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两大战略”,统筹做好“四篇文章”,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今天下午,这场重量级新闻发布会召开——
一是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聚焦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先后实施两轮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十大攻坚工程”,建成新首钢大桥、六工汇、冬奥广场、金安桥一体化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实施城市织补创新工场、国际人才社区等一批提升性项目,释放出100多万平方米产业载体空间。加快“体育+”“科技+”产业集聚,构建了科幻产业集聚区、北京市电子竞技产业品牌中心等新兴产业高地,服贸会、中国科幻大会等重大活动落户园区,昔日炼钢高炉如今成为了最“秀”的标志。首钢园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体系日益健全,去年累计入园客流470万人次,举办首发、首展、首秀活动300余场,“厂区”“园区”正加速向“社区”“街区”转变。以首钢更新为示范,加快巴威-北锅、北重等“京西八大厂”老旧厂房保护性利用和创新性改造,老厂区不断焕发新生机。新首钢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城市更新“首钢模式”获评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石景山区五次荣获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表彰,老工业基地展现出“一起向未来”的发展活力。
二是加快老旧区域更新改造。有序实施大面积老旧小区整治,坚持“投建管”一体,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机制力量,形成多方积极参与、群众共同治理的工作格局,创新形成“首开经验”“鲁谷模式”。目前已改造老旧小区建筑面积84.07万平方米,在施216.48万平方米,计划“十四五”时期全面完成2000年以前建成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任务。开展西黄村、北辛安、衙门口、广宁村、黄庄村等棚户区改造项目,抓好危旧楼房改建,推进平房区、边角地更新改造,累计改造范围超4平方公里,建设回迁安置房近1.6万套,1.5万户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四是扎实做好“后冬奥文章”。科学谋划大跳台、冬奥组委办公区、“四块冰”三大片区的赛后利用,建设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延续老工业文化脉络。北京冬奥公园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成为展示冬奥文化的“舞台”和全新的跑马“乐园”。建成全国首个“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冰雪”成为石景山区又一张靓丽名片。
上个月,市发改委发布了《京西地区转型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安排了57项重点任务,其中石景山区牵头36项,占比63%。围绕落实《工作要点》,我们今年推出了57个重点项目,涉及总投资769.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35.7亿元,占京西地区比重分别为68.4%和60.3%。二季度我区主责的7个市(区)重大项目已经实现全部开工,到处呈现出一幅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我们将用好冬奥会、服贸会、新地标三张“金名片”,在城市更新上下更大功夫,推动城园融合,带动区域整体复兴。
我们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好产业融合文章,着力打造“活力之城”。坚持把推动产业转型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战略支撑,紧抓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落地实施的重大机遇,推动“一轴四园”产业功能区、“1+3+1”高精尖产业体系和“五子”联动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区域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发展活力、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一是加快“一轴四园”产业功能区建设。“长安金轴”以“三卡+消金”为特色的消费金融新格局基本形成。银保园规划建成率超过80%,中电科智能科技园一期建成,跨界融合的金融科技发展生态圈逐步完善。新首钢园入驻企业256家,营收总额超过44亿元。推进中关村石景山园改革提升,加强运营机制优化、产业生态构建和管理服务,去年园区实现收入3960亿元,同比增长8.7%,劳均、地均产出率分别排名全市第七和第四,连续两年获得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通报表扬。文创园坚持特色发展,郎园Park获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随着新一批老旧厂房改造、在建新建项目竣工,还将释放近400万平方米的载体空间,为企业入驻、项目落地、产业集聚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着力构建“1+3+1”高精尖产业体系。坚持“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明确了以现代金融产业为战略主导,以科技服务业、数字创意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特色培育,以高端商务服务业为配套支撑的“1+3+1”高精尖产业体系,区域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去年,全区高精尖产业实现收入2966.7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达到15%。一方面,产业“含金量”持续提升,现代金融业成为全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北交所石景山服务基地正式揭牌,全区首支工业互联网产业基金和全国首支科幻产业股权基金相继落地,成为助力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另一方面,产业“含新量”加速提升,聚焦科幻、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和新赛道,加快推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三是坚持“五子”联动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等一系列特色园区。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已引入66家企业,将助力我区打造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的“科幻之城”。围绕“两区”建设,坚持“产业开放+园区开放”并行突破,以国际服务业合作区建设为契机加快“两区”优质资源集聚。建成首钢园公共保税仓库,成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的亮点成果。围绕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持续导入数字经济产业,引入智能算力中心,开展数字人民币场景试点,实现5G基站主要道路、产业园区等重要场所连续覆盖。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相继改造提升今鼎时代广场、喜隆多等一批存量商业综合体,新开业运营京西大悦城、首钢六工汇、金安环宇荟等一批商业项目,新增商业面积26万平方米,构建了以首钢园为极核的“一核三圈多点”消费空间格局。围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坚定不移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强化与津冀在产业、生态、公共服务领域协同,巴威公司曹妃甸生产基地竣工,99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协同发展成果更多更广泛惠及三地群众。
