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幸为改革开放参与者 乐作两岸和平推动人

胡葆琳 天下黄埔 2022-12-28

编者按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埔军校同学会以“党在我心中”为主题,面向海内外黄埔组织及个人开展征集文稿、小视频等活动,得到广泛响应。近期,本微信公众号将陆续选登征集的文稿和小视频,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国家才从内外交困、积贫积弱的状态中走出来,奔向现代化的小康时代。

作为出生在内地、生活在香港,多年奔走在海峡两岸之间的人, 我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也常常为党的无数英明决策喝彩。在这些英明决策的影响下,我力所能及地紧跟国家发展的脚步,融入时代洪流,发展自己,贡献国家。感到无比幸运和幸福。

无比自豪融入改革开放大潮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国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而最早看到其中商机的,是与祖国内地血浓于水的香港同胞。当中国发展的大门面对世界敞开,香港同胞率先迈过罗湖口岸,通过投资、贸易和多种形式的合作,参与经济建设,为国家输送资金、技术、人才及管理制度,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香港也因此跃升成为国际商贸、物流、航运、金融和专业服务中心。

祖国内地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火力全开的发展节奏,令身在香港的我们夫妇俩感到无比振奋,内地的生产能力和广阔的市场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我们决心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回到曾经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的祖国内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机遇。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大门刚刚打开的中国内地,有无数产品需要走向国际市场,考虑到内地工厂的设备普遍老旧,短时间内很难达到欧美商家要求的质量标准,我们决定先开辟中东市场。

当时的中东,在国际商界的印象中,是十分落后的地区,交易还停留在现金支付形式,而中国在中东商人的眼中也非常神秘和遥远。我们认为,这或许是个好机会,于是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打通了内地纺织品销往中东五国的渠道。每次想到,内地纺织品源源不断输出,为国家赢得外汇,其中也有我们出的一份力,就感到十分欣慰。

1985 年,我们开始为内地购买大宗化纤原料。当时,两岸尚未通商,中国大陆只能经过日本商社购买台湾产品,由于交易过程不透明,中国化纤原料总公司无法直接追究那些质量不达标和外包装经常破损的台湾厂家,也无法完全避免买到以次充好的化纤原料。为此,我决定亲自到台湾去看厂,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地仔细观察,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效果很好,因为我终于找到了拥有整套先进生产设备和先进包装设备的工厂,不仅买到了台湾最好的纺织化纤原料,也打破了日本商社对台湾化纤原料进入大陆的长期垄断。

值得一提的还有,我们曾经促成一个由香港、内地、台湾三地合作,将国产家电产品销往美国的成功案例。那是改革开放 10 年后,内地一些电风扇厂纷纷引进先进设备, 生产能力大大增强,但工艺技术却没有及时提高,仍然在生产笨重的老机型。我带着款式新颖、体积小巧、外型美观的台湾风扇样品,向一些工厂提出合作生产的方案,厂长们直摇头,表示发动机太小了,实在做不出来。只有两间工厂愿意尝试。于是,在我的牵线搭桥下, 台湾工厂提供模具并派出技术人员驻厂指导,经过近两年的开发,终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达到了美国标准。当我在美国商场 SEARS WALMART的货架上,看到我们在内地加工生产的中国造风扇时,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那不仅是自己的成功,更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成果。

另外,为了满足全国纺织工业的需要,我们还发挥资金优势,从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世界著名的大型化工企业买到价格合理的高质量化纤原料。我们还在内地投资建厂和投资企业,其中一间发展迅速,成为中央国有企业 50 强之一。成功转型后,我们又开始对内地进行股权投资,投资的对象都是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的创新型民营企业,它们充满活力,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事实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有幸参于其中并见证国家的巨变,感到无比自豪。

义不容辞为两岸和平发展贡献心力

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在一个中国的原则基础上,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这一纸文书,启动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历史车轮,为无数被迫骨肉分离的家庭带来了团聚的希望。所以,消息一公布,引发世界的关注,隔绝了整整 30 年的两岸同胞们挥泪奔走相告。 

我是黄埔后代,先父胡靖安将军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先后参加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并屡立战功。他在台湾有许多同学、学生和部下。这样的身份背景,我注定与两岸关系结缘终生。 

1979 年秋,我赴香港定居,临走时有许多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都托我代为寻找台湾亲人。而一些 1949 年赴台湾的国民党老兵,也纷纷请我帮忙寻找内地的亲人。在我的努力下,一些失散多年的两岸同胞得以团聚。另外,我曾经在香港接待过先父的一位学生,并安排他回乡探亲,他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后,拜倒在父母的墓前长跪不起、嚎啕大哭道:“儿子不孝,儿子回来晚了……”其情其境令人心碎。

我不由感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确实顺应了两岸同胞的民意,深得人心、功在千秋!

黄埔精神是黄埔军校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也是父亲留给我的宝贵遗产,传承和发扬黄埔精神,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因此,40 余年来往返于两岸之间,出钱出力在所不惜。为促进两岸通商,我一方面帮助内地购买台湾产品,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中国化纤原料总公司与台湾最先进的化纤公司的商务会谈,正是我促成的,创下了两岸纺织化纤业巨头首次在香港会晤的历史记录。 

1988 年黄埔军校同学会创办的《黄埔杂志》入岛遇到困难,我利用家族关系把杂志辗转经香港寄往台湾,使该杂志成为第一个进入岛内的大陆出版物。为两岸黄埔同学打破长期隔绝状态,建立联系管道搭建了平台。 

 两岸交流逐步开放后,我开始邀请岛内黄埔师生和后代到大陆参访。2009年 6 月,我带领香港和美国黄埔后代深入岛内,先后与马英九、连战、宋楚瑜、蒋孝严等台湾高层见面,并与岛内黄埔退役将领进行交流,开启了两岸黄埔师生亲属大交流的序幕。台湾前总政战部主任许历农上将公开支持“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鲜明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0 年,我与聂荣臻元帅之女聂力中将和台湾退役将领许历农上将,共同发起创办“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该论坛迄今已在台北、香港和内地连续举办了九届,在弘扬黄埔精神,团结两岸黄埔人共同“反独促统”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其中第五届由我创办的大中华会和上海海外联谊会在香港共同举办,嘉宾有来自台湾的近 60位退役将军和知名学者,来自全球的50 多位知名黄埔后代,还有来自内地的各级领导、香港各界知名人士、青年精英和学生代表共 200余人,盛况空前。大家一致称赞第五届论坛内容充实、活动紧凑、层次高、有新意。此后,论坛由民革中央举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这句话深深地感动着我,并激励我继续传承和发扬黄埔精神,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实践证明,党的对台政策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法宝。如今,两岸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历史潮流,两岸同胞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台湾民进党当局和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两岸走向统一的大势,也是台湾民进党当局和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逆转的。(作者:胡葆琳,黄埔军校第二期生胡靖安之女,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香港大中华会主席。 





 推 荐 阅 读


1.把革命当作终身职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黄埔老兵心向党

3.黄埔老兵致敬建党百年

4.【黄埔军校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恽代英与黄埔军校

5.【黄埔军校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曹渊(黄埔一期)

6.【黄埔军校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宋绮云、徐林侠(黄埔6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