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叹新冠似战争,耶伦跪求中国叹融资难
左:David C. Wheelock。右:Kevin L. Kliesen。
这篇论文首先总结了美国参与的历次主要战争,包括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韩战、越战等期间的经济状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这些现象和政策归纳为“重大战争时期,政府支出会急剧增加,国家债务水平上升,货币会大幅宽松和巨大的通货膨胀。”
然后,作者说,新冠疫情至今,我们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和大型战争时期的做法是一致的。尤其是和南北战争、一战、二战相似。相比之下,韩战、越战规模太小,不足以和新冠疫情相提并论。
作者的意思是,至今美国的通货膨胀高企是很正常的,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再然后,作者在结论部分暗搓搓地开了一枪:新冠疫情期间,通胀激增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令许多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感到惊讶。(画外音:你们惊讶是你们太蠢,历史上就是这个样子的。现在通胀高不是我美联储的锅。)
不喜欢通胀,别找我,找白宫和财政部要政策啊。
可以说,这篇文章一石多鸟,既可以用来探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又可以做盾,还可以甩锅,值得多加学习。
论文原文见:https://research.stlouisfed.org/publications/review/2023/06/03/the-covid-19-pandemic-and-inflation-lessons-from-major-us-wars
这篇论文其实是当前情况的一个清晰的写照:
美国正在衰落,政府正在想法设法掘地三尺积极进行战争融资,战争融资手段从老三篇向次世代转变,无所不用其极。
战争是需要资金支持的,无论是用于买军火、发军饷还是生产军事物资。政府要打仗,就需要资金,就需要“战争融资”。这些战争融资通常包括三种传统手段:征税、政府举债、印钱。
在现代资本市场发展之前,欧美政府要进行战争融资,通常就是征税(包括征兵)。
12世纪,十字军要东征,需要资金,于是英国国王亨利二世就开始征收“萨拉丁什一税“Saladin tithe”。十一税就是每人的动产,包括粮食和家禽牲畜,的十分之一要上缴。英国农民对这个税怨言巨大。但是英国政府还是一直征收到1936年。然后14世纪,英国政府继续开征“The Fifteenth and Tenth”税(6.67% and 10%)。16世纪,开征以阶级为基础的税,阶级越高税就越高。
到了17世纪末期的1688年-1697年,英国和法国打大型战争,打到一半,英国政府非常缺钱,靠传统的征税已经征不到足够的资金了。于是英国政府开始借钱打仗。
于是,一帮英国最有钱的人于1694年成立了“英格兰银行”,向英国政府贷款120万英镑,年利率8%,该利率在当时相当赚钱,即每年10万英镑的利息,并且更重要的是英格兰银行获得了在伦敦发行纸币的垄断权。
此外,除了向银行借钱,英国的融资措施还包括发行政府债券,直接或间接地增加货币供应量,例如宣布债券为法定货币。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法国,1800年,拿破仑成立法兰西银行,为法国的战争而募资。
美国的情况也是类似。在美国的南北战争期间,就开始了更粗暴的直接印钱。
美国北方政府本来是通过向银行发售国库券和债券来融资的,但银行发现这些国库券和债券在市场上没人愿意买,只能砸在自己手上。于是银行就不愿意用自己的黄金向北方政府购买。北方政府只好开动印钞机,自己给自己印了1.5亿美元。
美国南部邦联也印了很多,有大约60%的开支是靠印钞来筹集资金的。
带来的后果就是,从1862年中期到1865年战争结束,每年的通货膨胀率超过了100%。
政府虽然不喜欢通货膨胀,但是为了获得足够的低成本资金用来作为战争开支,政府不得不接受印钞。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政府的开支急剧增加,从1916年的7.13亿美元, 1917年增加到19.5亿美元,1918年的127亿美元,1919年的184.9亿美元。
于是在这期间,美国政府于1916年开始对公司和个人征收额外的消费税,增加了所得税,并征收了遗产税。1917年额外立法对公司超额利润征税,并再次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并对家庭收入超过6000美元再增加附加税。
到了1918年,美国政府面对剧增5倍的政府开支,只能继续开征苛捐杂税,对上述的收入税、利润税、遗产税全部都提高了税率。即使如此,美国联邦债务还是直线上升。因此,造成的社会后果就是1914年至1920年间的通货膨胀高企,物价水平翻了一番还多,货币存量也是如此。
以上是传统战争融资的三种方式。次世代的方式就不同了。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oseph Stiglitz斯蒂格利茨写了本书:《The Three Trillion Dollar War: The True Cost of the Iraq Conflict三万亿美元的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真实成本》。
书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美国政府:伊拉克战争是免费的。既不用削减政府开支,也不用提高美国人民的税负,还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所以,美国政府的财政部长耶伦这回为什么必须来跪求中国?
