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 | 古典班12月18日午餐会
参与人员:
中学方向:王欣蕊、廖德隆、于梦姝、王奕琳、黄亦陈、蔡千千、孙怡宁、马巧蓉、赵雅琪
西学方向:景蓝天
主持老师:董珊
记录人:景蓝天
古典班12月18日午餐会
2020年12月18日,北京大学古典语文学项目午餐会在人文学苑哲学系229教室举行。本次午餐会由考古文博学院董珊老师主持,参与同学包括来自中国古典学方向的王欣蕊、廖德隆、于梦姝、王奕琳、黄亦陈、蔡千千、孙怡宁、马巧蓉、赵雅琪和来自西方古典学方向的景蓝天等10位同学。
董老师首先分别了解参与午餐会的同学们的基本学习情况。进而,董老师和同学们讨论了古典学培养的重点和用力方向,董老师提出,古典学训练的重点就在于语言和文字的基本功。
进而,董老师和同学们讨论了古典学学科的特点和研究重心。古典学是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核心,而古典学的核心又在于语文学。语文学是关乎理解力的学问,要准确地理解他人,进而反观自身并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董老师认为,古代语言文字的研究中,最重要的就是辨清语言事实、准确理解文本。现代汉语语言事实是相对清晰的,然而,古代汉语的语言事实目前仍有许多不清晰之处。这项关于事实的研究是有客观标准的,不能根据当下的需要作任意阐发。我们需要在尽量准确理解古人的意思之后才能进行一些谨慎的判断和阐发。
董老师对同学们的学习也给出了许多指导。对于阅读经典著作,董老师建议同学们重视文本内部的阅读和研究,而不能只满足于停留在外围通论。老师强调对于传世文献的阅读和熟悉,并且详细地为同学们讲述了一种阅读方法:以《诗经》为例,首先要熟悉词形演变,达到能够从头到尾“读下来”的地步。老师提醒同学们,虽然现在工具书很方便,但是不能只依赖电子工具,也需要熟悉纸本工具书。阅读《诗经》,可以先查询《说文解字》中《诗经》的所有韵脚字,这样就可以了解上古音的基本情况。大致了解古代音韵的同时,进行字形的拆解与分析。对于读文本不懂的地方,董老师建议同学们先查《说文》,再查询各类注疏。从语言文字层面上理解文本、自主进行探索是更重要的,而不是直接参考古人或今人的解读。只有通过自主的探索,才会有真正的发现。
对于选课和学习不同门类知识,董老师认为同学们可以在考虑先修条件后主要遵循自己的学术兴趣进行学习,不必畏惧没有基础的课程。有同学提出难以了解文史哲其他领域知识的困难,董老师提示了一种“破解方法”:同学们要勇于“快速上手”,不畏惧自己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如果聽不懂,要有“知恥而後勇”的態度)。他解释道,古典学的核心在于语言,我们无法预料语言中会出现什么内容;当语言功底足够过硬,就可以更快速地进入其他领域的语境。同时,董老师也建议同学们关注人文学科的“目录学”类的著作,来加深对多种领域的了解。
董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了一些书籍。阅读《说文新证》有助于理解前辈学者们古文字学研究的范式和方法。董老师推荐《金文形义通解》等书籍帮助感兴趣的同学了解字形。
董老师具体介绍了一些学习古文字学的方法。对于学习字形来说,老师鼓励大家拿出干劲,像背单词一样地集中时间地记忆,通过增加自己的阅读经历,迅速建立起直接阅读拓片或原始材料的能力。无论是对于甲骨文、金文,董老师鼓励同学们首先根据自己的兴趣建立一个小范围的知识系统,再把新知识与自己熟悉的知识进行比较,再一一通过反复记忆攻克难点。董老师也给大家提示了小技巧,比如在学习金文时,可以“拆分部件”,自己按照理解制作“偏旁表谱”。同学们可以研究每个部件是否做过声旁、在哪里出现等问题,以此训练自己对字形的掌握。董老师鼓励同学们自觉摸索成为“查书高手”,积极训练自己查书的能力,还给出了训练自己的一些方法,比如:查询从来没有做过部首的字;思考自己要如何编排一本最好用的字典等等。
最后,董老师再次强调了对原始资料的广泛和反复的阅读,并指出语文学是古典乃至于人文学科学术的核心。
本次午餐会中,董老师以深厚的学术积累和丰富的个人经验,不仅和同学们讨论了对于古典学学科和学习方法的整体理解,也为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具体而有操作性的学习指导,并且一一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同学们的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