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童话般的自贸区与航运中心

2016-03-14 薛船长 薛船长在上海


【按:本文写于2015年1月,看完哈哈一笑就完了】   

     据说自贸区搞得各方面都不满意,领导很着急,有智囊问我看法,直言不讳,势如明朝晚期,任何改革都推进不下去的,眼看着一步步走向深渊论谁也无能为力,何况最高层还不想去推动呢

1644年,眼看着李自成要进北京了,连迁到现成的都城南京都做不下去,中国幅员辽阔,皇帝不需要死拼,只要逃跑就行,先前有宋朝为例,连后来的民国也大抵如此。但是崇祯还是坐等灭亡。

明朝晚期面对的是两百多年积累下来的、先前若干年行之有效的制度,而如今面对的是最近十几年暴发出来的、从未发生过正面作用的行政立法。亲眼所见,些许细微变革比如海员两次体检,总理推动都没用。为什么?相关行政立法没有明言废除,随时可以拎起来说事。为什么要与总理对着干?给海员体检的 上千卫检员工的饭碗怎么办,这点活全国所有二级以上医院都能干,员工好说,领导怎么办?就如清代的詹事府,上百年都没有太子了,教育太子的詹事府专门就是来养人的,养人大家意见也不大,那么多拍手党不也养着嘛,只是别害人啊。

1、搞航运中心的目的是什么。

为税收?为GDP?好象都不象。中国境内的服务产生的收入要纳税,各地建航运中心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国内运输,而是为国际运输。然而出口货物跨越船舷之后的服务不属于中国政府征税范围,是进口国征收的,中国又不征收运费税,进口货物价格里含的运费是交纳增值税的,你建不建航运中心,这块税收本就少不掉。为GDP也不靠谱,出口离开船舷后产生的产值本就不算中国的GDP .

为了金融、保险、融资租赁等衍生品生意也是无稽之谈,后文有论述。

为了促进就业?别做梦了,西方讨好选民那一套我们不搞。航运业的民工倒不少,这一辈该如上一辈一样进国棉几厂做挡车工、机修工,或者如祖辈做包身工的年轻人,大多进了货代公司做单证。两三百人的集装箱货代公司不算大。工资也不高,大多白领比送快递的蓝领工资低多啦。

2、搞自贸区的目的是什么。

自贸区不搞成租界,不搞成治内法权(与治外法权相对应),没有意义,只能是玩玩概念,没有实际意义。小修小补已无济于事。

摸了几十年石头了,还需要探索吗?自贸区存在的目的应是照搬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并探索全国推广的路径,假装摸石头是本末倒置。

3、自贸区目前搞法失去了让众多灰色生存公司的漂白机会。

众多国际大班轮公司在上海都是以船舶代理或者货代形式开展工作,也就是上海是不存在租船公司的,为什么不能象所有发达国家一样,合理、合法地在上海做生意呢?租船公司在上海没法注册、没法经营、更没法纳税。外汇管制,在对外收付那么好的情况下都没放开,难道指望在美元回流的大背景下放开吗?竭泽而渔的税收制度让人敬而远之。

经纪公司也是如此,上海有上千家做着经纪生意的公司,注册过的只有寥寥数家,烦不过。

有人会说,目前这样做也蛮好,灰色生存也不违法。直到一天,一家证券公司找我,你们做得还不错,要不要试试新三板,我一解释业内如此生存状态,立马打住。呵呵,境外公司是上不了国内新三板的,在这种状态下,能产生上海的“马士基”吗?

4、要直面国际航运业在国家间用脚投票的现实。

国际航运提供的服务全部是在中国国境之外,所以做这块生意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做。中国出口货绝大多数FOB定舱(外方派船),进口货越来越多的CNF定舱(外方派船),连买巴西、澳大利亚矿都大多成了外方派船。失去航运控制权的对外贸易,风险如何足以写成长篇巨著,国内贸易企业只能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航运业的本质,你只能对从业的员工个人收入征税,对生意环节不能征任何税,对公司只能征收极低的所得税才能留得住公司

有的领导对上海的巨量吞吐量及数十亿的利润沾沾自喜,这是来源于地理垄断,剥夺进出口商的选择权所获得的超额利润,你竞争力没有得到提升

5、自贸区为什么金融玩不下去?

