博士。他在美国工作了20多年,最近才刚刚回国加入思路迪公司。他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可以移动的白板,平常团队讨论方案的时候秦公炜就喜欢在白板上写写画画,我们去参观的时候白板上还画着几个可爱的小人,大家都调侃说秦博士在这里制造完美基因小人。


“基因测序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对测序以后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秦公炜一边说一边带着我们走进了四楼的腹地——机房,这里排列着好几台两米多高的数据服务器,用于数据交换和存储。


龚兆龙告诉记者:“刚刚参观的四楼,可以支撑公司两大业务:健康人的肿瘤风险管理和肿瘤患者的精准诊断。”


肿瘤预防主要是针对健康人进行基因筛查,找出高危人群,进行终身健康管理。现在思路迪在做的主要是与乳腺癌有关的基因筛查。龚兆龙说:“携带BRAC1和BRAC2基因的女性最终发生乳腺癌的概率高达87%,所以我们与全国妇联肿瘤预防基金会及有关机构合作,帮助女性健康人群中筛查出乳腺癌高危人群,并对高危人群进行终身健康管理,与医疗机构合作进行早期干预。”


“而精准诊断,主要是对肿瘤病人手术后切除的癌症组织做基因型诊断,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这样的诊断第一个要求是必须测得准,思路迪的检测方法经过反复验证,与国际标准接轨。第二就是必须算得准,算得快,要在最短时间内诊断出基因改变。”龚兆龙说:“我们目前有4台测序仪,三十几位分析人员,可以在几天内将结果反馈给临床医生。”


精准诊断部分也有一些是对未知疾病的诊断以及发病原因的探索,通过数据分析找到可能的答案。秦公炜说:“有的时候我们的研究中心会接到科研单位的协助研究任务,希望我们能帮他们解答疑惑。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千奇百怪,就算很长时间的探索也不一定能找到答案。”


神秘的三楼

把四楼绕了一圈,正好又来到了楼梯口,道别了秦博士后,我们就顺势来到了三楼,透过走廊的玻璃窗,第一时间就能注意到一长排高1米多、直径半米多的白色液氮罐。


这三楼是做什么的呢,为啥布置成这样?其实这正是这家精准医疗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这些罐子里存放的都是肝癌细胞株,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肝癌肿瘤细胞库,建成花费了3年的时间。

“思路迪现在共有8间细胞培养房,20多个研究人员。”原代细胞库负责人谢正华博士告诉记者,“这些研究人员每天都会对处理大约几十个肝癌的组织样本,把组织中的肿瘤细胞分离出来、通过思路迪的技术平台转化成细胞株。”


龚兆龙说:“思路迪的肝癌原代细胞库有1000多细胞株,用大量的原代细胞株对药物进行评估,等于在临床前用几百个病人的细胞模拟一个三期临床试验。这些细胞株携带的基因组数据都不一样,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病人群体对药物的反应。我们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大致估计受试药物在肝癌病人的群体反应率。”


忙碌的二楼

继续往下走到了二楼,看到了不少穿着白大褂的实验员在各自的工作台前聚精会神地忙着倒腾各种瓶瓶罐罐,桌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试验仪器。


二楼的药物研发部门负责人林毅晖博士介绍说:“这一层研究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筛药,思路迪公司特有的大量肿瘤细胞株可以作为药筛模型,对大量的药物进行筛选和甄别,毕竟大量的候选化合物早期筛选时不可能让人去试,也不大可能都让动物去试,因为那样成本比较高,时间也比较长。”


“这些来源于数百肝癌病人的细胞株有清晰的基因组数据,通过比较有反应和没有反应细胞株的基因组数据的差异,可以找到对病人人群进行分层的生物标记物。所以精准医疗的价值就在这里,通过进行生物标记物驱动的临床试验,可以大大提高临床试验的成功率。”龚兆龙对公司的新药开发理念的应用前景充满了信心。


他介绍,思路迪用这个理念做新药开发,可以先在临床前用群体细胞株对大量药物进行筛选,找到理想候选药物后,通过基因组大数据分析找到生物标记物,再回到临床在特定人群开展临床试验,可以在较少病人的试验中看到明显疗效,从而大大缩短临床开发周期,提高新药开发效率,降低新药开发风险。”


平台公司的未来

采访要结束的时候,记者带着自己的猜想问龚兆龙:“你们未来的新药研发是不是有三种可能,一种是找到一个针对多靶点的药,其次是找到联合用药的方法,再者可能发现老药的新适应症?”


“你猜到了一大部分,”龚兆龙回答说:“思路迪是一个平台公司,我们的平台向全球开放,针对平台产生的有潜力新药,我们合作开发,迅速推进到临床去验证。目前我们已经与全球顶尖的机构合作,明年将有三个新药进入开发阶段。”


提到对未来的憧憬,他想了想说:“全球像我们这样针对癌症采用精准预防、精准诊断和精准新药研发三位一体的商业模式的精准医疗公司很少,虽然目前我们的体量还很小,不到300人,但是我们的理想和长远目标是降低肿瘤发病率,提高治疗有效率,不断开发出有效药物,从而成为一家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公司。”


后记:曾经担任美国FDA新药审评员的龚兆龙博士,回国后经常参与新药审评法规改革方面的讨论,把美国的新药开发监管科学理念带回中国,他很少在公开场合特意介绍自己的公司,但是这家专注于肿瘤的精准医疗公司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阅读“江湖”专栏往期文章及研发客过往全部文章,请点击下面的原文链接




专栏记者 施樱子




江湖——《研发客》公众号专栏

创业者 科学家 投资人

采访人物 跟踪事件 报道专题

捕捉正在发生的研发故事

勾画快速演进的创新业态

我们第一时间为您洞察江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