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时代困境,藏在这8本书里
👆关注并星标豆瓣读书 遇见更多好书&好物
最近有几则这样的新闻:
13岁女孩考满分被老师质疑作弊,补考得98分后溺亡;
某购物平台23岁员工加班后猝死;
某平台外卖员猝死后,公司称与平台无关。
令人疑惑的是,这明明是一个物质丰富、生活便捷、医疗进步的年代。但是,为什么我们依然疲于奔命?
过劳、内卷,我们期待的“休闲型社会”并未到来,却走入了另一个时代的瓶颈。
今天推荐8本纪实图书,侧写这个时代的众生相,揭示现象之下的真实社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在明晰它之后,你会选择沉默、顺应、反抗,抑或逃离?
作者: 黄灯
出版年: 2020-8-1
在疯狂的追逐中,没有人可以容忍孩子的失败,现实强化的高校分层,学生也不容许自己失败。
孩子们的个性、天性和生命活力,被磨灭的无影无踪,他们的面目越来越相似,早已成为工厂的标准化构件。
书中最真切动人的,是一个个具体学生的采访日志。在这些用学生名字命名的章节中,访谈个体向读者倾吐着他们对于高考的回望、对于城市生活的生疏、对于毕业的迷茫以及就业的慌张。
在这些极为细致和具体的生命切片中,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再是二本学生,而是八五后、九零后这一批年轻人,他们所有人。他们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并没有将他们彼此区分很开,反而,成为他们共享的课题。
@袁可可可可燃:时代的裂缝早已圈出了每个人的天花板,我们在市场化的浪潮中东奔西走,有的奋力逃出童年,有的则越陷越深。而在生活的大幕落下之前,无论如何,让我们都选择坚强勇敢吧。
在现代日本,员工拼上性命的长时间劳动之所以能被容忍,是因为《劳动基准法》不过是漏洞百出、有名无实的法律。
从欧洲到美国,从日本到发展中国家,人们曾经期待的“休闲型社会”并未到来,“过度劳累的时代”却开始了。为何生产力在发展,人们却越来越疲于奔命?
荷兰、美国以及日本等国家已经在为解决过劳现象作出尝试。2014年,日本通过《过劳死等防止对策推进法》。那么,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呢?
@茂树:每个上班族都该人手一本,去明确工作与生活的边界,以及“热爱工作”根本不是件值得激烈鼓吹的事,中国的“社畜”或者说“韭菜”,必须明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哪里,这个差距不仅仅是经济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差距,要求更多休闲时间,经营个人生活,是生而为现代人的权利。这本书对中国人的提醒是,永远不要认为工作的不堪重负是一种羞耻,要学会自救。
作者: 田丰 / 林凯玄
出版年: 2020-8
倘若每个人都有意愿且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又会有多少人在花样年华里去三和“混吃等死”?
三和大神是一群被城市抛弃的年轻人。他们干一天玩三天,吃廉价的食物,经常睡大街,十天半月不洗澡、不换衣服。
他们也曾想做一个活生生的人,却成了混吃等死的躯壳。当梦被现实击碎,当希望沦为绝望,“丧”是他们对世界的无声反抗。
@danyboy:打个比方,这个时代犹如一个运行的车床,他们是制造零件时被抛出的碎屑,而我等工薪者就是零件。
作者: [英] 安·奥克利
出版年: 2020-9
“今天的女性被认为有两种选择——外出工作或待在家里。这就意味着留在家里无关工作。
吊诡的是,在工业化世界正朝着每周40小时运作而迈进的时代,女人,她们中很多人每周可能工作至少80小时,则被引导要视家务不是工作。”
十分之九的非职业女性是家庭主妇,十分之七的职业女性也是家庭主妇。
作者采访了40位都市家庭主妇,研究女性对家务劳动的认识、对从事繁复单一的家务的感受,以及她们对不同家务抱持的态度等,并从这些表述后透视家庭内部的结构和分工。
用众多真实口述发问:生为女人,如何不困于持家与生育?
