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拥有了 “被讨厌的勇气”,人生就快乐多了

豆瓣读书 豆瓣读书 2021-04-26
👆关注并星标豆瓣读书 遇见更多好书


你会害怕被人讨厌吗?

大张伟在《奇葩说》第七季中提到过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他说每次他一不开心就看这本书。他曾长期被失眠困扰,靠吃药才能入睡,自从看了这本书,他发现只要“不在乎别人”,就能睡得着了。


蔡康永也在节目中提到过这本书,他说很多人都是因为被书名吸引才买的,但不一定真的读懂了。

最近豆瓣有一个热门话题#我是如何获取“被讨厌的勇气”的,有200多万浏览量和1400多条内容。

为什么我们一方面害怕被讨厌,另一方面又想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怎样才能获得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

购买👆

作者: 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 2015-3-1



01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大张伟在节目中说他觉得“人所有的快乐和悲伤都是因为人际关系。”这句话正是出自《被讨厌的勇气》,也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阿德勒是同弗洛伊德、荣格等齐名的重要心理学家,也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人天生就是一种社会存在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交往,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同时也避免不了冲突和矛盾。因此,阿德勒断言“人的烦恼皆源自人际关系”。

“所谓的‘内部烦恼‘根本不存在,任何烦恼中都会有他人的因素。”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种的关系,孩提时代需要依赖父母才能生存下去。长大独立后,也会建立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阿德勒把人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人际关系分为三大课题:工作课题、交友课题、恋爱课题,这些都是人生课题

“一个个体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人生课题。”


人际关系之所以会带来烦恼和痛苦,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会课题分离,妄加干涉他人的课题,或者被他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而且,往往越是关系亲近的人越容易彼此干涉。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如何避免这种互相干涉带来的矛盾?阿德勒提出了“课题分离”的概念,意思是面对一件事,我们首先要去区分清楚“这是谁的课题”,区分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他人的课题,不去干涉他人的课题,同时也不让他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辨别是谁的课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想一想“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谁来承担后果,就是谁的课题。

比如父母催婚,看起来好像是为了子女好。但实际上无论结不结婚,最终承担这一选择后果的是子女,所以这就是子女的课题。父母催婚或许大多是出自对子女的关爱,但是不是也有可能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和虚荣心呢?如果是后者,那这就是父母的课题,需要他们自己去面对。

人际关系就像一张错综复杂的网,如果不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建立边界感,就会被困在这张网中,剪不断理还乱。书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好像把自己的线和他人的线乱糟糟地缠在一起,这种状态叫“缠绕”,而不是“联系”。

“课题分离不是为了疏远他人,而是为了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线。”

即便真的出于一片好意,但对于别人的课题,我们能做的也只是“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02
一个人不喜欢自己时,就会担心别人也讨厌他

学会了课题分离,再看待“被讨厌”这件事时,就会有不一样的视角。

是的,我们都想被别人喜欢,没有人想要被人讨厌。这里,“不想被人讨厌”也许是我们自己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因此,即使有人不喜欢我们,我们也不能去干涉,因为那是他的课题。

“你讨厌我,与我无关。你喜不喜欢我。我也不在乎。”有了这种坦然的心态,人际关系反而会轻松许多。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是“老板不喜欢我,我要不要辞职”,蔡康永发言时也引用《被讨厌的勇气》中的观点,建议职场新人不要把喜不喜欢这件事看得过于重要。“喜欢有时候没那么重要,来自外界的恶意更不重要,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些被讨厌的勇气。”

其实很多时候,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只是一种错觉,是自作多情,别人根本没那么关注你。

@Ariaaria
慢慢意识到,别人没时间没精力讨厌你。

“被讨厌” 实际上是被自己讨厌 ——自己以为别人在讨厌自己,都是自己想出来的。

那些敏感的、过于在意别人眼光的人,其实骨子里是自卑的,因为他们不喜欢自己,甚至于讨厌自己,所以才会担心别人也会同样讨厌自己。

心理学咨询师王宇在《社交恐惧症》一书中分析:当一个人不喜欢自己时,就会担心别人也讨厌他。当一个人对自己越自恨,就越会在内心谩骂自己;越会把自恨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别人也一定会这样看待自己。

这一点,在大张伟身上或许也成立。很难相信,像大张伟这么成功的明星,也会担心不被人喜欢,也害怕被人讨厌。少年成名,名利双收,坐拥上千万粉丝,被称为人间快乐源泉。即便有那么多人喜欢他,他却对自己还是不满意,不喜欢。

在GQ报道的采访中,他这样评价自己:

“我一直都不够好啊。长得也不好看。”

“我多懦弱啊,看不到结果就不敢去做。什么都放不下,也不知道为谁活着。”

在朋友和工作伙伴眼里,他极其追求完美主义:

“他费尽心思一定要让人喜欢。一旦不如愿,谁也拦不住他自责:为什么不喜欢呢?”

“他极其完美主义。有任何一点不是他想要的,他就纠结、烦恼。”

从心理学角度看,讨好型人格、完美主义、社交恐惧等背后,都是缺乏自我接纳。这样的人有一种错误认知:只有自己表现得完美、成功,才有价值,才能被人接受和喜欢,其实是他们自己无法接受一个不那么完美和成功的自己。

他们的人生就像一场永不落幕的表演,因此活得疲惫而痛苦,就像《社交恐惧症》中描绘的:

“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总是希望别人看到的自己是完美的,幻想被所有人肯定和接纳。

其实这一切根本就和别人无关。他就像一个戏子,有人的地方就是舞台,始终在表演,不能放下对完美自我的执着。痛苦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颗贪恋的心,如果不能放下被所有人肯定与认可的幻想,注定无法拥有平静的心情。

《社交恐惧症》

购买👆
作者: 王 宇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 2021-2-1

03
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如何获得被讨厌的勇气?

按照阿德勒心理学的主张,首先我们要放弃寻求他人的认可。因为我们没有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如果你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才能活得自由,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人生。

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的大张伟,终于不那么在乎别人了,当他放弃想要让所有人喜欢的想法,学会自己喜欢自己,也就没那么焦虑了。


而这一切,都要从自我接纳开始。在豆瓣话题中,许多网友也提到了自我接纳。

@饮水少年
所有的刻意讨人喜欢,在本质上都是压抑自己,只有深深的喜欢自己欣赏自己的人,对自我价值有坚定认识的人才不会惧怕被讨厌。越是不怕被讨厌的人,反而越活得又美又恣意,自我认可度越高,与其看上去八面玲珑,还不如好好做自己,做真实的自己,也许反而会收获真正的友情。没有被讨厌的勇气,我们将寸步难行,因为没有任何人会获得所有人的喜欢。

《被讨厌的勇气》中有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

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即使取得再大的成功,得到再多外界的认可,他的内心也是不幸福的。

因为“真正的自信并不是来自外在的成功,而是来自内在对自我的肯定与接纳。”

一个底层自信、喜欢自己的人,就拥有了强大的铠甲,也会迎来闪闪发光的人生。


-END-

作者 | 草草


参考来源:
1.《被讨厌的勇气》
2.《社交恐惧症》
3.GQ报道:《大张伟:放弃了朋克,倒更像个朋克》
4.豆瓣话题:我是如何获取“被讨厌的勇气”的

■ 往期精选



觉得文章不错,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