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抗美援朝战争概述

陈宇 天下黄埔 2023-11-04


全文字数:9800字

预计阅读时间:24分钟



编者按:
70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也是中华儿女不畏强权、奋起反抗、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以“爱国、革命”为己任的黄埔师生为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使命任务,在抗美援朝各个战场发挥着特殊作用。抗美援朝战争中,既有周恩来、聂荣臻、陈赓、宋时轮等黄埔师生的杰出代表作为高级将领运筹帷幄、指挥有方,也有担任中下级领导职务以及作为普通战士的黄埔同学的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他们始终保持着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此为骄傲和动力,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甘于奉献一切,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不断激励自己和战友,互相扶持和鼓励,相互协作配合,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团结友爱精神。他们深刻认识到肩负的历史责任,忠诚履行革命军人的使命,严格执行军纪和军令,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纪律性。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并为黄埔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回望历史,我们始终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立足当下,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展望未来,我们必将同天下黄埔人一道,继续发扬黄埔精神,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不懈奋斗。抗美援朝战争概述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而进行的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同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进行军事较量并取得胜利的一次保家卫国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肩负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浴血奋战,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这是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团结战斗的伟大胜利,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胜利。中国出兵朝鲜的战略决策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后,美国、苏联同时向朝鲜半岛进军。为了防止冲突,双方商定接受日军投降的分界线,最后双方认定以北纬38°线为界,这就是著名的三八线。在东西方冷战的形势下,美、苏撤军后,扶植南北先后成立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权,从此朝鲜以三八线为界,陷入分裂状态。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朝鲜人民军南下势如破竹,攻占南方大部地区,南朝鲜军(简称韩军)溃败。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派出美军进入朝鲜支援韩军作战;命令美军驻太平洋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组建“联合国军”,全面介入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埃塞俄比亚共16国军队,其中以美军为主。

9月,美军发动仁川登陆,从半岛蜂腰部突入,朝鲜人民军遭受两面夹击,全面溃退。朝鲜战局逆转,向中国求援。“联合国军”一路向北,不顾中国警告,越过三八线,进抵鸭绿江边。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10月2日到5日,中共中央连续召开会议,认真讨论朝鲜半岛局势和中国出兵问题。会议深刻揭批了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的罪恶目的,阐明了中朝两国人民唇亡齿寒的关系,全面分析研究了参战的困难和有利条件,逐渐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中国政府经过慎重的权衡利弊,10月5日毅然决然地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战略决策。

10月8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签署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要求他们“须立即准备完毕,待令出动”;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这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

抗美援朝战争主要经过

抗美援朝战争历时2年零9个月,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

我军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属于实施战略反攻性质的作战。

特点:战役规模的夜间进攻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

第一次战役。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疯狂地向朝中边境进犯,妄图于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进朝鲜境内后,向预定作战地区开进。根据敌人分兵冒进、长驱直入、兵力分散的情况,放弃第一期防御作战设想,及时改取在运动中各个歼敌的决策。协同朝鲜人民军实施战略反攻,收复朝鲜原有北半部领土(运动战时期)。

1950年10月25日,东线志愿军在敌进我进中于利洞、两水洞分别与南朝鲜军第1师、第6师遭遇,歼灭敌第6师大部,初战告捷,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仗,揭开了第1次战役的序幕。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作战纪念日。

“联合国军”虽然发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但仍狂妄地以为“不足为患”,按其感恩节(11月23日)前结束朝鲜战争的计划,继续向朝中边境推进。西线志愿军在云山地区利用夜袭发起攻击,重创美军“王牌”部队骑兵第1师,迫使美军由鸭绿江边退到清川江以南。志愿军一部在黄草岭、赴战岭地区阻击东线冒进之敌,保证西线主力反击作战。11月5日,第1次战役胜利结束,毙伤俘敌1.5万余人。

