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到底是谁不允许房价下跌?竟暗藏玄机!

版权: 作者 今纶 来源 抱朴财经 ID:jinlun020

桂林某区政府、湖北恩施市在今年都曾上演不许房价下跌的闹剧,背后的“有形之手”就是当地的地方政府。

不过,本文不是替大家泄愤来痛骂这一行为的,而是告诉大家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者未来将发生什么?

没有永远的铁饭碗

多年前,我在老家读高中,我的小学老师、班主任只能发70%的工资。这位老师是编制内的特级教师,为什么会这样?财政没钱,教师工资自然要打折。

后来,这位教师在40多岁的时候被迫南下打工,在一所私立学校教书,领了几年高工资之后,地方上出政策:不回来就取消编制,她只好回去了。慢慢熬到退休,如今能拿到足额退休金,老师应该还是满足的。

我讲这个故事有两层意思:

第一,没有永远的铁饭碗,地方财政没钱就是没钱,公务员、教师只能发70%的工资很正常。地方政府为什么不允许房价下跌?因为涉及到发工资、搞基建,到处都是窟窿,到处都需要钱。

第二,这些年来,三四五线城市的绝大部分在靠土地财政发工资,这是事实。

这两层意思里暗藏两大趋势,影响人们的财富和人生。

趋势一:

社会的工作岗位正在高度离散化,这是对以往高度的计划性、聚焦性的背离

什么意思?就是说你以前进了一个公司可能干一辈子,但是现在不行了。干上三年,你要么主动离开,要么公司垮了,你被动离开。

越来越多的人主动选择小型创业、做企业合伙人或者“U盘式生存”(做一个自由职业者)。没有永远的铁饭碗,编制数量正在迅速缩小。

未来,教师、医生都可能不在编制内。

即使是在编制内的,等着哈,未来在某些区域可能不能足额发放工资,这事儿已经在多年前发生过,现在再来一遍很正常。

没有永远的铁饭碗,这是对中国人传统生存思维的一次彻底颠覆。

如果你拼命要追求铁饭碗,那么,你就可能要付出比以前大得多的代价,比如房价让你望尘莫及,比如各种规矩非常严格,比如整体氛围可能比较沉闷。

如何应对?抱歉,这世界就是会让你停不下来,你必须不断学习才有活干,才有钱赚,才能不断在职场提升竞争力。

这是一个残酷的火力全开的竞争世界,适者生存,是的,就是丛林法则。

未来会怎么样?中国人如此聪明勤劳,但是思维方式决定人生,一部分人越来越富,一部分越来越穷,最难受的是中产阶层,明明压力很大,手上没钱,还要维持着基本的体面。

未来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趋势二:

三四五线城市的财政收入会越来越困难,怎么解决?

第一,缩小编制。

第二,加大转移支付,富裕省份帮助贫穷省份。

第三,对冲卖地收入的下降,酝酿并积极推动房地产税。

因为卖地反正是卖不动了,人都流失了,房住不炒是必须的。

地方政府选择其实不多,首先是发布“止跌令”,恩施已经干过了,其次是忽悠返乡置业,这种忽悠的效果越来越差。两个原因:该买的已经买过了,后面的看到一二线城市正在大幅度甩开三四五线城市,考虑到就业、保值等问题,不敢再买。

慢慢的,开发商发现顶不住了,就不会在三四五线城市拿地,地方政府财源进一步枯竭,再叠加人们经济收入下降等诸多因素,三四五线城市的刚需根本顶不住巨大的市场供应量洪流,只能看着市场持续缩量,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因为不许降价,也就卖不动。

毫不客气地说,未来相当一部分三四五线城市都是“讨饭财政”,富裕地区除外,那么后面就进入存量博弈阶段——开征房地产税。

房地产税开征的第一要务是保证房价不大跌,在这个前提下“钝刀子割肉”是合理路径,让交税者难受,但又不会特别难受。真要到了这一步,说明某些三四五线城市确实已经无力回天了。

人该怎么办?能跑的就跑,千万不要贪恋所谓的稳定和温馨,不能跑的,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跑。

总结一下:地方政府不许房价下跌,固然该骂,但是在挨骂和饿肚子之间,地方政府选择挨骂其实是经济学的理性选择

你我是否理解并不重要。

往期精彩推荐:

胡适、鲁迅、柏杨对中国人的40大批判(很刺耳,却值得反思)

令人震惊的前苏联70年腐败史

杨小凯:英国对人类文明的三大贡献(深度)

郎咸平王福重揭秘:马云退休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丛日云:人类最伟大的发现就是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发人深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