叶檀说,中国现在的信用体系配得上做金融吗?目前的司法现状下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生意都保障不了,欠债要不要还钱都成了问题,那么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交易何从去保障

我无论如何想不通的,海事法院不涉及任何刑事案件,所以不存在刀把子的问题,也很少涉及行政案件,基本都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案件,为什么就不能把裁定权交给法官?本以为自贸区是契机,因为中国不缺能成为优秀法官的人才,一些毕业于欧洲大学,打了半辈子涉外官司的法律精英,身家富有,心智成熟,经验丰富,也愿为国奉献,年过50也不想在第一线做律师拼搏了,愿发挥所长做裁决。但这条路是被堵死的。

其实89年之后,体制外的精英是进入不了体制内的,象著名作家王蒙当文化部长,那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干部提升必须科级多少年,才可以升副处,多少年才可升正处,体制已僵化,靠僵化的官史能做什么事呢?明白体制内有有识之士,但往往坐冷板凳。

6.极低的资源配置效率

领 导对城市与港口的关系定位严重不清,港口与城市可共生共荣,且不说欧美市民饭余到码头散步,国内连青岛码头也是在城市中心,干干净净的码头让人印象深刻,我们去机场怕堵车还绕到码头里面走。上海竟然说件杂货效益不好准备放弃,这是港口装卸业中对工人技术要求最高的行业,上海做了一百多年了,放弃容易,重新 捡起来,捡得起来吗?何况做集装箱,谁能保证一直赢利?做件杂货倒是赢利一百多年了,只是有时很微薄。

急功近利的GDP与吞吐量考核会使城市误入歧途。

 

码头投资本就是投资大,回收期长的行业,一个码头建成至少可用50年,然而宝山码头只用了14年就废弃!说是要搞房地产。浪费了三十多年的资产使用期。哪条船只用5年就拆掉会被人骂死,宝山码头的拆掉该不该骂呢。

7、廉价必须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昨天去开一个关于船员的会,结果开成了社保问题专题会,一个99%的人都违反的法规,显然是法规出了问题。都知道船长工资是四万多,谁去按4万多去交社保、交个税?连按最低标准交都交出矛盾重重。时寒冰早就预测,按道理经济放缓情况下应减税,但中国不可能减税,加税也不敢,但会加费。实际恶劣程度还要超出他预料,连续三次调高燃油税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我感觉本质财政已被玩得破产了。没办法做任何减税,包括大家心知肚明的不该征的海员收入所得税。那么多刚性的支出没法减少,各地的教师已在罢课,还要还巨额的两项债:养老债与污染债。

连水手的来源都已枯竭,我建议低级海员拓宽外籍劳工上先行一步,也不知道领导们听懂了没有。

拿海员劳务来说,国外船东只考虑我付出了多少钱,中国人比别人贵,那我就选菲律宾人、波兰人,乌克兰人。玩朝三暮四是行不通的,什么老板付出了14000块,员工名义工资1万块,实际到手7000块的数字游戏没有意义。社保直接成为扼杀整个行业的凶器,海员劳务路越走越窄。所有行业何偿不如此?

廉价的政府服务需求与高昂的供给成本矛盾不可调和

8、为什么改革改不下去?

有个金融业的朋友对我讲起一个事情,听得一愣一愣的,现在的内贸船都加免税油,有的还约好送油上门,所以他们效益不错,我不以为然,哪个内贸船东为上市,又在编故事了,合法的编编算了,非法的故事也敢编!

后来一了解还真有这回事,自打海关缉私警察编入了海警,据说缉私警察就消极抵制,值完班就回来,走私船看缉私船一走,马上跟进。犯罪风险也小,走私普通货物取消死刑是社会一大进步,中国没有不得假释等刑罚,所以即便抓住判无期,也就顶多十五六年就出来了(此为本人猜测)。

想来燃油走私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有人说那是非法的,那三次上调燃油税就合法吗!若没有赖昌星的走私石油,今天浙江蓬勃发展的化纤行业岂不早早地被两桶油扼杀在襁褓中了。有人说,那对不加走私油的企业岂非不公平。我觉得为何非得回到共同贫困的老路上呢?至少一部分企业免遭两桶油、税务总局、发改委的荼毒。

其实,改革的矛盾本质是人的问题。

我骂得最多的港口边防,从没有任何正面回应,其实,傻瓜都知道现今不该存在,边防兵倒好办,问题是数千边防官往哪里去?

地球人都知道计划生育早该废止,领导又不傻逼,问题是二十几万计生干部怎么办。

都知道出口商检没有用,但就是废除不了,数千出口商检干部怎么办。

都知道需要朱镕基来大刀阔斧地来下岗,因为没有朱镕基了,所以只能坐等完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