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2020 ASLA城市设计荣誉奖|李中伟: 广州永庆坊微改造​​是一个有趣的“意外”​!

建道ArchiDogs XIN的景观图志
2024-08-30

本文转自:建道筑格ArchiDogs

ASLA 2020

城市设计荣誉奖Lab D+H

永庆坊:城市微更新  Yongqing Fang Alleyways:an Urban Transformation主创景观设计师:李中伟,林楠设计团队:林淼,崔荣埈,梁宗杰,钟惠城,朱宜嘉,蓝浩 ,张家茜,樊彧菲客户:广州万科广州万科团队: 程国炎,李婷婷,陈嘉健建筑团队:竖梁社,南沙原创摄影师:存在建筑苏哲维,王左,吴嗣铭

在广州的两街区尺度的地块上,区分传统与历史是设计面临的挑战之一,此外还有非常实际的城市基础设施问题。从城市空间出发的景观设计对于非法或坍塌的建筑进行选择性拆除,在密集的街区内为公共活动开辟了新的空间,同时也为新的道路、水景提供了可回收材料,从而保留了旧建筑的特点和它们所在的社区。新的排水和电系统隐藏在连续的石头边缘之下,柔和的灯光照亮了从露台座位到屋顶庭院平台的路径。永庆访景观项目以精心的材料选择和深思熟虑的干预,证明了在微观尺度上做出的选择能够为更大的城市设计决策提供依据。

—— 2020ASLA组委会奖项评语

访谈|李鑫然,Kevin


People

人物素描

李中伟|Zhongwei Li

执行合伙人,创意总监(上海)
景观硕士,美国景观设计师学会会员

李中伟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并获得景观建筑和城市区域规划硕士学位。多年的先锋事务所的实践经历使中伟成为了坚实的城市主义实践者,并对城市的地脉肌理以及市井文脉有着持续的关注。这也因为中伟的景观项目大多位于城市的腹地,关注并致力于用公共空间的方法解决高发的城市问题。作为 Lab D+H 的联合创始人以及上海事务所的设计创意总监,近年来中伟领导的团队多次获得国际奖项如 2020 年 ASLA NATIONAL AWARD 的荣誉奖等。同时,中伟也是上海交通大学的设计实践导师。


(以下采访中李中伟均以“L”代替)

01

永庆坊是一个有趣的“意外”?

█  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奖 ASLA刚刚公布了今年的专业奖名单,恭喜Lab D+H 获得了城市设计类荣誉奖!

L:谢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Lab D+H早在2016年就主导设计了广州永庆坊改造项目中的公共景观,这个项目今年获得了包括ASLA城市设计荣誉奖在内的多项行业奖项,您如何看待景观业界对于这个项目的关注?

L:对于一个景观设计师来说,我觉得这个项目是一个有趣的社会试验。建筑拆除材料的堆积,大量的涝灾的历史,原有的原住民并没有搬走,新的居民的融入以及社会空间的重塑。这个在理论上不断被假设的设计前提在一个真实的项目上出现是一个有趣的“意外”。

而就是因为这场意外,才给与景观设计师一个机会去将社会平权,材料回收,雨虹处理场所营造以及文化记忆的重塑在一个狭窄的巷道中试验。这个孤本试验也告诉了行业微更新在景观层面是可行的,不仅仅是理论研究上,也在于真实的项目实践上。


█  永庆坊改造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L:我觉得关键在于尊重,如何尊重现有居民的生活方式,如何尊重已有的材料,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让所有人在同等尊重的情况下“共生”是其中一个因素。另外就是甲方的跟进。永庆坊刚刚建成的时候其实效果很糟糕,由于开业时间,大家对于景观更新的不了解,建成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很多的乌龙。但是由于最后我们和甲方程国炎先生的共同努力,项目最后终于按照图纸一五一十的建成,才有了永庆坊的今天。

永庆大街 © 摄影 张超《建筑学报》2016年第12期 


█  与曾经工作过的事务所JCFO一起站上ASLA“领奖台”是怎样的感受?