第二次战役。敌军坚持占领全朝鲜,准备发动“最后的攻势”。11月25日至12月24日,为粉碎“联合国军”的新攻势,中朝军队决心共同发起此役。志愿军在战前大体摸清了美军东西冒进的态势,而美军却严重低估对手实力,仍按计划发动圣诞节攻势。志愿军决心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以突然战役反击粉碎敌人进攻,并穿插到敌后,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一线,积极进行反击准备。

东线志愿军在长津湖地区冒着酷寒进行反击,经苦战给美军“王牌”陆战第1师以及步兵第7师以毁灭性打击,乘胜追击至三八线;西线志愿军在清川江一线歼灭南朝鲜军第7师、第8师大部,并给美军第2师、第25师以歼灭性打击。美军遭到严重打击,在海空兵力掩护下被迫实施全线总退却。志愿军粉碎了敌人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战局再度扭转。

中朝军队于12月6日收复平壤,“联合国军”向三八线退却,至24日全部退回三八线以南,由进攻转入防御,第2次战役结束。此役歼敌3.6万余人。两次战役,特别是第二次战役,收复三八线以北广大地区,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第三次战役。12月31日,中朝军队为了巩固和扩大战果,决定突破敌人的三八线防御,乘胜追歼南逃之敌。

东北农民随军担架队开赴朝鲜战场。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志愿军以凌厉的攻势,突破“联合国军”在三八线的既设阵地防御。1951年1月4日,攻克汉城,8日逼近37°线,将敌驱逐至三七线南北地区。敌全部主动撤至三七线附近之平泽、安城、堤川、三陟一线及以南。美国提出先停火再谈判,遭中朝拒绝。为避免深入敌后过远,作战物资供应不上,志愿军决定休整补充,主动在三七线上停止追击,第三次战役结束。此役歼敌1.9万余人。

第四次战役。志愿军主力转入休整,准备发动春季攻势。美军力图挽回败局,判断志愿军限于后勤补给只能维持“礼拜攻势”,主动发起反攻,于1月25日自西向东对中朝军队汉江以南阵地进行全线反扑。志愿军由休整转入防御,立即组织对敌实施反击,与朝鲜人民军共同发起第四次战役,在汉江南岸坚守防御及横城反击作战。

志愿军先在汉江南岸依托野战工事坚守并寻机发起横城反击战,后主动放弃汉城,实行战略转移,到汉江北岸进行运动防御战,把敌人阻止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取得了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实施积极防御作战的胜利。4月11日,杜鲁门以麦克阿瑟贯彻美国政府战略意图不力为由,下令撤销其“联合国军”总司令职务,由李奇微接替。志愿军西顶东放,双方在汉江南北互有攻守,志愿军主动撤出汉城,战线又回到三八线附近。此役于4月21日结束,共歼敌7.8万余人。

第五次战役。4月初,敌军继续向北推进,为配合其正面作战而妄图在志愿军侧后登陆,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中国判断战争将长期化,决定采取轮番作战。志愿军正好得到新锐兵力补充,为争取主动,粉碎敌人登陆计划,4月22日起,发动第五次战役,主动进行新的全线反击。

志愿军集中兵力于西线实施主要突击,大量歼灭韩军,逼近汉城,歼敌2万余人。后转移兵力,向东线敌军发起进攻,歼灭伪第3、第9师大部。我军向北转移,迫使敌人后退50-70公里。后因弹粮将尽主动撤退,遭到美军反击,最终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的汶山、铁原、金化、明波里一带,志愿军在此役中遭受较大损失。此后双方进入军事对峙阶段。至6月10日第五次战役结束。此役歼敌8.2万余人。

阶段战果:五次战役稳定朝鲜战局,中朝人民军队将敌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迫使敌军转入战略防御,接受了停战谈判。

第二阶段(1951年6月中旬至1953年7月27日)

主题词是持久作战、积极防御、停战谈判,主要作战形式是阵地战。停战谈判开始,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我军愈战愈强,敌人被迫签字停战(阵地战时期)。为配合停战谈判,敌我双方积极进行作战准备。中朝人民军队依靠坚固阵地,先后粉碎了敌军多次局部进攻,并取得了反“绞杀战”和反细菌战的胜利。同时,我军也主动对敌军发动了多次战术性进攻。

