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韩字节有感

2016-06-01 薛船长 薛船长在上海


【本文作于2015年10月10日,薛船长认为没有文化支撑的对外扩张是虚张声势,没有文化输出的外贸,是无本之木

昨天是台湾假期可以理解,双十节补休,怎么韩国也是假期,一查10月9日是韩字节,顿时觉得是很无厘头的节日,无疑文字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但也是一种载体,承载的是文化,是历史。

若仅仅是强调文字的沟通工具作用,那是没能摆脱动物属性,是没文化的。

也不过数十年前,韩国有文化的人必须会写汉字,因为韩文是说的,是人都会说话,会说话不能说是有文化,要有文化必须会写,写下来就是汉字。1882年壬午兵变期间,张謇与金允植乘“威远”兵轮前往朝鲜的途中即曾多次笔谈,中、朝人之间是直接可以用笔交流的

这一幕是多么熟悉啊!1929年,民国政府要废除中医,全国各地的中医聚集上海开会反对废除中医,开会时傻眼了,广东人听不懂上海说的,上海人听不懂福建人说的,其中有留洋的,搞得中国人之间交谈必须用英语,开会的结果,变成了写会了,方块字的力量果真强大,民国政府的废除中医案果真叫停了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越南,拼音文字的确是有其优势,汉字入门很难,越南推广拼音文字时,据说有的村花了三个月就消灭了文盲,用汉字是绝无可能的,特别是繁体字、文言文时代,掌握文字的确不容易,即便是晚清,识字率1%也不到。

周边国家废弃汉字乃至去中国化,是与清未国家贫弱有关,其实民间是不弱的,根据朱维铮的研究,中国的GDP直到清未一直是世界第一的,是社会动员力量弱,与清代是少数民族政权直接相关,一直到皇帝退位,大清皇帝就没敢象唐、宋、明朝皇帝一样下发勤王诏书,号召天下勤王,因为民间武装成为合法武装后,羸弱的八旗兵是制约不了的,很可能会影响皇权,所以即便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打进来,宁可逃跑都没敢进行全国总动员。

周边国家包括中国都反思中华文化是不是过时了,追求去中国化,其结果就是韩国、越南的拼音文字的建立。

其实数千来,中国对外都是柔性扩张,认同中华文化的,是可以加入中华的,成为宗籓关系,中华文化数千年来,吸引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得到最广泛的认同。其实,在清代对儒家经典是有歪曲的,与今天的于丹讲论语的歪曲(故意舍弃)是一样的。因为清代是少数民族政权,不敢强调儒家经典里主动,积极入世的一面。

近几十年大陆强调儒家统治阶级工具的一面是有失偏颇的,而且丢掉了传统文化,社会上难以找到鸿儒了,孔子学院由于没有鸿儒,也失去吸引人的,同化人的,塑造人的最本质的东西。

事实证明,儒家文化是有生命力的,也能够与现代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台湾、新加坡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已去中国化的韩国与越南,已不认识他们的祖辈了,改变一个民族,只需两代人而已,特别是越南,研究越南的历史,必须要到中国来研究了。

随着时代发展,教育的普及东亚地区人民教育程度的提升,用不着象数十年前利用拼音文字来扫盲了,人民完全可以学好汉字,寻求恢复越南、韩国汉字,其实,应是国家的重中之重。

对国人来说,读过儒家经典的人,与没读过的人,是不一样的,我惊诧,老师竟然可以不读《论语》。儒家经典,指导着我近年的处事原则: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2]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3]



[1]《论语里仁》

[2]《论语学而》

[3]《论语学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