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官员如何排座次

2016-07-27 薛迎春 薛船长在上海

    有朋友在人大上班,很清闲,笑称一年就干一件事情,开人代会时放座位牌,就这一件事情还经常放错。

    其实,当今的座位牌倒还好放,大致按干部级别放即可,古代可完全不是这回事。

    文尊武卑,地位相差约4个品级,也就是7品知县的地位与3品武官相当

比如晚清重臣刘铭传,很早就加恩赏头品顶戴,后当了补授直隶提督,相当于北京军区司令员,一品大员,是武官中的最高军阶,没法再高了,但他不干,闹啊,那是武官,终于获得承诺推荐他当甘肃巡抚[1],哪知阴错阳差没当成,回家当乡绅。乡居十几年后,1883年才出任首任台湾巡抚,为台湾建设作出卓越贡献,巡抚是二品官,若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还是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才是正二品。品级比直隶提督要低。

另一个原因是荫封官(世袭官),或者赏官,只允许荫封或赏武官,荫封有点类似于今天的顶替,儿子承袭父亲的职位,只许武官世袭[2],绝不允许文官世袭,古代文官是不许拿来封的,比如绝不会赏巡抚的儿子一个县令当当。

左宗棠当巡抚骆秉章的师爷时,没有品级,一个二品总兵找他没有请安,左宗棠大怒:武官见我,无论大小,皆要请安,还上前踢了一脚,又拍着书案骂道,忘八蛋,滚出去!当然后来惹祸上身。

所以看今天,郭伯雄的儿子当将军,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前主席的儿子当县委书记(嘉兴市),是很令人侧目的,看看今天的主席就知道了。

 

文官中,并不完全按品级排序的。

晚清海关税务司长赫德就有记述:三人穿戴华丽,品级最低的那位官员帖子上是白顶子,他是六品官,下一位戴无花纹的镀金顶子(七品官),但由于他是知县,地位应在白顶子的官员之上[3]

清代的县令是朝廷命官,也就是由吏部任命的,放在今天副省级干部才是中组部任命的,政令不通的一大原因正在于此。所谓县处(团)级与县委书记完全不是一回事,县委书记权力远超过去的县令,自古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现在的县委书记完全可以灭草民全家,哪怕你是亿万富翁。很多正厅局级干部地位远没有县委书记高,如某县委书记改任省科协书记,地位是上升到正厅局级,她自己以及所有人都认为她是降了。有熟悉内情的人说,省人事厅,有的副厅长天天干的就是签字报销几支铅笔之类的事。现今的体制下,省一级下属的行政部门纯属多余,比如省海事局、省检验检疫局、省人事厅之类的,纯为养官而设的。

据说上海市厅局级干部就有两千多位,处级岂不有好几万,整个清朝的文官队伍也仅有六七千人,武官两万多人

今天还复杂在于企业干部、事业单位干部,与行政干部完全不是一回事,而都有相应级别,完全乱套了。

中国传统上是讲究名正言顺的,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今天实际上是很乱套的干部体系,繁文缛节远甚于清代,先看党内职务,再看行政职务,同等看任职早晚,效率低下在情理之中。



[1]甘肃巡抚大多时候由陕甘总督兼任,1884年才新设装甘肃新疆巡抚,刘锦棠是首任巡抚。

[2]清代是降袭,也就是下一辈承袭的爵位低一级。

[3]《赫德日记》海关出版社,P8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