特点:敌我相持,战线稳定;边打边谈,打谈结合;局部性的攻防作战频繁;敌军愈来愈被动,我军愈战愈强;我军进行阵地进攻作战的规模也愈来愈大。

谈判破裂。1951年6月中旬,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提出了关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主张交战双方停火,各自把军队撤离三八线,举行停战谈判。双方接受了这一建议,从7月10日开始在中朝军队控制区内的开城来凤庄举行谈判,10月8日将谈判地址改在板门店。由于美国方面缺乏诚意,在军事分界线、遣返战俘等问题上设置障碍破坏谈判,并不断以武力相要挟,出现了时谈时打、边谈边打、打谈交错的局面。

谈判伊始,中朝方面依据国际惯例,提出以当时“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美方则“谋求海空军优势补偿”,要求将军事分界线划在中朝军队后方,妄图不战而得1.2万平方公里土地,借以炫耀美国是在“胜利”的前提下进行谈判的。这一无理要求,遭到中朝方面拒绝。美军一言不合就开打,谈判代表叫嚷:“让飞机、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接着从1951年8月18日起,“联合国军”发动夏季攻势,同时进行“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对中朝军队的军事设施和交通线实施“绞杀战”。

破敌1951年夏秋季攻势。9月12日,志愿军空军开始加入战斗,至9月18日,粉碎了敌人的夏季攻势。

9月29日至10月22日,敌军主要进攻志愿军马良山、文登里等阵地的秋季攻势全部被粉碎。同时,美军针对中朝弱点发动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绞杀战),志愿军铁道、工程、运输、高炮等部队顽强抗击,从战略上基本粉碎美军的绞杀战,保卫和巩固了志愿军的“钢铁运输线”,保证了军需物资的及时补给。

美方在军事上遭到失败后,不得不于10月25日回到谈判桌前,同意中朝方面最初提出的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方案。但是,在其他问题上又节外生枝,特别是在交换战俘问题上极力制造障碍,竟然提出所谓“自愿遣返”问题,即对所谓“不愿”回中国大陆的战俘,让其“自愿”到西方国家或台湾地区去。这种无理的主张,自然遭到中朝方面的拒绝。

志愿军在马良山战斗中。

在此期间,中朝两军还粉碎了美军发动的细菌战。1952年1月,美军在朝鲜北方和中国东北地区秘密实行细菌战,妄图增加朝中方面的压力,以影响停战谈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慎重处理。在采集昆虫标本、化验确认,取得人证物证的基础上,决定开展揭露、控诉美国细菌战罪行和进行战场防疫的反细菌战斗争。由奥地利、意大利等8国著名法学家组成的“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调查团”和由瑞典、法国、英国、中国等国家著名科学家组成的“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分别到朝鲜和中国东北进行调查。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一致确认美军在朝鲜和中国部分地区大规模地使用了细菌武器,对两国人民及整个人类犯下了严重的细菌战罪行。

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双方恢复谈判后,在战俘问题上再次陷入僵局。志愿军利用10个月相对平稳时期,在1952年春夏建成了1200多公里的地下坑道防御阵地,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进一步确立了“坚守防御”的思想。以积极的小部队战斗活动和狙击活动打击敌人,作战重点逐渐推向敌人阵地。巩固后方,改善装备,提高我军战斗力。

从运动战到持久的防御战,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这是朝鲜战场上作战方针的重大转变,也是符合于战场上双方力量对比实际情况的正确方针。中朝军队在三八线附近原已开始构筑的野战坚固工事,后逐渐发展成为稳固的坑道工事。在横贯朝鲜的250公里战线上,建成一道坚如铜墙铁壁的纵深防御阵地,并且一步步巩固下来。地面防御战进一步发展成为地下固守防御的阵地战。

1952年秋季反击战与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准备粉碎敌人可能的局部进攻,1952年秋季先敌举行战术反击。

