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地方审计报告,透露的信息?(国金宏观)
报告要点
近期,多数省市披露的2021年财政审计报告,透露哪些问题,有何解决措施,及潜在影响?本文梳理,可供参考。
一问:地方审计报告,透露哪些问题?专项债使用、政府债务管理等居多
近期,地方财政审计报告密集发布,披露财政预算管理、重要政策落实等审计情况。7月下旬至8月下旬,全国有23个省市公布了2021年审计报告,披露地方财政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等情况的审计,及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情况;就相关问题,审计报告建议严格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等。
专项债使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方面,已逐步成为地方财政审计的重点。过去三年的审计报告显示,专项债问题被提及比例,由2019年的70%左右上升至90%左右;其中,项目准备不充分、资金被挤占挪用、扩大使用范围、超进度支出等问题较为普遍。同时,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审计也明显加强,审计建议中提及防范风险、加强债务管理的比例由2019年的29%提升至2021年的65%。
二问:报告透露的问题,或如何解决?优化专项债分配、强化各类债务监管
为解决专项债相关问题,专项债额度分配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核和全流程监管等明显加强。2021年起专项债额度分配实施“不撒胡椒面”,2022年进一步实施“奖罚分明”,支出进度慢的地区将被扣减额度;同时,财政部开始对专项债项目申报、资金使用等实施全流程穿透式监管。财政部还与发改委合作,加强专项债券重点支持领域、负面清单管理,严格项目审核等,来提高专项债项目质量。
防范化解隐性债务持续推进,部分地区开展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在地方财政审计报告披露之前,今年财政部已通报十余起地方隐性债务问责案例,相关会议和政策等也反复强调不能新增隐性债务;在此背景下,城投平台带息债务增长已逐步放缓。同时,隐性债务化解在逐步推进,多省市发行特殊再融资券置换存量债务;广东、上海、北京等财政实力较强的地区进一步开展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
三问:相关问题化解的影响?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但面临稳增长与债务平衡
伴随专项债管理优化等,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率或有所改善;但疫情反复等,可能影响专项债资金落地节奏。部分地方审计报告显示,2021年专项债闲置比例约15%左右、较2020年下降近5个百分点。今年额度向优质项目较多、债务压力较小的东部倾斜,东部地区实际支出进度也相对较快;但疫情反复、项目与资金不匹配等,导致上半年专项债资金整体落地偏慢,年中以来资金落地或在加快。
稳增长“加力”下,平衡稳增长与防范化解债务,需要挖掘项目、经济大省和“准财政”等潜力。隐性债务监管趋严下,地方稳增长能力与意愿下降,城投债“借新还旧”居多、公益性项目缺少外部融资等现象突出;土地收入下滑进一步掣肘了稳增长能力、加大债务压制。为此,加强项目储备和审批、加快成熟项目施工,鼓励有条件的省市主动作为,强化政策性银行资金支持等,成重要抓手。
风险提示: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疫情反复。
报告正文
1.1、一问:地方审计报告,透露哪些问题?
近期,地方财政审计报告密集发布,披露财政预算管理、重要政策落实等审计情况。7月下旬至8月下旬,全国有23个省市公布了2021年审计报告,披露地方财政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等情况的审计,及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情况等;根据相关问题,多省审计报告建议深化财政预算改革、严格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等。
专项债使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方面,已逐步成为地方财政审计的重点。随着专项债对地方财政的重要性加强,专项债管理问题被审计报告提及比例逐年提升;过去三年的审计报告显示,专项债问题被提及比例由2019年的68%上升至90%左右。同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审计也明显加强,审计建议中提及防范风险、加强债务管理的比例由2019年的29%提升至2021年的65%。
专项债管理问题主要在于专项债申报、使用不规范,支出缓慢及投向的项目难以收支平衡等。据地方2021年审计工作报告披露,专项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项目申报不规范、准备不充分,超进度支付工程款,挪用挤占、扩大使用范围,及项目难以运营或运营效果不佳等四类问题;其中,项目准备不充分、挤占挪用等问题较为普遍,近三分之一省市专项债管理存在该问题。。
1.2、二问:报告透露的问题,或如何解决?
为解决专项债相关问题,专项债额度分配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核和全流程监管等明显加强。2021年起,专项债额度就已向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较多的地区“适当倾斜”;2022年“不撒胡椒面”更加明确,专项债额度向“项目储备足的地区倾斜”,并“奖罚分明”对支出进度慢的地区扣减额度。除了额度分配机制的加强,2021 年起财政部也提出对专项债项目的准备、建设、运营及收入情况实施穿透式监管。
同时,财政部还与发改委合作,加强专项债券重点支持领域、负面清单管理,严格项目审核等,来提高专项债项目质量。2022年,财政部进一步明确了专项债支持领域与负面清单;支持范围在原有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等九大领域的基础上新增新基建与新能源项目,负面清单也进一步细化,明确指出债务风险较高地区不得将专项债投向非必需的建设项目。专项债项目前期审批亦有加强,相较2021年专项债项目资金申请通知,2022年的通知明确强调要“强化审核把关”,在项目的合规性、成熟度及融资方案等方面加强审核。
防范化解隐性债务持续推进,部分地区开展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在地方财政审计报告披露之前,今年财政部已通报十余起地方隐性债务问责案例①,相关会议和政策等也反复强调不能新增隐性债务;在此背景下,城投平台带息债务增长已逐步放缓。同时,隐性债务化解在逐步推进,多省市发行特殊再融资券置换存量债务;广东、上海、北京等财政实力较强的地区则进一步开展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
①http://jdjc.mof.gov.cn/jianchagonggao/202205/t20220518_3811312.htm
http://jdjc.mof.gov.cn/jianchagonggao/202207/t20220729_3830829.htm
1.3、三问:相关问题化解,影响几何?
