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楼市在可见未来会崩盘吗?

2017-02-08 国诚资本

↑↑↑ 点击上方「国诚资本」关注我们↑↑↑ 

网上各种“崩盘”预言甚嚣尘上。百度一下“2017+崩盘”,124万条搜索结果奔到眼前:楼市崩盘、股市崩盘、债市崩盘、汇率跳水……


“崩盘”之说已流行多年,崩盘论者吃准早晚会崩,到时就可显出自己的“先见之明”,听众却深受其害。1989年北京黄金地段商品房单价突破2000元时,就出现“房价有泡沫”之说,那些等着“崩盘”再下手的市民,向谁控诉?


春节过后第一个工作日,央行在净回笼700亿的同时,上调逆回购和常备借贷利率(SLF)。联系到节前上调中期贷款利率(MLF),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意向明显,“加息周期”在望。但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多个加息周期,指导思想从来没有变:在通胀可控的前提下,通过注入流动性来维持增长速度。

 

讨论房地产走势的文章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篇,它们的论据基本都对,所引日本、香港楼市的动荡都是史实,结论每每让持币待购者心生希望。


土地财政、流动性泛滥、开发商贪婪、消费者从众……这些与高房价相关的因素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有一件事却极少有人提及:商品房是政府回笼货币的大杀器。

 
中国经济问题的轴心
 

前苏联及中国从根本上排斥“资产阶级经济学”。甚至不承认一般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将纸币视为“劳动券”。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在社会的公有生产中,货币资本不再存在了。社会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给不同的生产部门。生产者也会得到纸质凭证,据此从社会储备中取得与劳动时间相当的消费品。” (这个概念是马克思从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R·欧文 “批判地继承”来的。)

 

“纸质凭证”是劳动者付出劳动数量及质量的凭证,用于换取生活物资,成为在劳动者之间分配个人消费品的依据。

 

比如在工地搬砖,每搬100块发一张“纸质凭证”(此谓发放),每张凭证可在食堂换一个烧饼(此为回笼)。

 

“劳动券”的发放与回笼是政府经济管理工作的“轴心”。

 

听起来很“民科”是吧?但这套办法行之有效并且影响深远,至今仍是理解中国经济问题的关键。


竖起耳朵踩油门
 

“踩油门”时要听发动机的声音,投放“劳动券”(供应即货币)要关注M2(早期注重控制现金——M0,后来关注狭义货币的供应量——M1,近二十年关注的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

 

1991年到1996年,M2增速一直处于高位,其中1992年、1993年、1994年分别为31.3%、37.3%和34.5%。到1996年末,M2达到7.6万亿,超过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1997年到2003年,M2增速维持在20%以下,其中2000年仅为12.27%。

 

2004年到2012年的走势则不太好看:2007年到2008年M2增速一直在提高,GDP增速却降了下来,2009年M2增速突增至27.6%(著名的“四万亿”),但GDP增速仅在2010年小幅上扬就又调头向下。

 


1991年至2016年这四分之一世纪,M2从1.9万亿增至155万亿,25年累计增长79.3倍,年均复合增长19.2%。同期GDP增长32.8倍,年均复合增长15.1%。到2016年末,M2达155万亿,为同年GDP的208%。

 

中国M2/GDP这个数字,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是最高的。截至2015年末,美国、日本分别为0.69和1.84(美国M2的统计口径比中国小,日本则与中国较为接近)。


“笼中猛虎”未能伤人

“劳动券”发放凭的是胆略,回笼靠的是本事。


新中国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要大干快上,劳动券难免超量发行,于是“烧饼”不够了。


怎么办?凭户本、粮票定量供应。谁说毛时代物价不涨?烧饼要“劳动券”加粮票才能换,实际上是变相涨价了。


凭票证定量供给保障了生活物资的公平分配,但老百姓拿着钱买不到东西总不是好事儿。


办法之一是用高档商品把劳动券置换回来。1961年初,陈云估算商品与购买力的缺口有30亿左右差额,提出“要摆出几样自由买的东西来卖”,史称“高级时代高级糖”。


以上说的是“商品回笼”,除此之外“储蓄”也被做为“回笼”。但储蓄只是暂时减缓了购买力的释放,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百姓存在银行里越聚越多的存款被视为“笼中猛虎”。如果集中取出消费,将造成物价大幅波动。


M2增速与GDP增速的差值可通俗地解释为“印钱速度超过生产”,对物价必有影响。但实际情况是:尽管“蒜你狠”、“煤超疯”、“猪坚强”等局布价格波动此起彼伏,CPI指数却维持在低位。



 
“砖头瓦块”制服“猛虎”
 

多发了那么多货币,物价却没有飞涨,钱都去哪儿了?这要从朱镕基任副总理兼央行行长说起。

 

连年超发货币造成严重通胀,朱镕基任副总理头三年,一面紧缩信贷一面“开仓放粮”平抑食品价格,但CPI依然高企(1993年、1994年、1995年分别14.7%、24.1%和17.1%)。这还仅是统计数据,老百姓的感受更不用提了。


1993年朱镕基初任副总理及央行行长之时,诞生不久的房地产市场出现局布过热,他曾以铁腕迅速扑灭海南、北海、惠州等地的楼市泡沫。


但在后来,他却对房地产市场寄予了厚望。


据王石回忆,1997年11月朱镕基到深圳视察,听完汇报后聊了几句“题外话”,是关于取消福利分房、开放金融市场和消费信贷,房地产行业能成为支柱产业。


“我两年内一定要把住宅行业促成支柱产业!”朱镕基说。


朱镕基没有公开说的是,房地产还是回笼货币的“大杀器”。


他任内没少发钞票,在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商品价格却非常“低调”。在他离任的2003年,CPI仅为1.2%。

 

蓬勃发展房地产业带动了上下游50多个行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同时大大提高了货币回笼的效率,防止了消费品价格的暴涨,创造出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奇迹。


朱镕基离任前曾对楼市过热的风险提出警告,但十几年来中国经济一直没有脱离他开创的模式。


2016年,M2比GDP多增加近10万亿(分别增长15.73万亿和5.85万亿),而这一年全国商品房交易总额刚好也是10万亿!


别忘了,中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

意识不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与美国、日本的本质区别,对经济问题的讨论就成为空中楼阁。


比如房地产市场,为什么中国可以通过商品房回笼货币?


因为土地是公有的,土地成本占房款三分之一,相关的数十项税费合计约占房款的二分之一(包括但不限于营业税、所得税、土地契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房款的六分之五回流入各级财政。


再比如,在讨论楼市崩盘时,政府在哪里?


假如楼市崩盘(以短期内房价下跌50%为标志),三百六十行不会独崩房地产开发这一行,整个中国经济大厦都会倾覆,政府怎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呢?


2016年,中国财政收入15.9万亿,国营企业总营收45.9万亿,出让土地收入3.7万亿,外汇储备3万亿美元……手握天量资源,而且不会像多党制国家那样受议会限制、被在野党掣肘,必要时什么招数都可以使出来。


政府有意愿、有能力阻止楼市崩盘,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楼市不可能崩盘。#涨得时快时慢而已#


文章来源:水木然  作者:Eastland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不代表国诚资本立场。我们尊重原作版权,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国誉九州 诚赢天下」

ID:guochengziben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