10月8日,中朝方面为了推进谈判,向美方提出新的遣返战俘建议,美方拒绝并单方面宣布谈判无限期休会。这时,接替李奇微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为了扭转被动局面,以军事进攻增加谈判筹码,于10月14日(谈判中止后第6天)至11月25日发动了“金化攻势”,主要目标是志愿军坚守的五圣山前沿阵地上甘岭。

在上甘岭这块不到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美国投入3个师的兵力,动用3000架次飞机、300多门大炮和170辆坦克轮番进攻。他们倚仗火力上的绝对优势,进行了摧毁性的轰炸,在1个半月内,每天平均发射炮弹2.4万余发、出动飞机80多架次、出动坦克30辆至70辆。最多时每天发射30万发炮弹,平均每秒钟6发,每平方米土地落弹76发,将上甘岭山头削低了2米。志愿军依托坑道工事,坚守阵地,顽强抗击,经过43天激战,打退敌人900多次冲击,歼敌2.5万多人,阵地依然屹立不动。

上甘岭战役震动了全世界。这场战斗打了半个月后,美国通讯社即承认:“联军所牺牲的人和消耗的军火,已使联军的司令官们震惊了。而且若在最后公布全部损失时,还将使公众震惊。”此战被称为“朝鲜战场上的凡尔登”,之后美军再未发动大规模进攻。

1953年夏季反击战与金城战役。战俘问题是朝鲜战争后期的重大问题。美军俘虏中朝军15万多人,远多于中朝俘虏的联合国军1.1万多人。美方将此作为筹码,坚持“一对一”“自愿遣返”,中朝坚持全部遣返,双方争执不下。1953年2月双方恢复谈判,同意遣返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其余交中立国处理。

1953年春,我军准备反登陆作战,迫使敌人放弃侧后登陆企图。4月26日,中断了半年多的停战谈判终于在板门店重新复会。

为促进停战的实现,加速战争的结束,中朝在完成反登陆战准备后,决心发起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5月到7月间,朝中人民军队连续发动了三次夏季攻势,把战线向南推移,使美国感到战争拖延下去,对自己只会带来更多损失。

从5月13日开始,中朝军队为了掌握整个战场的主动权,又乘胜出击。第一次进攻,歼击敌连以下目标;第二次进攻,在北汉江两侧攻击敌营团阵地;第三次进攻,战斗还在进行时,双方达成谈判协议,但南朝鲜方面反对并扣押中朝战俘。中朝重点攻击韩军阵地,发动最后一战——金城战役,在连续进攻中重创韩军,将第一次划定的军事分界线向南推进332.6平方公里。

在我军的沉重打击下,美方不得不向中朝方面提出恢复谈判的要求。7月26日达成军事停战协定,7月27日双方正式签字。但南朝鲜方面并未签字。

1958年10月,志愿军撤离朝鲜。美军在南朝鲜(韩国)驻扎至今。

阶段战果:敌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签订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随之结束。

中朝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共歼灭敌军109万余人(包括1950年6月25日—10月24日朝鲜人民军单独作战歼敌13万余人),摧毁和缴获了敌军大量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志愿军毙伤俘“联合国军”71万余人。战后敌军资料统计,仅美军在战争中即消耗各种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战争经费830亿美元,仅次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耗费。美军在停战后宣布共死亡3.3万多人,战斗负伤10万多人,韩军战斗伤亡共30.5万人。后来,美军统计战争期间有5万多人死亡(含其他地区),韩国宣布98万多人伤亡。志愿军在作战中减员共36.6万余人(牺牲11.6万人、战伤22万人、失踪和被俘2.9万人。另非作战死亡2.5万余人),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万吨,战争经费62.5亿元人民币。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朝鲜党、政府、人民关心、爱护、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用鲜血凝结成了伟大战斗友谊。

