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任公《李鸿章传》

2016-06-27 薛船长 薛船长在上海


【人物传记难有出《李鸿章传》之右者,前天与上海大学一位教授聊到深夜,也谈及这本书,本文只是随手一记而已】

尽管以前课文里选有梁启超的文章,但是读他的著作是第一次,读完后,发自内心敬称任公。从政坛退出,学问又做得一等一的,只此一人了。百度了一下,他的9个子女,个个人中翘楚,太了不起,我觉得更了不起的,儿媳妇还很厉害。

   我想任何研究李鸿章的人,不会离开这本《李鸿章传》吧。


   这本书前面是白文,后面是译文,任浩之翻译。KINDLE上还有免费版的下载。还是看译文舒服,但是精彩处,必须对照白文。白文真是精彩,常常聊聊数语十分传神。

   李鸿章刚去世这本书就写出来了,可称为巨著,虽然白文仅128页。

   1、有人说李鸿章是大清朝的裱糊匠,我读后觉得李鸿章太孤单,第十二章拿李与伊滕博文相比时说“但日本之学如伊藤者,其同辈中不下百数,中国之才如鸿章者,其同辈中不得一人,则又不能专为李咎者(不能把错归结到李鸿章一人身上)”,李鸿章的孤单主要不是他自己造成的,全书最后一节说,‘举朝二品以上大员,五十以上达官,无一人能及彼者,此则吾所敢断言’。二品以上大员的任免,非李鸿章所能控制的。

   书中第六章说李鸿章的失败,一半是自己造成的,自己的原因里,一半是用人失当,另一半是见识不够。我觉得用人失当里,过于任人唯亲,唯老乡。身边不是没有能人,但都没有提拔到关键岗位上,比如容闳仅比李鸿章小5岁。

   2、书一开头,论述越是古代权臣越多,越是近代权臣越少,原因有二个,一由于“教义之侵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其实,我觉得主要还是由于儒家思想的教化过于深入,忠君爱国深入他们这批读书人的骨髓,包括曾、左、张哪怕再权倾一时,也不可能有任何谋逆之心。当然成书时间较早,袁世凯还没有成大气候,相比较,袁世凯只中过秀才,不算真正的读书人,最终做乱臣贼子。当然,左虽说仅中过举人,但是死后谥号还是文襄,是真正的读书人。

   李鸿章的确没有能真正主宰中国的命运有客观原因,但是哪个卓有成就的政治家不是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主宰国家命运的权力实现抱负的呢,德国俾斯麦、英国的格莱斯顿都是这样(书中译作格兰斯顿)。

   李鸿章有多次机会争取到自己的舞台,戈登在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就劝过李搞独立王国,“除非君自取之,握全权以大加整顿耳,君如有意,仆当执鞭效犬马之劳”,把他吓得够呛,“瞿然改容,舌桥而不能言”。后来李鸿章任两广总督时,真正有机会搞独立王国,当然那时他已耆耆老矣了。

   3、李鸿章搞实业失败在于官督商办。书中一句话,今天听来还是振聋发聩啊“中国人最长于商,若天授焉。但使国家为之制定商法,广通道路,保护利权,自能使地无弃财,人无弃力,国之富可立而待也”。就是制定法律,保护权利。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还差得很远啊。

   相比较办实业,还得靠张謇的那一套,直到今天也没落后,甚至今天很多企业管理水平还达不到张謇时代。   

   4、李鸿章外交上失败,直接导致甲午战败。李鸿章若在甲午之前死了,可称为千古一伟人。毕竟文做翰林,武打败太平军,又搞了洋务运动,建了很多近代化工厂,创建海军,太了不起。朝鲜政策不清晰真是遗恨,这也是裱糊的结果。若早早地采用张謇的朝鲜六策,使得朝鲜郡县化,与日本争斗中可抢得先机,直到日后战败,沦落到只能在各大国间耍小伎俩,反被人玩弄,落得身败名裂。

   第七章记载有督抚在甲午战后向日本讨还被日本俘虏的广丙轮,说这舰属广东,这次战役与广东无关。这代表着各省疆臣的普遍思想。感叹“若是乎,日本果真与李鸿章一人战也,以一人而战一国,合肥合肥,虽败亦豪哉”。

   5、李鸿章做事极其干练,案无留牍,门无留宾,生活规律,这么高效率的领导人,今天官员也难得一见。

   看完这本书,让人想看更多的梁任公的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