因为正如美联储所说,新冠疫情就和一场世界大战类似,吞没了大量资金,美国现在通胀高企,难以解决。详情见:《躺平共存后的疫情+社会+经济+金融连环杀》。这是融资需求一。
再加上以后美国政府要在台海打中国、要和中国打芯片战、要卡中国脖子彻底锁死中国科技发展、要补贴欧洲和亚洲的企业到美国设厂以便彻底打死中国企业、要重建美国兵工业、要重建美国基础设施、要投资人工智能行业,美国还需要更多的资金,需要为战争融资。这是融资需求二。
而征税、发行美国国债、印钱等传统战争融资手段,都不足以满足美国政府的战争融资需求了。
有这么多用钱的地方,耶伦想来想去,得用次时代的融资方式:向外国政府借钱,而且还得问中国借啊,看看中国愿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所以,在7月8日下午的会见中,在中国副总理何立峰和美国财长耶伦会谈之前,耶伦态度很好,先致以3个鞠躬。
美方有众多官员、媒体、网民被这个镜头破了防,破口大骂耶伦“过于软弱”。但耶伦没办法,她举目四望,只有中国有能力出资。
所以,耶伦还是很聪明很务实的,为了未来打击中国,现在就向中国融资。
美国有难,反华斗士们是不是应该捐出自己的全部家产以表忠心?我和美国大使馆熟,可以捐给我让我转交啊。
是了,从这一系列的历史和当今现状中,还有三个小八卦。
一、财政部和央行的诉求并不完全一致
从英美的战争融资历史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所谓的具有“独立地位”的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美国央行美联储,其诉求和政府、国家财政部的诉求,并不完全一致,和国家利益也不完全一致,和人民利益更是毫无关系。
以上面英法战争为例,站在英格兰银行的角度上看,英国和法国打仗关我什么事,能以8%的利率借钱给政府才是我英格兰银行希望的,这稳赚不赔的巨额生意怎么可能不做?我们这帮创立英格兰银行的巨富们能大赚特赚就足够了,你政府是不是亏得只剩底裤与我何干?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那些能增加我业务量、增加我利润的战争政策,我英格兰银行肯定喜欢。而这些政策导致的政府财政紧张、通货膨胀高企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反正代价不是我承担。
二、上青天要上两次才行
对于现在的美国政府、美国财政部来说,本来新冠疫情就带来了和世界大战一般的众多问题和困难,详情见:《躺平共存后的疫情+社会+经济+金融连环杀》、《缺乏良好管理的核武器系统会如何?》,本来自己就已经左支右绌,经济状况和财政状况都不乐观,通胀率过高,银行一堆问题,加息或降息进退两难,本来就是什么地方都要用钱,本来就需要进行大量融资来解决现存问题。但是,问题已经积重难返,需要天量资金,这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融资难于上青天。
现在还要大量融资准备和中国开打,战争更是吞金兽。还要投资人工智能行业和合成生物行业《不懂新冠的AI大佬不是亿万富翁》、要重建制造业、要补贴欧洲和亚洲企业来美国、要重建军工业,因此,相当于融资额度至少要翻倍才行了,上青天需要上两次才行。
所以,他们内部肯定有人就会想,要不要铤而走险,压上身家性命赌盘大的呢?战争打赢了就能一夜暴富,什么赤字都能填上,当然输了就更加难以翻身。