与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的同时,国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随着抗美援朝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了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潮。全国农民有60多万人踊跃参加担架队、运输队和民工队支援前线,仅参加担架队的东北农民就有15万之多。到1952年5月底,全国共捐献人民币5.565亿元,折合3710架战斗机。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全国人民为志愿军提供了560万吨粮食、肉蛋、医药、衣被等物资。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深远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支援了朝鲜人民,沉重地抗击了美国侵略者及其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为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改变远东地区局势和世界战略格局都有重大意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8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到达北京,首都各界20万人夹道欢迎。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195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2/3,黄金储备占70%,工农业生产总值为15078亿美元,钢产量为8770万吨。同时拥有用先进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陆军、海军和空军,掌握着制空权和制海权,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刚建立一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事业百废待兴,财政经济异常困难,1950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只有人民币574亿元,钢产量61万吨。人民解放军虽然英勇善战,但海军和空军还处在初建阶段。陆军的武器装备相当落后,既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又缺少防空武器和反坦克武器。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与美国相比悬殊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

这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进行的战争,揭穿了美帝国主义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本质,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特别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使这一斗争更加普遍更加迅猛地发展起来。这场战争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胜利班师的战争。美方谈判代表克拉克后来沮丧地说:“在执行我政府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和痛苦。”

打出了国威和军威。这场为和平与正义而战的战争,是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是中国人民在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朝鲜并霸占我国领土台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境危急、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

这场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不仅取得了中朝两国人民的积极拥护和全力支援,而且取得了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国家和全世界人民的极大同情和支持,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这场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权、维护和平的决心和力量,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空前增强;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加重了中国在处理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分量,使美国不得不对中国刮目相看,从此不敢再轻视中国。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始终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不能不说是吸取了其在朝鲜战争中的沉痛教训。

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积累了现代战争经验。1951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志愿军在朝鲜实行轮番作战的方针。志愿军先后入朝参战的部队多达290万人,除陆军外,还有空军、炮兵、高射炮兵、装甲兵、工兵、铁道兵、通信兵、后勤兵等。肩负伟大历史使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高举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旗帜,紧紧依靠中朝两国人民,以无比的勇敢精神和智慧,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打败了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16个国家的侵朝军队和南朝鲜军队。在战争中经受的考验和积累的经验,对后来的军队建设和国防作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这场现代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使部队在作战上实现了由单一步兵作战向现代多军兵种协同作战,由单纯地面作战向现代化立体作战,由单纯前沿作战向现代前后方全面作战的初步转变。志愿军取得了现代作战特点最充分、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敌最典型的战争经验,造就了一大批适应现代作战需要的军事指挥人才,使我军作战能力和军事学术思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推动了中国军事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抗美援朝,对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实践证明:它不但没有削弱或拖垮新中国,相反,倒是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人民中蕴藏的巨大内在力量,对国内的社会改革和经济恢复工作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战争开始后,全国以此为中心,实行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在战场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国内经济迅速发展,财政收入明显增加。1951年消灭了财政赤字,到1952年底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任务,新生的人民政权也得到了巩固。从1953年起,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尝试,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这场同仇敌忾的反侵略战争,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也促进了全国正在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经济恢复工作,造就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赢得了国家长期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所需要的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广大志愿军将士在冰天雪地里浴血奋战,顽强拼搏,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创造出人类战争史上的无数奇迹。志愿军先后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当中,有率领全排打退敌人9次进攻,最后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的杨根思;有以自己胸膛堵住敌人机枪火力,掩护战友歼敌制胜的黄继光;有为了整体利益,在潜伏中任凭烈火烧身而壮烈牺牲的邱少云;有在冰水中舍身营救朝鲜少年献出宝贵生命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等等。

习近平在《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中国人民在这场严酷的战争中,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参考文献:

1.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著,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抗美援朝战争史》。

2.当代中国研究所著,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著,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出版《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来源:《黄埔》杂志2023年第4期


【END】



从父辈手中接棒 黄埔精神“焕”青春


【黄埔情缘】黄埔军校二期生周逸群:跨越百年的青春之问



扫描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天下黄埔

喜欢就“”和“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