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另一半的去玩另一半,没另一半的来看这些…… | 律事文艺

2017-02-14 木子金夆、未毕业 律事通



 

作者丨木子金夆、未毕业

来源丨律事通


温馨提示:单身狗特刊


满世界都在提醒着小编:今天是情人节。然而小编想说,我还是去看书吧……


今天早上打开手机……


微博封面


热搜榜


杰伦又撒狗粮了,恭喜啦啦啦~


大众点评

可以一个人浪漫吗?


好像全世界都在提醒着,今天是情人节。你看,现在小编也来提醒你了。


《小王子》里,狐狸说:“你最好每天相同的时间来,比如,你下午四点来,那么从三点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所以应当有一定仪式。”


幸福的来源,就是生活中的仪式。情人节便是一个这样的日子。有另一半的都玩另一半去了。一朵鲜花、一块巧克力、一场电影……


可是,没有另一半的该怎么愉快地过情人节呢?


和小编一起看书吧!


阅读也需要仪式感。选取一个固定的时间,关上手机,开着台灯,翻着书籍,一本笔记,一杯牛奶……


这些诺奖获得者的作品没有法学专业书籍的枯燥、深奥,却又在热情洋溢,使人心潮澎湃的同时蕴含着法律理念。它们或是直接体现某项法理的意义,或是展现了人性的恶,或是描绘一幅法律与社会相冲突时的众生相......



《局外人》

加缪(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

加缪在这篇小说中,讲述的是一个淡漠世事,无视人情世故的“局外人”的遭遇。主人公在母亲的葬礼后,因机缘巧合之下成了杀人犯,而在审判中,令人诧异的是,控辩双方几乎无人关注杀人案件本身,而是纠结于他对其母亲的死亡有没有伤心,是否落泪,而法官更是据此认定他是个“坏人”,从而判处死刑。


对本书的解读,大多从存在主义出发,讨论世界的虚无和荒诞,而小编站在法律的立场上看到的是关于“异类的权利”,文中所有人都按照某种规矩生活:葬礼必须哭泣、对爱人必须报以甜言蜜语、不应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主人公却对这一切约定俗成的社会惯例置之不顾,由此被群众视为异类,受憎恨而死。

精彩语句

•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  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宁肯避免与他们来往。相反,我们常对与我们相似、和我们有着共同弱点的人吐露心迹。我们并不希望改掉弱点,只希望受到怜悯与鼓励。

•  意识形态渗入了法律领域,决定了司法人员的态度与立场,从而控制了法律机器的运作。



《蝇王》 

威廉•戈尔丁(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

《蝇王》以虚构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孩童因飞机失事受困荒岛,在开始时他们尚能保持较稳定的文明秩序,并通过民主投票选出领袖,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群远离人世的儿童逐渐摆脱道德与法律的约束,人性的恶意不断膨胀,最后沦为互相残杀的野兽。


作者威廉•戈尔丁借此书讨论人性当中恶的一面,强调“怪兽”不仅存在于他人的行为,更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之中。人性的恶向来被认为是法律产生的源泉,人心惟危,因此应当用法律的规范对此进行约束和规制,警戒、防止这种恶通过行为得到实现。

精彩语句

•  在这儿,旧生活的禁忌虽然无形无影,却仍强有力。席地而坐的孩子的四周,有着父母、学校、警察和法律的保护。

•  也许有一只野兽,也许只是我们自己。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达里奥•福(1997年诺贝尔文学奖)

《意外死亡》的故事系达里奥•福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一个被关押的无政府主义分子在审查阶段遭受警方残暴的刑讯致死,并将这一切冠以“意外死亡”的名义,后来一名疯子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伪装成大法官对此案审查,并将最终的真相披露于众的故事。


剧中所讲述的故事我们也并不陌生, 无论是前些年的“躲猫猫”事件,还是过去一年里的雷洋事件都存在诸多疑点,都在诉说着执法、司法透明的重要性,杜绝刑讯逼供,让公平与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此外,达里奥•福借疯子的口吻说披露的法官职业的弊端,警局审查的不负责和荒唐也描写得殊为有趣。