因此,原本,对于英美政府来说,逻辑上的“理性”战争策略是只打自己保证能赢的战争例如小规模的治安战,不要打风险过大的世界大战。至于和重量级的对手打架,最好是打认知战、贸易战、科技战、生物战、网络安全战这些成本低、收效巨大的非典型战争,尽量避免成本高、风险高的热战。
现在,要是欧美出现哪个赌徒、裸官或演员,一定要非理性地打热战、打世界大战、妄图打死中国,也不是没可能。
面对这样的局面,只能以牙还牙,做好两种斗争的准备。
三、那些人,他们什么都知道。
美联储不是第一个提出新冠疫情和世界大战类似的机构。
在新冠疫情刚开始的2020年3月,欧美的多位经济专家都在推动欧美政府在疫情期间以战争的方式去应对疫情,包括欧洲央行前行长Mario Draghi德拉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Olivier Blanchard布兰查德,以及经常认为债务过多会导致增长率大幅下降的经济学家Kenneth Rogoff罗格夫等。
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Office for Budget Responsibility)也是如此,平时总是敦促英国政府花钱要谨慎,2020年新冠疫情一来,它对英国政府在处理疫情上的开支大开绿灯,钱随便花,不要吝啬。
Matt Hancock汉考克是当时的英国卫生大臣。Hancock在2020年4月2日说,面临新冠疫情危机时,英国缺乏一个巨大的检测行业,导致检测能力严重不足,整个英国一天只能做1万个检测。他希望英国能改变这种状况,希望跨国药厂巨头能出手帮助,使得英国能建立一个强大的检测行业。
汉考克后来在2021年6月被一家小报拍到他和他的已婚女助手顾问兼牛津大学的好友Gina Coladangelo拥抱热吻,两人的婚外情随后被发现。汉考克被迫辞职。
这就有趣了。
欧美非常认真非常严肃地以面对大型战争的方式来应对新冠疫情,各机构各关键决策人物都在推动强有力的战时政策,而在中国却出现了众多谣言,说欧美岁月静好没有疫情,应该躺平任由新冠病毒肆虐。
欧美非常希望建立本国专属的强大的检疫检测行业,而在中国却出现了众多谣言,攻击中国的检测行业,试图使中国的检疫检测企业都破产倒闭,试图让全中国人民对检疫检测恨之入骨。
更可怕的是,英国的卫生大臣明确地知道疫情的严重性,明确地知道英国的检疫检测能力严重不足,然后英国政府做了什么样的决策呢?就地躺平,向全英主张群体免疫。
这就彷佛英国人民在被强奸时,英国政府劝说到:别反抗,不反抗就不会很疼,忍一忍就过去了。
他们其实什么都知道。
他们知道新冠病毒有多厉害,他们知道英国应对疫情的准备非常糟糕,他们知道自己的组织动员能力非常缺乏,整个国家无法抵抗疫情……
于是他们干什么了?
于是,他们就开动宣传机器将英国人民洗脑,新冠很弱,群体免疫无敌,从而让英国人民躺平,安安静静接受被病毒反复蹂躏,让英国社会不出现动乱,同时把有限的稀缺的关键的防疫物资和资源留给了英国上层人士。反正,英国中下层人民是耗材,为了维护英国社会表面上的稳定,为了让英国人民继续对未来抱有盲目的信心,牺牲耗材是无所谓的。
你不得不佩服英国决策者的冷血。欧美的状况也是类似。这简直就是人间悲剧。
于是就出现了《上等人静鸡鸡防疫,中产家长和教师已慌》、《他们已经日常准备去死》、《邪教也看不下去了要主张严格防疫了》中的一幕幕社会奇观。
普通的欧美人民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时代的代价。
那么,我们愿意和他们一样成为代价吗?
我们又是否愿意借钱给美国来打击我们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