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本轮疫情影响,有何不同?(国金宏观)
报告要点
3月以来,疫情加速蔓延,加剧市场对经济的担忧。疫情演绎、宏微观环境的不同,或使得本轮疫情的影响和政策应对不完全类似以往。本文梳理,可供参考。
本轮疫情,与此前有何不同?传播快、无症状多、涉及地区广,防控难度大
病毒传播更快、无症状感染者多等,导致本轮疫情累计感染人数创新高、涉及地区广。2月中下旬以来,全国多个地区陆续出现新一轮新冠疫情,截至4月3日,全国累计感染人数超12万人、已超过2020年初的疫情。不同于当时,本轮疫情无症状感染者居多、约占全部感染人数的三分之二,叠加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染性大幅增强,使得疫情快速扩散,全国31个省市有29个出现新的感染者。
防控难度明显加大,各地多加强核酸排查、人流管控等,来加快实现“动态清零”。为应对疫情,不少地区采取全员核酸,以快速切断传播链条;根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近30个地级市全员核酸、涉及人口超2亿人。部分感染人数上升较快的地区加强人流管控,个别城市采取临时“封城”措施。变异毒株传播特性等,决定了本轮疫情演绎和防控或不同于过往几轮,后续变化仍需紧密跟踪。
当前宏微观环境,与此前有何不同?政策空间收窄,房企、小企业等更脆弱
当前政策应对更加成熟,但操作空间不如2020年疫情初期、货币政策和地方财政尤为明显。2020年初,面对未知的疫情、不确定的经济冲击,当局果断采取强有力的“刺激”政策,快速降息、大幅扩张财政赤字等;积累一定经验后,当前政策调控更加灵活精准、但总体空间有所收窄。例如,当前政策利率、准备金率已处于历史低位,还面临资本流出等掣肘;地方债务、土地财政等压力加大。
出口和地产经济两大“引擎”回落加大总量经济压力,房企、中小企业等报表更加脆弱、抗风险能力下降。伴随全球贸易收缩、替代效应减弱等,出口已开始放缓、回落压力或逐步加大;而地产景气大幅下降,投资拖累显著。微观主体报表健康程度大不如从前,例如,房企面临的现金流压制明显增强;前期疫情反复叠加原材料成本持续抬升等拖累,导致中小企业更加脆弱、抗风险能力明显下降。
疫情和环境变化,对经济影响有何不同?结构性压力凸显,总量影响需观察
疫情反复对经济的影响已在逐步显现,总量经济压力上升的同时,微观主体的债务风险、就业压力等也趋于加大。疫情对物流等影响显现,3月全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同比下降2.6%,上海和吉林降幅更大、分别下降6.8%和42.3%,进而拖累生产、消费等。商品房销售推迟、30大中城销售3月同比下降近50%,加大房企资金压力;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就业压力,年轻人失业率创同期新高。
疫情和宏微观环境不同,决定了疫情影响分析不能简单套用2020年情景,后续变化仍需紧密跟踪。尽管疫情防控趋于成熟,变异病毒加大疫情演绎的不确定性,使得本轮疫情持续的时间可能长于以往,带来的经济影响不能低估。同时,上海等商业发达地区疫情严峻,带来的经济外溢影响或相对较大。疫情反复和“三重压力”下,政策“稳”的决心非常强,稳增长已逐步转向“第二步”走。
风险提示:疫情持续时间超预期,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报告正文
一、本轮疫情,与此前疫情有何不同?
病毒传播更快、无症状感染者多等,导致本轮疫情累计感染人数创新高、涉及地区广。2月中下旬以来,全国多个地区陆续出现新一轮新冠疫情,截至4月3日,全国累计感染人数超12万人、已超过2020年初的疫情。不同于当时,本轮疫情无症状感染者居多、约占全部感染人数的三分之二,叠加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染性大幅增强,使得疫情快速扩散,全国31个省市有29个出现新的感染者,上海、吉林、山东等省市感染人数较多。
防控难度明显加大,各地多加强核酸排查、人流管控等,来加快实现“动态清零”。为应对疫情,不少地区采取全员核酸,以快速切断传播链条;根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近30个地级市全员核酸、涉及人口超2亿人。部分感染人数上升较快的地区加强人流管控,个别城市采取临时“封城”措施,带来局部地区人流、物流的显著下降,上海地铁客运量降至近年来同期新低。
变异毒株传播特性等,决定了本轮疫情演绎和防控或不同于过往几轮,后续变化仍需紧密跟踪。伴随毒株的多轮变异,病毒传染性明显增强、原型株的R0值仅在2-3.2之间,奥密克戎BA.2亚变体已攀升至9.5。随着毒株传染性增强,实现“动态清零”的难度明显加大,疫情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上升,并不能完全按照以往防控经验和疫情演化路径推演本轮疫情演绎。
二问:当前宏微观环境,与此前疫情阶段有何不同?