四是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狠抓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精心呵护4万多家驻区企业扎根成长。出台“石新九条”“石惠十条”等系列惠企“服务包”,今年前5个月新设市场主体同比增长50.1%,位居城六区前列。大力实施人才“景贤计划”,搭建了海外院士专家工作站、首都院士之家、北京“侨梦苑”、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等一批人才发展平台,营造了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今年上半年,我们陆续举办了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国科幻大会、京西地区发展论坛等重要产业活动,下半年还将举办服贸会专展、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金融论坛、“侨梦苑”北京论坛等一系列经贸交流活动。石景山已经成为要素聚集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
经过不懈努力,全区在转型发展中二三产业占比已由转型前的7:3成功反转为2:8,第三产业占比达到86.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90%,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跃上千亿级台阶。今年前5个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97.9亿元,同比增长11.7%,完成进度在全市排名前三;今年上半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和区级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9.4%和15.2%,增速均位列城六区前列。我们将以京西行动计划为引领,强化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整体协同,加快产业融合,建好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
三是加强文物保护与街区整治。制定实施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包括永定河生态文化、模式口历史文化、八宝山红色文化、八大处传统文化、首钢工业文化、创新及冬奥文化在内的“六张文化名片”。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13处景观节点、23个重点院落、91家店铺精彩亮相,吸引市民竞相参观打卡。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开馆运行,让沉睡近600年的壁画活了起来。八大处公园景观和业态全面提升,为游客带来了全新体验。开展法海寺、承恩寺等文保单位保护修缮,加快推进石景山古建群修缮开放,串起西山文化带上的一颗颗璀璨“明珠”。推动文旅体融合发展,打造“漫游石景山”线路品牌,让更多游客走进来、慢下来、留下来。
四是打造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以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努力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4.1万平方米的区文化中心全面对外开放,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2000平方米街道综合文化中心、30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室,覆盖全区各街道社区,在全市街道(乡镇)文化中心效能评估中我区综合排名连续保持第一。“创新‘文化+’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助力构建社区治理新模式”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打造“文化+”多业态新型空间,全力打造“书香石景山”和“博物馆之城”。今年前5个月,全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共举办线上线下活动4400余场,惠及居民40万人次,市民群众一年四季都能享受到公共文化的阳光雨露。
前不久,以“山河永定、古都新韵”为主题的第三届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在首钢园盛大开幕,这场饕餮盛宴再次呈现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深厚底蕴和绚丽多彩。我们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山水文化融合,将石景山建设成为古今辉映、山水融城、蓝绿交织的美丽之城。
一是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巩固深化拓展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区建设成果,深化党建引领“全响应”行动,持续加强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建设,用好“石景山老街坊”群众自治品牌,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从政府“独角戏”到全民“大合唱”。启动实施基层党建“品质先锋”工程,构建了“一系统一亮点、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党建品牌整体格局。深化“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优化“热线+网格”融合模式,率先试点“双派双考”机制,一大批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
二是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开展长安街西延长线石景山段及周边区域环境整治提升,实施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三条街巷入选了北京市“十大最美街巷”,首都城市西大门更加有“里”有“面”。在全区开展“品质社区”创建活动,居民享受到了更高品质的社区生活。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预付式消费监管石景山模式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石景山获评“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首捧“长安杯”。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开展“擦亮城市西大门”系列活动,让文明基因深深融入了城市血脉。
现在全区已经开启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先学先行活动。我们将把开展主题教育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推动治理力量融合,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
今天的石景山,秉天时、承地利、聚人和,处处展示着蝶变转型的发展成效,处处释放着创新创造的发展活力,处处呈现着生态人文的靓丽新景,处处彰显着开放包容的城市气度。百闻不如一见,我们诚挚邀请各位记者和广大市民朋友,多来石景山走一走、看一看,亲身体验和真切感受城市复兴带来的新变化,我们相约石景山再见!
记者:靳晶 张新
编辑:高丽 于会莹
推荐阅读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