L:宾大毕业后,我曾经在纽约的JCFO工作。离职后也曾经担忧过再也不会有更好的平台能够做到可以实现自我的项目,也无法在拓展景观行业的边界。没想到之后几年的工作像是一场冒险,虽然没有挣到钱,但是仍然没有忘记初心。我们还在实践,还在拓展行业的边界。

在美国工作时

█  这次ASLA获奖受到认可,有哪些特别要感谢的人?

L:要感谢国炎在项目最危险的时候不离不弃,当时就算是断了一条腿还在现场奔走彻查,并将设计一五一十的传递。感谢林楠、梁工和团队让这个项目走过最糟糕的时候把设计的细节一点一点的落地。

感谢栗茜和建道新媒体团队和我们一起努力申报奖项,把当初的设计思路精准的梳理,并用踏实的语言表达出来。作为像我们这样的小型事务所,人员架构很简单,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设计和作品上,所以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去进行推广和报奖。最早找到栗茜帮忙不仅仅因为她是我的宾大学妹,也是由于不同的职业发展道路使她和她的团队在传递上的优势。这样的合作已经持续了一年,大量的思想碰撞和团队协作使我们的关系更像是密不可分的团队成员。我相信,信任和了解也是我们一系列的项目不断斩获大奖的原因之一。可以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人的努力,这个项目都不会走到今天。


█  介绍一下Lab D+H近期的景观项目和发展计划?

L:近期会有很多有趣的项目。南头古城将会很快呈现,与OMA合作的郑州二砂厂,与SOM合作的杭州之门,与FOSTER合作的苏河湾,以及黑石公寓、麓湖的一些列项目都将逐渐呈现。

Lab D+H是一个传统的师徒制作坊状态,所以我们不会为事务所置顶特别详实的发展规划,一切都随心随缘。

02

历史街区的“微改造”

█  永庆坊位于老广州的核心地带,改造前的场地情况十分破败,最初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接受这个项目?

L:永庆坊位于广州西关老城的核心地带——恩宁路。西关曾是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率先开埠的十三行就在这里,包括广州最完整的骑楼街,粤剧会馆、牌坊、竹筒屋。

但随着城市扩张,城市中心向新城转移,建筑渐渐成为危房,恩宁路逐渐衰败。43栋征而未拆的房屋中,有30栋为“严重损坏”,有的甚至已经倒塌。2007年恩宁路被纳入旧城改造计划。改造计划最初是将建筑全部拆除,然而这引发了当地老西关的一场集体记忆保卫战。经过一番博弈,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同于老城发展“推倒重建”的方式被广为采纳——“微改造”,这也是十分符合“保留原有街坊肌理、修旧如旧”原则的做法。




█  这个项目 “新”“旧”冲突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L:改造项目面对了许多“旧”的历史文化建筑、名人旧居,比如,早在20世纪40年代,粤剧艺人行会就搬来恩宁路八和会馆、李小龙祖居等。我们的设计策略强调建筑的更新、激活该地区的现有资源,避免原有居民的搬迁。这个城市更新项目很好的保护了老城区的历史风貌,保留居民对传统生活的情感依恋。

总体性景观设计系统整合现有的混乱秩序,景观设计手段努力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为新老社区的居民创造共生的公共空间。通过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尊重当地文化,降低改造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影响。



这次永庆坊公共空间改造的主题是“永庆 共生”,调和新旧元素令其和谐相处,是我们想达到的效果。


█  设计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手段激发老城的新活力?

L:作为中国最复杂的旧城改造案例之一,永庆坊公共空间改造项目分两个阶段。一期为永清大道和两个小巷子区域。景观设计的意图是解决在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改善居住条件,恢复旧城生活,回收拆迁垃圾。翻新小巷和重新连接历史元素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创造出精心设计的公共区域,可以让当地居民、小贩、办公室职员和游客参与活动与体验老城街巷。


█  “修旧如旧”的改造手段如何体现在景观设计层面?

