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认证机构如何转型
“互联网+”带来的全球化冲击,正在不断磨平地域险壑,加速催发跨界融合。在“互联网+”的破坏性创新冲击下,传统行业正在纷纷被转型、被改造、被渗透,越来越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纷纷涌现。面对“互联网+”引发的变革大潮,以符合性评定和公示性证明为基本功能的第三方认证活动,正在面临颠覆性挑战。如何利用互联网精神、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平台与技术,创新第三方认证服务的价值创造模式,值得每一位从业人员深入思考。
第三方认证发挥的作用和领域
社会发展进入20世纪,全球化、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加速推进,第三方认证活动迎来了蓬勃发展时期。除传统的质量认证、环境认证外,有关低碳、社会责任、电子商务等诸多新认证制度纷纷推出。表面看,第三方认证的适用领域似乎可以无限扩张。但是从事物发展的轨迹来说,任何事物都存在从萌芽、生长到成熟、衰退甚至消亡的生命周期,第三方认证自然也不例外。第三方认证在质量信息不对称度越来越强、质量问题可追溯要求越来越高、社会诚信度越来越受关注的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就是传递信任、降低成本、加快流动。
2
“互联网+”正在全方位挤压认证活动的价值空间
“互联网+”正在加速实现质量信息的对称、完备和及时,正在全面重塑智能生产线上全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正在彻底重构万物互联背景下的社会诚信体系,传统第三方认证活动的价值创造模式和生存空间,正在面临全方位挤压的严峻挑战。
首先,“互联网+”带来的产消日益融合,使信息不对称度大幅下降。解决质量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第三方认证存在的基础。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基因天生就是去中心化、扁平化、信息高效传播以及信息公开透明,从而导致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接和实时反馈,大大压缩了认证等第三方中介服务的空间。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使消费者/用户对于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更容易且更广泛地被看到,急速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度。顾客参与“设计、生产”,产消实现充分融合,质量信息不对称度将逐步趋近于零,使社会对第三方认证的需求将大幅减少。
其次,“互联网+”带来的制造全面智能,使质量波动幅度日趋稳定。“互联网+”正在推动传统生产制造模式发生革命性变革。在信息系统支持下,用户、原料、设备和产品之间实现实时交互,协作协同更加精准、资源配置更加高效、供方质量更加受控、制造环节更加稳定、计量检测不断升级、质量信息更加透明,从而推动质量波动幅度不断接近质量基准线,这将使传统认证活动面临“不变则亡”的冲击。
再次,互联网+”带来的万物广泛互联,使社会诚信体系日益透明。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将互联网因素引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之中,将使诚信网络迅速覆盖全体公民。无论是供方还是需方,守信则可获益,失信寸步难行。在互联网改变社会信用体系背景下,第一方自我声明的含金量将重新回升,第二方审核结果和来自顾客的消费体验将随时可查,更多的质量信用担保信息或担保机制可供消费者选择,买卖双方之间的信任传递和交易达成将更加顺畅和便捷,但相应地,也大大减少了社会对第三方认证证书的需求。
3
认证机构的“互联网+”转型之路
对于认证行业而言,面对“互联网+”大潮带来的挑战,不变则败。未来,积极利用互联网工具,主动改造传统认证业务流程,搭建伴随客户成长且全行业共享的数据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质量资源汇聚,成为从业机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
第一,坚持专业化运作和管理。一方面,在“互联网+”的全面渗透下,分工与专业化将更加细分,新的检测认证需求将不断出现。根据迈克尔.波特提出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一化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未来认证机构应着力在细分市场上先做专再做强再做大,就像SGS深耕能源矿产、工业检测,华测检测则着力挖掘生命科学、食品环境检测。通过聚焦专业领域,突出差异优势,开辟属于自己的蓝海。另一方面,要主动引入大数据分析、信息化系统等先进网络技术,加强对认证业务过程质量的控制,加强对获证产品质量与加工设备、工艺参数等相关因素的预测、分析和改进。
第二,加快一体化整合推进。不仅要按照《全国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发展,而且要对标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英国标准协会(BSI)等国际品牌,在既有认证业务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上下游业务,打造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涵盖标准制定、分析测试、认证检验和计量等在内的综合性集团。针对重点开发的目标市场和业务领域,形成以标准计量为依据、以认证认可为手段、以检验检测为依托、以信息化为平台、并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权威质量溯源体系。
第三,打造顾问式发展模式。发挥第三方认证专业化评价技术优势和获证企业量大面广的基础,在更为宏观的行业、区域层面,广泛收集优秀企业的最佳实践,不断积累认证产品所属行业发展趋势、整体质量状况、最佳生产制造方法、装备与工艺参数设计、供应商质量信息、客户需求偏好与分布特征等大质量信息,将机构自身定位于获证组织的全天候战略性顾问,将增值认证服务嵌入到客户的全生命周期。
第四,建设平台化智库机构。智力资源是一个机构最宝贵的资源,是竞争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每一家认证机构,均应着力打造成为特定行业、特定领域的特色新型智库。一方面,搭建泛在互联信息平台,广泛汇聚领域内相关研究成果、政策动态、标准更新、会议论坛等动态信息,分门别类形成专题数据库、对标案例库等知识产品,另一方面,通过混合所有制等有效方式,联合有实力的战略投资方,共同发展众筹、众包、众设等新型信息服务。注重认证业务研究、获证企业研究和宏观行业研究,强调新型认证制度输出、标准输出和增值服务输出,不断推出第三方认证机构的价值创造新模式。
本文作者:田志友(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