精彩语句

•  所有善良的人们,卑贱的人们,恭顺的人们,软弱的人们,别忘了带上你们防身的刀。



《耻》

J•M•库切(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讲述一个大学教授与女学生发生性关系,遭举报后,倔强地拒绝向校方妥协,他在身败名裂的情况下唯有投奔乡下女儿,而后在面对女儿遭受三个黑人抢劫和蹂躏的惨剧后,心灵所承受的冲击和反抗、妥协的故事。


库切在这部作品中,以极其露骨、不加掩饰的笔调描绘主人公的“情欲”,无论先前的嫖娼,还是后来对女学生的步步引诱,甚至是幻想与姐妹花的缠绵,对女儿的欲火都表明主人公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正派人”, 但这些成年人之间的爱欲,这些原始的、本能的、存在于个人脑海中的想法,是否能构成犯罪、构成罪孽呢?个人的权利与公共秩序的界限又应当如何划分?

精彩语句

•  这就是他的性情,而且这样的性情也改变不了了。到了这把年纪,要改几乎不可能。



《钢琴教师 》

耶利内克(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在母亲极其变态的管制下成长的女钢琴教师,尽管她已年过四十、收入不菲,但却如同玩偶般受其母亲摆控,只能暗中通过自虐、偷窥的方式获取快感,而当一个年轻的追求者闯进这个另类、克制的世界后,主人公逐步摆脱控制,走向自由与独立的故事。


现代法制社会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个人成为独立的法律主体,可以自由行使权利和独立履行义务,而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所面对的旧时代家长权威下,丧失独立性和自由意志的痛苦,从而说明其重要性。同时该小说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并获第54届戛纳电影节三项大奖。


精彩语句

•  妈妈,饶了我吧,我很累了。

•  那是森林里一段海绵质的、腐朽的、孤独的木头,而且这腐朽还在继续。



《呼吸秋千》 

赫塔米勒(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

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后的乌克兰集中营,讲述了一个德国少年被苏联以纳粹的名义关进集中营劳作,从中遭受非人的折磨。而令人深思之处在于,纳粹德国作为掀起战争和屠杀者固然有罪,但为何会牵涉到无辜的老百姓?公正又该以何实现?小编认为,公正不仅应体现在对待己方,同样应该对待敌人也保持公平与正义的信念,而非沦为仇恨的暴徒。


精彩语句

•  每天看着自己和其他人,却不曾注意到在你的身体里,有多少东西在崩溃,又有多少在重建,从何时起你的状态好了起来,又在何时丧失了气力。



《蛙》

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故事选取新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的实施状况和冲突为背景,讲述被称为“送子娘娘”的乡村医生姑姑在推行计划生育过程中的行为和遭遇,小说中,不乏村妇为了生二胎铤而走险,甚至断送性命也在所不惜,而作为政策执行者的姑姑也因此而饱受刺激与折磨,晚景凄凉。


值得玩味的是,尽管莫言深刻的描绘出计划生育的残忍和冷酷,但在全文中却没有丝毫表露出反对这项政策的意图,而是如同史学家一般忠实的记载这场特殊历史时期的事实。小编在其中看到的是法律与人情的冲突,面对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社会状况,在当时,计划生育可谓是极其必要且迫切,法律或许是正确的,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和态度去实现,更不应遗忘这段血淋漓的民族记忆。

精彩语句

•  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伟大建筑,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

•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人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终于控制了人口暴增的局面。



也许这些文学名著,无法教会读者如何进行法律文书写作,无法直接提升法律专业技能和诉讼技巧,更不能带来丰富的人脉与案源,但相信这些“人类文明的星辰”却能以一种磐石般屹立不倒的姿态,构成作为法律人的气质和精神世界。


有人说: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


愿阅读成为你生活中仪式感的一部分……

愿律事通也能成为你生活中仪式感的一部分……

也愿你有一个愉快的情人节……


商务

洽谈

合作

联系电话:0571-85333710

邮       箱:lvbo@legalboot.com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