L:历史记忆的保留不仅要体现在整体,更要看局部,比如在材料的使用方面,我们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改造过程中产生的旧建筑废料:瓦片、青砖、麻石、木材,每一件都是来自过去的活样本,真正体现“修旧如旧”的好元素。我们将这些废料变为景观元素,变废为宝的同时也是传承了历史。将历史的厚重感无声融入每个细处,时时唤醒、呼应人们的深处记忆。

与此同时,这也是符合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原则,废料就地消解,老物新生为场地注入源源活力。


█  设计过程如何将不同公共空间串联成一个系统?

我们将复杂的场地分成了三个系统:流线系统、文化节点系统以及自然节点系统。流线系统通过独特的历史铺装连接不同的建筑物与周边的社区;文化节点系统形成聚集人气的所在;空中自然节点系统则在屋顶营造了一个绿意盎然的空间。


采取这样的做法不仅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街巷的肌理,更活化了动线,创造了新的公共对话空间,同时利用绿植营造出景观节点。

说恩宁路永庆坊积淀了百年的历史文化记忆并不为过,我们希望从中提取精髓,成为一种灵魂一样的东西,贯穿方案始终。“坡屋顶”进入我们的视线,坡屋顶是当地岭南建筑,西关大屋的典型代表元素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何不将其作为独特线索串起整个设计呢?

于是我们对其进行演绎,采用“剪”的手法保留下来,运用在整个方案中,营造出四个重要节点空间:节庆剪影木阶梯、历史剪影大瓦墙落水、休闲剪影屋顶花园,以及人物剪影李小龙祖居入口花园。这些公共空间的营造为居民、游客、探访者制造了一处交流之地,新旧文化将在此碰撞产生无限活力,释放新的能量。

01 / 节庆剪影木阶梯



02 / 历史剪影大瓦墙落水


03 / 休闲剪影屋顶花园


04 / 人物剪影李小龙祖居入口花园



█  作为公共空间改造项目,需要和不同的团队合作,你们是如何与建筑和其他团队合作的?

L:我们进入永庆坊项目的时候,建筑已经基本上修完了,那个时候市场上还鲜有景观设计师介入旧改的先例。其实我们最早是从做标识设计开始的。慢慢的我发现这里的景观并没有经过设计,而且场地上有大量的建筑垃圾需要回收。

于是我们主动申请来做永庆坊的景观设计。永庆坊的建筑师事务所不只一家,而景观的介入了那些被建筑遗忘的边角地带,并将他们改造成供市民交流的共生空间。当然,这也就意味着有的时候景观和建筑会需要同一块场地,还好最后是我们的设计变为现实。


█  在设计反复修改与建造施工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点和挑战?

L:最大的难点是当时在永庆坊刚建成时,由于赶工所有的图纸都和设计不符合,以及施工方早期的不配合和不理解。在甲方设计师国炎的帮助下,永庆坊又进行了再一次的整改,所有的设计才有机会100%的呈现。

我现在还记得日夜颠倒地和客户对项目的落地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变更出图,因为旧城改造其实有的时候图纸并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还是要对现场突发情况,进行紧急梳理应对。建筑进入施工阶段之后,场地里很多老麻石板都被人拿走了,不知道是谁做的,但我感到非常可惜。


03

旧城改造的经验

█  在永庆坊项目完成之后,再回过头看,有什么希望改进的地方?

L:永庆坊是少见的施工没有任何遗憾的项目。可惜的是,后期的运营导致了永庆坊也逐渐变成了一个景区。这是一把双刃剑,不可否认的是当地的住户生活被改善,甚至有一些之前的钉子户把自己家装修了一下搬走了,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至少他们的生活也改善了。

另外一件可惜的事情是永庆坊的二期,客户并没有选择我继续推进这个项目。但是这个世界本就不是这么完美的。我们所有的遗憾都交给下一个项目。


█  对于这类旧城改造项目,有什么经验想要和大家分享?

