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投资赚钱了,只赎回本金可以吗? | 螺丝钉带你读书

银行螺丝钉 定投十年赚十倍 2020-11-18

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公众号:定投十年赚十倍

同名微博:@银行螺丝钉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在喜马拉雅收听《螺丝钉带你读书》音频专辑


大家好,我是银行螺丝钉,欢迎来到这期的螺丝钉带你读书。
「螺丝钉带你读书」也陪伴大家度过了几十期,为大家讲解了很多有趣、经典的书籍和故事,比如《不上班也有钱》、《如何读一本书》、《战胜拖延症》等等。
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几位投资大师:股神巴菲特、他的好搭档查理芒格和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分享了他们的人生经历、投资生涯和投资的理念。
大家可以点击下面链接查看部分螺丝钉带你读书合集:世界读书日,螺丝钉送你26本书


前期回顾:
第一篇:三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好书,帮你了解正确投资行为第二篇:想要赚钱,得明白牛市泡沫的原因:非理性繁荣 第三篇:做投资,不预测


行为经济学好书


之前螺丝钉带你读书中,介绍了行为经济学的第一本好书《非理性繁荣》,这本书比较创新性的引入了,投资者的心理效应对美股涨跌的影响。


股市越上涨,投资者越乐观,也愿意投入更多的钱,进一步推动股市上涨,由此加剧了90年代末美股的互联网泡沫。

 

其实行为经济学的影响,远远不止如此。


《非理性繁荣》,更多的是解释市场涨跌。

而今天,我们开始介绍另一本很有趣味的行为经济学书籍《助推》,则更聚焦在,如何通过行为经济学, 来改变人的行为。


心理账户效应


今天先来介绍第一个对我们投资和生活都有影响的效应:心理账户效应。

 

这是很多人都有的一个习惯。

比如说,发下工资来之后,先分为几份:这一份是用来投资,这一份是用来买包包,这一份用来买好吃的,这一份是给老公的零花钱···


实际上一块钱就是一块钱,它的购买力不会因为如何划分而发生变化。不过,设置了不同的心理账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实现一些目的。 

我们之前介绍过一个摆脱月光族的小技巧:

每个月发下工资来之后,先雷打不动地拿出20%,专门用来投资,剩下的钱再花。


这就是心理账户的一个典型应用。

因为先拿出了对应的钱,放在了「投资」这个心理账户中,后面花钱的时候,动用到这个账户的概率就会减少。


这个方法比凭主观省钱更容易,也就更容易摆脱月光了。


不过心理账户,有的时候也会有负面效应。


在赌场中也有类似的现象。

比如说有的赌徒,会有一个习惯,如果用1万元本金,赢得了8000元,那他会把原来的1万元先放起来,用赢来的8000元继续赌博。


因为赢来的钱是赚的,亏了也不心疼。

用赢来的钱继续赌博的时候,赌徒的风险偏好也会明显更高。


赎回本金,让利润奔跑


这种「心理账户效应」在投资领域也存在。


前几天,有朋友给螺丝钉留言:


「昨天和我老公因为这理财事情吵了一架,主要就是投资观念问题。


他告诉我,基金应该高估就卖了,本金赎回来,让收益在里面赚钱,即使亏了,也不会亏本金,而且还可以把本金拿出来买别的基金,这样资金才可以流动。


我觉得非常气愤,觉得他不懂,又不和我一起跟你学习,家里买的你那两本入门书让他看,还不看。

 

其实这个案例中老公的想法,就是非常典型的心理账户效应。

 

放在投资领域,心理账户效应的表现之一,就是「赎回本金,让利润奔跑」。


乍看之下很有道理。

但其实无论是本金还是赚到的利润,都是等价的,都是我们资产的一部分。


在购买力上,1万元的本金和1万元赚来的利润,没啥区别,投资的时候,都要一致对待。

  • 如果基金本身投资价值没问题,就可以继续持有;
  • 如果基金变得比较贵了,就可以赎回,而且本金和利润都得赎回 。

核心原因是基金本身投资价值的变化,而不是因为心理账户效应。

 

如果只是因为心理账户效应,而频繁交易,也会额外增加交易成本的。


而且心理账户对投资来说,有一个不太好的地方:

用赚来的钱投资,往往风险偏好会很高,因为亏了不心疼,就容易做一些冒险的操作,导致投资出现亏损。


总结


当然,就这个案例本身来说,成年人都是很难被说服的,特别是有的时候,争论的并不是问题本身的对错,而是上升到了面子问题。


所以,最后用收益说话就好~


作者:银行螺丝钉(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 螺丝钉带你读书相关阅读 ◆

戴维斯家族:

第1篇:富过了三代的戴维斯家族,有什么投资秘诀?

第2篇:在保险股上赚到十几倍收益,戴维斯如何做到的?第3篇:孩子的财商如何培养:言传身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