@盐少女:波伏瓦在《第二性》里写道:“很少有任务比家庭主妇的劳动更像西西弗的酷刑了。” 然而这种劳动的价值却被无限看低,甚至根本不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
作者: [法]迪迪埃·埃里蓬
出版年: 2020-7
当我们属于平民阶级时,我们很容易发现阶级的存在。日常生活的艰辛每时每刻都在提醒着他们自己的阶级归属,更何况我们可以看到其他阶级的生活条件与自己的差距。
当我们看到他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与我们是如此不同时,我们怎么会意识不到自己的身份呢?
一部探讨底层民众成长困境的社会批判之作。
从家乡工人阶级民众的生活,女性长辈被剥夺的权利,从大批辍学的孩子,到无法融入校园文化而反叛的孩子,作者思考了社会阶层、学校教育、身份建立等一系列主题,通过梳理不同个体的命运轨迹,剖析了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的“个人选择”是如何被影响、被决定的。
@牧羊的水鬼:一本诚实的自我解剖之书,将个人的羞耻感受(阶级、性向)作为一种社会性病症,来观察我们置身于其中的社会秩序和历史,以及早已高悬于个人命运之上的社会判决。而人生是一场改变自己的劳作,这个暴力的世界,永远随时会击败我们。
作者: 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出版年: 2017-8
日本女性很难实现经济独立,在很久以前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
男女之间的工资差别、女性非正式雇用的比例居高不下、有工作的单亲家庭贫困率为世界之最,这些都绝不是新问题。
直视女性在社会上的生存问题。
目前日本有约300万未满35岁而年薪不到200万日元的女性非正规工作者。在日本,年薪两百万被视为陷入“贫困”状态、需要申请公家补贴的界线。
日本记者说:“她们的“贫困”,不仅是经济上的,而且是教育、资讯等多方面的。我更觉得:还有感情上的,自尊上的;各方面的需要都满足了以后,人才能够做最合理、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
@匡匡:“读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做什么收入都低;无论怎么工作也不能脱贫;从怀孕开始人生就急转直下…”。失婚、丧偶、失业、妊娠造成的职业中断复归困难、职场天花板、单亲妈妈、老年返贫…每种处境、每种身份,都有可能在我们自己身上变为现实。无论结婚与否,女性都得靠自己活下去的时代已经到来。
在生活中,比起家庭更注重公司和工作的人比比皆是,如今他们正大批迎来退休,一旦失去与公司的关联,职场缘断绝之后,他们便会暴露出与世隔绝的的孤独面目。
本书采访主题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
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他们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也不回家乡;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没有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姓甚名谁。
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遗骨认领布告,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他们曾经几乎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夜寻: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类发展了千年,终于从群居狩猎走到一个不需要跟他人建立联系也可以活下去的时候了。大部分人选择孤独生活的原因都是“怕麻烦别人”,在我看来这才是对生命的认真负责,到死也维护了生而为人的尊严。
拼命工作,竭尽全力活到今天的一个个普通人,没有得到回报。这,就是当今日本老人所遭遇的现实。
案例中的每一位老人,年轻时都与你我一样认真工作,做好了退休后的储蓄计划,却从没想过老后生活如此孤独辛苦,甚至失去求生欲望。
“老后破产”问题不只冲击65岁以上的老人,更进一步蔓延至工作人口。经济衰退、收入减少、物价上涨的危机纷至沓来,年轻人就业困难,中年失业的上班族难以再次进入职场……如果不能认清现状,寻求解决之道,那么,不管你现在几岁,都将成为“老后破产”的预备军。
@匡匡:比恐怖片还恐怖的一本书。因为恐怖片不会发生在你身上,但这个会,而且极大可能的会。读得不寒而栗,好几次眼泪喷了出来。可以取名叫“通向老后破产、老无所依的101条道路”。全书出现最多的一句话是:早死早好,一死百了。
留言区一起聊聊你的“时代困境”,并说说你怎样面对它?
编辑整理 | 阿里梅梅来源 | 豆瓣读书
觉得文章不错,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