伴随专项债管理优化等,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率或有所改善;但疫情反复等,可能影响专项债资金落地节奏。部分地方审计报告显示,2021年专项债闲置比例约15%左右、较2020年下降近5个百分点。今年新增专项债向优质项目较多、债务压力较小的东部倾斜,且东部地区实际支出进度相对较快;但疫情反复、项目与资金不匹配等,导致上半年专项债资金整体落地偏慢。
年中以来,政策在项目、资金及二者协调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码,从而推动专项债资金加速落地。专项债资金前置放量下,各地也通过加强项目储备,建立支出进度预警通报与项目安排协调机制,及调整资金用途等方式提升专项债资金支出进度。资金加速落地下,稳增长微观落地的效果已逐步显现;反映基建活动的沥青开工率,自6月下旬以来亦持续回升,8月第四周达40.2%,相较6月第二周的提升近14个百分点。
稳增长“加力”下,平衡稳增长与防范化解债务,需要挖掘项目、经济大省和“准财政”等潜力。隐性债务监管趋严下,地方稳增长能力与意愿下降,城投债“借新还旧”居多、公益性项目缺少外部融资等现象突出;土地收入大幅下滑等,进一步掣肘了稳增长能力、加大债务压制。为此,加强项目储备和审批、加快成熟项目施工,鼓励有条件的省市主动作为,强化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资金支持等,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7月下旬至8月下旬,全国有23个省市公布了2021年审计报告,披露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及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情况。其中,专项债使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方面,已逐步成为地方财政审计的重点。
(2)为解决专项债相关问题,专项债额度分配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核和全流程监管等明显加强。针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相关问题,地方隐性债务监管趋严、防范化解隐性债务持续推进,且部分地区开展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
(3)伴随专项债管理优化等,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率或有所改善;但疫情反复等,或影响专项债落地节奏。年中以来,政策加码推动专项债落地。稳增长加力下,平衡稳增长与防范化解债务,或需挖掘项目、经济大省和准财政等潜力。
风险提示:
1、 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债务压制、项目质量等拖累稳增长需求释放,资金滞留在金融体系;疫情潜在反复风险,对项目开工、生产经营活动等的抑制。
2、 疫情反复。变异毒株加大防控难度,不排除疫情局部反复的可能。
赵伟团队介绍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地方审计报告,透露的信息?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9月1日报告发布机构:国金证券研究所参与人员信息:赵 伟 SAC编号:S1130521120002 邮箱:zhaow@gjzq.com.cn
杨 飞 SAC编号:S1130521120001 邮箱:yang_fei@gjzq.com.cn
马洁莹 SAC编号:S1130522080007 邮箱:majieying@gjzq.com.cn
长按关注
新书推介
法律声明
特别声明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版权归“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金证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制作任何形式的复制、转发、转载、引用、修改、仿制、刊发,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经过书面授权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本报告的产生基于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但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反映撰写研究人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故本报告所载观点可能与其他类似研究报告的观点及市场实际情况不一致,国金证券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在不作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可能会随时调整,亦可因使用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国金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
本报告仅为参考之用,在任何地区均不应被视为买卖任何证券、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本报告提及的任何证券或金融工具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可能不易变卖以及不适合所有投资者。本报告所提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益可能会受汇率影响而波动。过往的业绩并不能代表未来的表现。
客户应当考虑到国金证券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而不应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证券研究报告是用于服务具备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和投资顾问的专业产品,使用时必须经专业人士进行解读。国金证券建议获取报告人员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报告本身、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也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国金证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国金证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本报告并非意图发送、发布给在当地法律或监管规则下不允许向其发送、发布该研究报告的人员。国金证券并不因收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国金证券的客户。本报告对于收件人而言属高度机密,只有符合条件的收件人才能使用。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报告仅供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风险评级高于C3级(含C3级)的投资者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个别客户的特殊状况、目标或需要,不应被视为对特定客户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建议或策略。对于本报告中提及的任何证券或金融工具,本报告的收件人须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使用国金证券研究报告进行投资,遭受任何损失,国金证券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若国金证券以外的任何机构或个人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或个人为此发送行为承担全部责任。本报告不构成国金证券向发送本报告机构或个人的收件人提供投资建议,国金证券不为此承担任何责任。
此报告仅限于中国境内使用。国金证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