当前政策应对更加成熟,但操作空间不如2020年疫情初期、货币政策和地方财政尤为明显。2020年初,面对未知的疫情、不确定的经济冲击,当局果断采取强有力的“刺激”政策,快速降息、大幅扩张财政赤字等;积累一定经验后,当前政策调控更加灵活精准、但总体空间有所收窄。例如,当前政策利率、准备金率已处于历史低位,还面临资本流出、海外货币政策正常化等掣肘;杠杆抬升、地产景气下滑下,地方债务、土地财政等压力明显加大。
不同于2020年,当前出口和地产经济两大“引擎”面临较大回落压力,加大总量经济压力。2020年,疫情影响下地产一度明显回落,随后快速修复,全年地产投资增速达8%;相较之下,今年地产压力明显加大,新开工和销售低迷对地产投资形成明显拖累。2020年经济的另一重要引擎,出口今年也面临回落压力,可能受到全球需求收缩和替代效应衰减的拖累。
地产景气远不如2020年,房企面临的现金流压制明显增强。地产低迷,不只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对微观层面的冲击也不容忽视,尤其在经历了去年下半年融资和销售收缩后,房企现金流压制明显增强,部分上市房企筹资和经营性现金流均弱于2020年。而债务违约的增多、机构行为的谨慎等,进一步加剧了房企债务“螺旋式”收缩压力。(详情参见《债务视角看地产,黎明前的黑暗?》)。
前期疫情反复叠加原材料成本等拖累,导致中小企业更加脆弱、抗风险能力不如疫情初期。去过两年疫情反复下,线下接触式消费相关行业反复受到干扰,使得企业经营状况大不如2020年疫情初期,抗风险能力明显下降。而原材料成本的持续抬升下,中下游企业利润受到形成明显挤压,下游企业还受到需求收缩的压制。疫情反复和原材料成本等影响下,小型企业景气去年下半年以来大幅回落,今年明显弱于2020年疫情前后的情况。
三问:疫情和环境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有何不同?
疫情反复对经济的影响已在逐步显现,总量经济压力上升的同时,微观主体的债务风险、就业压力等也趋于加大。疫情对物流等影响显现,3月全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同比下降2.6%,上海和吉林降幅更大、分别下降6.8%和42.3%,进而拖累生产、消费等。商品房销售推迟、30大中城销售3月同比下降近50%,加大房企资金压力;经营活动暂停等,导致中小企业生存更加困难、加大就业压力,同时新增大学毕业生创新高、导致结构性就业压力更加凸显,2月16-24岁失业率远高于2020年初。
尽管疫情防控趋于成熟,变异病毒加大疫情演绎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仍需紧密跟踪。如果从2月19日算起,本轮疫情已经持续约1个半月,确诊人数拐点出现明显滞后于2020年初,或意味着本轮疫情持续的时间可能长于以往。尽管前期经历了较大疫情冲击的地区,在本轮疫情防控中表现较好,经济活动受到的干扰相对较小;但上海等商业发达地区疫情严峻,带来的经济外溢影响或相对较大,不仅影响当地经济,还可能影响全国产业链、出口等。
疫情和宏微观环境等变化,决定了本轮政策“稳”的决心非常强、“稳”的思路更加多维度,稳增长已转向“第二步”走。疫情反复和“三重压力”下,政策“稳”的决心非常强,加强疫情“防控”,保市场主体等措施陆续出台;基建投资等长短兼顾,靠前释放需求的同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稳增长的紧迫性也明显提升,已经逐步从第一步募资增多,转向第二步项目开工、需求释放。伴随疫情影响逐步消退、稳增长效果显现,“经济底”或在1季度前后出现,经济或在2季度环比显著改善、3季度同比显著改善。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病毒传播更快、无症状感染者多等,导致本轮疫情累计感染人数创新高、涉及地区广。防控难度明显加大,各地多加强核酸排查、人流管控等,来加快实现“动态清零”。变异毒株传播特性等,决定了本轮疫情演绎和防控或不同于过往几轮,后续变化仍需紧密跟踪。
(2)当前政策应对更加成熟,但操作空间不如2020年疫情初期、货币政策和地方财政尤为明显。出口和地产经济两大“引擎”回落加大总量经济压力,房企、中小企业等报表更加脆弱、抗风险能力下降。
(3)疫情反复对经济的影响已在逐步显现,总量经济压力上升的同时,微观主体的债务风险、就业压力等也趋于加大。但疫情和环境变化,决定了疫情影响分析不能简单套用2020年情景。
(4)疫情反复和“三重压力”下,本轮政策“稳”的决心非常强、“稳”的思路更加多维度,稳增长已逐步转向“第二步”走。伴随疫情影响逐步消退、稳增长效果显现,“经济底”或在1季度前后出现。
风险提示:
1、疫情持续时间超预期。
2、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本轮疫情影响,有何不同?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4月4日报告发布机构:国金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赵 伟 SAC编号:S1130521120002 邮箱:zhaow@gjzq.com.cn
杨 飞 SAC编号:S1130521120001 邮箱:yang_fei@gjzq.com.cn
马洁莹 邮箱:majieying@gjzq.com.cn
长按关注
新书推介
法律声明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本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仅供《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专业投资者使用;非专业投资者擅自使用本公众号信息进行投资,本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本人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或对公众号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