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司考后,一个如何将知识转化成人民币的问题|律事职场

2017-01-03 子寻 律事通



 

作者 | 子寻

来源丨超律志


伴随着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成绩公布后一个月,有关这场考试的各种讨论各种争议渐渐平息。考到430+的人发够了经验分享与炫耀成绩的帖子,没考过的人抱怨够了运气、试题和不努力的自己,论坛上有关司法考试的讨论也偃旗息鼓。正如饥饿的时候唯一担忧的是吃饭,吃饱饭后却担忧更多的事情;通过司法考试后,获得法律职业资格证的各位又要面对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如何将知识转化成人民币。



幸运的是,和本科毕业就工作的人相比,我还有剩下的一年半硕士生涯去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每每刷朋友圈,都会看到已经开始律师实习的同学们转发各种律政前沿的文章,头像也大都换成了西装革履的职业照,想深入交流一下生活体验往往会被他们“有事要忙”而匆匆打断。研究生入学后仿佛自己进入了一个信息孤岛,每天被项目、文献、论文、作业弄得晕头转向,我惨痛地意识到,自己和已经参加工作的老同学们现在身处于不同的平行世界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道上行走着各自的时间,唯一能打破这界限的,就是那些应届毕业的研究生学姐学长们找工作的消息。某某某签了世界五百强法务部,某某某收到了外资所的offer,类似强心针一般的喜报往往能给我们这群埋头故纸堆的小硕带来对远大前程的一丝期许。


每当我回想起自己2016年的轨迹,影响最大的当属两件事:通过司法考试,获得了法律职业的资格;跻身五院四系,缓解了本科出身的尴尬。然而这点可怜的成就感早已在一轮又一轮的房价暴涨中被冲击的七零八落,焦虑和不安席卷着包括我在内的高校学生们,从微信朋友圈里关于985、211毕业生生存处境的几篇阅读量十万加的红文,例如《一个非典型985毕业生的大学简史》、《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就能窥见其端倪。


我和应届毕业的硕士学长聊天时,发现令他们焦虑的,除了拿不到户口、买不起房,出镜率最高的就是找不着对象。毕业以后,我们遗憾地失去了“穷学生也可找个女友在月下散步,慢慢也会生出感情来”的特权,甚至在毕业之前,就不得不面对残酷的婚恋市场。尽管每一个时代,都有优势男性通过地位和财富攫取性权力,其他人安分地在自身的阶层内婚丧嫁娶,但我们在文学艺术中发明了爱情,在想象中抹平阶层鸿沟。然而当本科生的青涩和理想化被侵蚀殆尽,控制文化工业的中产阶级便开始了新一轮的布道,借用影视作品角色之口扭扭捏捏地推崇中产阶级的容貌、打扮、教养、气质、视野、收入、性生活,将金钱衡量一切的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灌输给每一个仍处在象牙塔里的学生。在这个语境里只有一种理想青春——《何以笙箫默》里的青春,主角连名字都比你更具诗情,剧本里刻画的律师生活更是让一群群法学生顾影自怜。


与文艺作品带来的精神鸦片效果相辅相成的,是法学生和小律师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来自行业大牛们的碾压,这种现实的落差更残酷、更令人窒息。值得庆幸的是,总有一些大牛们会无差别地分享一些自己的奋斗历程和经验教训,给广大身处金字塔底层的法律民工一些努力的目标。


诚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刚刚离开本科校园的实习律师们必须面对提升职业技能和拓展案源的双重压力,打拼几年后又面临着向高级业务进发以及与前辈律师抗衡的局面。这还仅仅只是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生活中的问题,包括结婚生子买房买车子女教育,都会争先恐后地压到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面前。对于那些获得几年缓冲时间的硕士而言,学历带来的光辉会在更高的准入门槛前灰飞烟灭,因为学历的提升不仅仅是多了一顶硕士帽子,而是要在高薪岗位的竞争中面对更高平台更高层次的同龄人。他们或许来自中国顶尖的法学院,或许拥有世界顶级法学院的学历,或许拥有骇人的家庭背景,或许有过高端的实践经验…….任何一个获得法律职业资格的人,或者说任何一个,都无法绕过“如何将知识转化成人民币”的艰难拷问。


11月25日,司法考试成绩出来的第三天,一位哈瓦那大学法学系毕业的律师离开了这个世界。当天晚上,在酒吧里,我就着自由古巴鸡尾酒带来的麻醉感抄起话筒,声嘶力竭地以近乎哭号的方式唱起了《国际歌》,没想到酒吧里的人如同瞬间被点燃一般加入到合唱中。在中产阶级话语下,公共领域中的议题大都是喧嚷而空虚、热闹而健忘的,于是在现实中找不到解决方法的人们更愿意用这种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酒醒之后,还是要回到原有的轨道上继续行驶。不过,无论是何种话语背景下,对理想的追求还是要有的,《国际歌》里最后一句,不就是“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么。


商务

洽谈

合作

联系电话:0571-85333710

邮       箱:lvbo@legalboot.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