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科班出身的园林泰斗——陈从周 | 景观大师 NO.01
景观大师 | 案例 | 竞赛 | 课程 | 手绘 | 树洞 | 前沿资讯
景观大师 | 国内篇
全文3605字 | 阅读时间需14分钟
为了让大家可以更方便、快捷、准确、全方位地学习景观专业的知识,我们特别开设了景观大师系列专栏,一周一位。该专栏一共会介绍15位国内景观大师,10位国外景观大师。如果你们也有想要了解的景观大师,欢迎给小编留言哟!那么,接下来就让我带大家走进第一位景观大师——陈从周先生的一生吧。
中国园林是文人园,实基于“文”。它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陈从周
/ 01 个人简介 /
青布中衣,满头华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是著名学者陈从周先生给人留下的印象。
陈先生生于1918.11.27.于2000.3.15.在上海病逝,浙江杭州人。原名郁文,字从周,自称梓翁,其寓斋坐落同济专家楼雅称“梓室”,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哲学社会科学大师,同济大学教授。著有《说园》、《苏州园林》等书。
/ 02 生平经历 /
一路杂学,造诣精深
陈从周从小就接受全面的中西合璧式教育。1938年,考入了杭州的之江大学,主修中文和历史。画家张大千;哲学史家、大书法家王蘧常;学者任铭善都是陈从周的恩师,跟着这些大师,他读园林和古建筑,自学成才。1952年进入同济大学教建筑。【1】
非科班出身,走出一条饱含中国文人情怀的园林之路
在同济大学执教时期,每年的暑期实践他都亲自带学生到苏州、扬州、泰州、如皋一带进行测绘,把他认为有价值的古建筑和园林都做了测绘,保存园林建筑的布局、图案、诗文等珍贵信息【1】
陈先生在同济执教半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也带出了一批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学者。
如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为《陈从周传》序言中写的那样:“从周对中国园林如痴如醉,造诣高深……从周对中国园林之理解肌擘理分、博大精深,非凡人所能及。从周著书多卷,其所著《说园》为中国园林之经典著作而享誉世界,并以此弘扬中国文化之精髓,功绩无量。 王悦阳 周苏宁 《陈从周:以园为家,以曲托命》
《说园》是陈从周一生对中国园林研究、实践的结晶,奠定了他在中国园林史上的地位,也奠定了他“现代中国园林之父”的地位,是明代计成《园冶》之后,一部真正的中国园林学经典之作。
(图源:《中国文人园林》扉页)
(陈从周与贝聿铭合照)
跨界艺术家,与书画、昆曲的“缘”
书画:
陈先生对很多领域都有深入研究。年轻时,他曾刻苦钻研过诗词,师从一代大师张大千先生习画,30岁就在沪上首开画展。
他的书画强调神韵意境,讲究笔墨情趣,看似逸笔草草,随意挥洒,却意境深邃、韵永味长,充满着浓厚的书卷气息。
陈先生最擅长兰花、竹石。他主张画一定要雅,所谓“宁俗人不解,不欲燕支画牡丹也”,他欣赏“石涛之雅健,板桥之清拔”的意境,追求“空灵重拙”和“平淡蕴藉”的天趣。
(图源:陈从周:《中国文人园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衬页)
昆曲:
陈先生还是一位昆剧迷。他不是一般的昆剧迷,而是把园林与昆剧联系起来并触类旁通,在教学、著作和绘画中,都能有独特见解的专家。
在他看来,园林艺术与昆曲,不仅可以互相阐释,其艺术之美还是相通的。他认为园可以解曲.曲可以悟园,因为自明代中叶后,昆曲盛行于江南,园与曲便有了不可分割的关系,不但曲名与园林有关,而且曲境与园境更互相依存,不分彼此。他指出,昆曲的身段、唱腔、唱词对造园都大有启发。
《陈从周:以园为家,以曲托命》王悦阳 周苏宁
晚年,陈先生受命主持上海豫园东部的重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豫园“谷音涧”的取名,便与昆曲有关。
(某天,陈从周与昆剧表演艺术家梁谷音正在涧前品评,梁谷音忽然引喉一唱,嫣然一笑,陈从周顿如佛家悟道,这假山的“芳名”就出来了。)豫园留下了“谷音涧”,也算是园林与昆曲的佳话吧。
《陈从周:以园为家,以曲托命》王悦阳 周苏宁
/ 03 大师的造园实践 /
陈老将中国园林——“明轩”带进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设计背景:
1970年代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了许多中国明代家具,想建立一个陈列室把家具存放起来。
1978年美国博物馆代表团首次来访中国,当陈先生知晓对方的来意以后,当即回应,“明代家具当配明代建筑”双方提出在纽约建造一个“中式园林”的构想。陈先生带美国客人游览网师园,设想以“殿春簃”为蓝本进行设计建造在纽约的中国庭院即“明轩”。
设计理念:
庭院根据馆内现场条件以及使用要求专门设计,运用空间过渡、视觉转移等处理手法,并吸收山水画特色,使全园布局紧凑、舒朗相宜、淡雅明快,集中反映了中国园林之精华。
“明轩”:
“明轩”【2】占地约400平方米,位于大都会博物馆二楼,包括假山、清泉、半亭、曲廊、门厅和门廊。院内种植了竹、梅、芭蕉和芍药等中国传统园林观赏植物,成为这座世界著名博物馆展示中国古典园林深厚文化内涵以及精湛建造技术的重要窗口。
