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律师蹭热点写文章到底有没有必要?丨律事实务

2017-10-19 律事通

作者▷吴皓

来源▷智善

首先,回答今天的问题,很有必要。


但在蹭热点之前,必须考虑清楚,该不该蹭,该怎么蹭,蹭的目的。否则现在这样信息爆炸、快速衍生又快速消亡的移动传媒时代,追热点绝对是条望山跑死马的不归路,折腾半天,不过是充当了众多冗余信息的填充物,既没有给读者带去价值,也没有给自己带来好处,徒增电费。


我也在运营个人公号“吴皓的备份”,追过热点,写过冷门,才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节奏(现在主要写“公司股权、法律产品、效能工具”三个方面内容),对于这一过程深有体会。虽然到现在还没有写出过传说中的10万+,但也凭借内容传播连接了很多机会,结识了不少朋友,也形成了一定范围内的个人品牌与影响力,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蹭热点”的心得。


一、为什么蹭?


1、稀缺

从内容传播的环境看,稀缺的内容先天具备更高价值,更容易获得传播环境(比如朋友圈)的追捧、传播;热点出来之后,与之相关的分析、解读,就是稀缺内容,当然这个稀缺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内容增加,会被快速稀释,所以速度很重要。


2、传播

结合热点写文章,除了稀缺度被追捧传播,更具有社交货币价值外,还可以蹭热点东风,加速扩散和流通,抵达你平时触及不到的层面。因为法律专业内容文章,其实主要是在业内流传,非法律行业人根本没精神看,但结合热点的专业文章,行业外的人虽然不懂专业,但是基于对事件本身的了解,也会对专业角度对分析感兴趣,去阅读或传播。


3、营销

写文章算是律师营销自己的手段之一,尤其对于新人律师来说,资历尚浅,案例不多,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你拿什么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专业度?拿什么来打动客户选择你?写文章,结合热点写文章,则可以较低成本,获得较好的传播量,让自己的内容抵达更多人,覆盖更广面,辐射自己的专业影响力。不论是让客户认可自己,还是让同行认可自己,都有可能促成衍生业务,一般来说,后者的路径更短,可能性更高。


二、怎么蹭?


1、速度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速度代表着最大程度的稀缺价值,尤其在专业内容领域,热点其实更少,更容易被击中消费。所以为什么说,自从运营公众号,作息再也不规律。


以最近出台的《公司法解释四》为例,当天晚上就出了多少篇文章?第二天又出了多少篇文章?如果你酝酿到第二天才推文,同样质量的内容,还能有多少阅读量?其实到了第二天,你还想追一波这个热点,就会发现能写的套路(对比、理解、评论)几乎都有文章了,似乎自己写出来也是重复。


但要注意,专业文章与娱乐、文艺文章不同,追逐速度同时,请保持最基本的客观、真实、准确,这是职业素养。


2、深度
追逐速度,失之专业,得不偿失。


上面也说了,这是职业素养。其实律师执业很像医生,很多当事人委托律师真的就是把一件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托付给律师,这背后是极大信任,所以律师的公共发声更应当谨言慎行,不要以专业人的口,说出有失专业水准的论断。


同时,深度也是内容传播的一大推动力,如果错过了稀缺性价值,能够把握深度价值,也算追热点成功。深度未必是要长篇大论,如果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完整度、更多观察角度,同样可以胜人一筹。


同样以《公司法解释四》出台的热点为例,“公司法权威解读”的运营律师唐青林、李舒律师,还有云闯律师直接出书,是不是感觉微信推文弱到爆?


3、角度
其实哪怕有了速度和深度,毕竟是追热点,群体性运动,还是容易与同质内容撞车,大家瓜分一个热点,摊薄热点流量红利。


这时候选择一个有区分的角度就很有优势,可以从注定要被追烂的热点中,重新开辟一片蓝海。这个选题角度需要一定的运营经验积累,同时保持对内容传播走向的敏感度,如果想要锻炼,其实可以从拟标题开始,看看自己以前写的文章标题,有没有点进去阅读的欲望?再看看刷爆自己朋友圈的标题,用了什么样的技巧或结构,能不能模仿?


三、蹭到了啥?


1、认知

自己看,与写给别人看,截然不同两种思维模式。为了呈现到文字,需要理顺全盘,补充细节,衔接逻辑。事实上就是将写的对象进行了解剖、筛选,按自己的思路重新组织,对于我自己来说,是一次深度认知,是对自己分析、表达能力的锤炼。


所以在我的选题里面,未必全是热点,别人写烂的东西,我也可能为了自己的理解再去写一遍,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产生新东西。当然,如果本来就是一个新东西,你去写,其实就在逼迫自己,比别人更全面、更深入的去看待,要不然写不出来,或者写出来也不敢发,怕被同行打脸。


2、认可

有新东西,能懂未必能说,能说未必能写。新东西出来后,大家都在观望、议论,你写了,你传播了,大家就都知道你最懂,你是专家。


如果写的东西能够兼具一定深度的专业分析,在内容传播的过程中,内行自然可以看出你的专业能力,得到同行认可。这么个简单的印象,如果长期坚持积累,未必不会是促成合作的基础。


3、体系

如果每个热点都追,都去重新开始研究,浅尝辄止,热点没个头,把人累死不说,对专业没有任何助益,舍本求末。


比蹭热点更重要的,是选择自己的方向,建立专业体系。如果对某个业务有足够深入研究,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其实每个热点话题,都有可能与你既有积累结合,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选题角度,形成内容稀缺性,蹭着热点的势能传播,给更多读者带来价值,这才是最理想状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