L:旧城改造是一种很特殊的项目类型,和创造全新的景观不同,设计师往往要把自我放的很轻,大多数情况不是在思考自己想做什么,而是在思考场地已经丢失了什么,要怎么样把这些丢掉的东西寻回来。

第二就是度,旧城改造,有的时候不能完全的修复旧貌,设计师必须适当地在场地中融入全新的元素来激活,而这种融入必须是润物细无声的。

第三就是图纸在旧改中的苍白无力,设计做完了,场地中的突发情况永远比想象的多,在很多项目的施工中,几乎是每天一次修改。



█  Lab D+H 还完成了或者正在进行哪些旧城改造项目?未来,旧城改造会成为您的一个重点研究领域吗?

L:旧改一直是Lab D+H的重点研究领域。永庆坊之后,我们又先后做了很多旧城更新项目。如福州仓前九里项目,世界遗产大会举办地乐群路,是一个拥有160年历史的万国领馆区的改造。上海的黑石公寓项目,是关于有着100年历史的建筑及音乐社区的恢复。上海三邻桥,是将旧暖瓶厂改造成为社区公园的案子。南京老门西,是将明城墙下的纺织厂改造成运动公园的案子。

还有大量的旧改案子仍在进行。他们有的在一线城市的城中村,有的现在已经成为城市文化地标。我们相信随着我们的努力,景观主导的城市微改造、微更新案子会逐渐成为主流并被人们认可接受。

04

景观建筑师的创业与成长

█  在宾大读书的经历给你的职业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L:宾大的读书经历对我的影响蛮大的。我现在还记得第一个学期的601 studio让我真正的从系统意义上了解了城市和景观的关系。系统的策略和细节实操的联系。现在的很多同学老师仍然是我前进的指路明灯。因此我也决定参与上海交大的景观教学,受聘成为Teaching Fellow,希望能将我在宾大景观所学与景观行业实践的心得与学生和其他老师们分享与交流。

在宾大求学期间

█  经历了West8,JCFO,SWA之后,为什么选择创立Lab D+H?

L:工作的经历有的时候更像是感知和冒险。想要成为谁,你一定要到他的身边工作并学习他的每一个细节并反思。SASAKI的城市设计思维和策略。West8的狂野和文化尊重。JCFO对于城市主义以及手段的普适性以及swa在细节的工匠精神和对于设计语言的多样性探索对于我来说都是受益匪浅。而最后回国创业对于我来说是另外一场探险,设计师最后仍然要皈依自己的文脉和地脉去寻找真正适合这片土壤的设计方式和实践,这也是我创业的真正原因。

在SWA与同事


█  归国创业,如何带领团队成长、壮大?

L:海归的归国创业有的时候会更加困难,第一件事是标签化,大家对你的认知仍然是你之前的经历。这又好又不好,好的是你会接触到一些案子。坏的是大家会期待你做的要超越你之前的经历和背景。另外就是接什么样的项目,你是选择商业化还是学术性,在这个灰色地带游走是非常的困难的。商业化了就容易跌入形式的陷阱。学术化过头了就会使设计变成说教主义。当然走中间路线更难的就是事务所永远不会赚到大钱,好在大家也乐在其中。我们这几年最受益的就是反思,前一个项目永远是后一个项目的老师,我们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历练让我们项目和设计手法变得更加的练达,也让我们对于行业的未来看的更清。


█  给青年景观设计师、创业事务所的建议?

L:我的年龄也不大,建议不一定可信,如果有的话应该是戒骄戒躁。这个世界没有一鸣惊人,靠赢得一个国际竞赛就成功的如“选秀”一般的成长路线不是没有,但绝大多数基本上是天方夜谭。大家应该一点一点的建成项目,努力的让下一个比上一个更好。努力让设计做到知行合一。而且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是不会出现怀才不遇的情况的。

只要努力,请相信时间一定是我们的朋友。

Lab D+H 上海办公室

Reference:
配图除注明外均来源于Lab D+H



本文转自:建道筑格ArchiDogs

未经本站或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 END • 






XIN学姐微信

微信:XINLA01

如已有XIN学姐微信,无需重复添加




/ 景观社群 /


专属景观人的各大社群,入股不亏!

(下图点击进入)

更多精彩请关注:B站 / 微博:XIN的景观图志








点赞”+“在看”~

好运一连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XIN的景观图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