(图源:纽约大都会明轩实景,乐峰著《陈从周传》第98、99页图版)
有所寓新的续笔——“豫园东部”的修复
设计背景:
1986年上海市政府决定重建豫园东部时,这个曾是驻军营地,后又为21家同业公所分割之地,胜景已荡然无存,“豫园东部一片废墟,察棚参差,蒿草过人”【3】。
在此情况下,陈先生毅然接手这项难度极高的项目,它不同于新建,而是修补复建。在现状已经完全改变的、资料匮乏的情况下,其束缚程度可想而知。
(图源:陈从周在豫园东部施工现场,乐峰著《陈从周传》第145页图版)
复建过程:
对于各种艺术门类而言,“接笔续书”都是不易之事,而这在古典园林这类综合性艺术领域则尤为复杂:不仅要理解造园初衷,而且要摸清之后的种种变化,以达至“新旧融通,形意合一”的境地。
为此,陈先生以园主潘允端的《豫园记》为蓝本,凭借自己多年的积累,把脉辨位,反复推敲,最终在1987年9月,豫园建成四百年之际,完成了东部的修复工程,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论陈从周对园林遗产的整体性贡献》黄松,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图源:上海豫园双喜临门,解放日报,1987年9月21日)
/ 04 陈老的造园思想与理论 /
以文赏园
陈老多次谈到文学素养对造园艺术欣赏的重要性,这既是个人经验的高度凝练,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当代深思所得。
在《说园》中,他将“造园”提升到“综合艺术”的角度总结中国园林的特征: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同时,他指出品园、造园乃至复园之关系。他指出“品园”与“造园”之间的关系:“能品园,方能造园,眼高手随之而高,未有不辨乎味能为著食谱者。故造园一端,主其事者,学养之功,必超乎实际工作者。【4】
《陈从周造园思想、实践与理论及其研究述要》段建强
以画游园
陈老曾说过“叠山理水”,在中国园林其理本与画理相通,就是将自然景物加以概括炼,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5】
陈先生在《说园》中多有论及画理与造园、赏园之关系,如“园林的每个观赏点,看来皆一幅幅不同的画,要深远而有层次”,便是以观赏点处所见园景比之于山水画深远的赏鉴。
再如“观天然之山水,参画理之所示,外师造化,中发心源,举一反三,无往而不胜”,就直接参证画理以解说游园赏鉴之途了。
诗画如园
陈先生在其《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文中开宗明义地总结:“历代谈中国园林总离不了中国诗文。
而画呢?也是以南宗的文人画为蓝本,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归根到底脱不开诗文一事。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6】
陈老关于诗画关系的判断出于他对传统文化的稔熟,同时,参以中国传统文论和文学评论的基本原则,结合众多的文学作品和传统园林经典案例的解析和印证,提出针对传统园林鉴赏的“意境说”。
/ 05 结语 /
陈老对于将传统书画艺术创作的规律性,与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营造与赏鉴活动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尤其对于传统园林在当代的修复重建问题,他更是借用传统古画修复“接笔”“续笔”的概念,区分古园当代修复中的众多情况。为中国的园林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参考文献
【1】王悦阳 周苏宁 《陈从周:以园为家,以曲托命》
【2】路乘杰 陈从周与明轩[M]//黄昌勇,封云主编.园林大师陈从周.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93——97
【3】蔡达峰.性情、学养与境界[M]//黄昌勇,封云.园林大师陈从周.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209.
【4】陈从周.说园(三)[M]//陈从周.说园.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
【5】冯其庸.以书代序[M]//陈从周.帘青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7.
【6】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M]//陈从周.帘青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7.
(图片除标注外,其余来源百度百科,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专栏小编 | 李禹蒙
审核 | XIN学姐
你的一个
都能让小编创作的动力增加10倍!
/ 彩蛋 /
结尾附送陈老先生的相关论文
-获取方式-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发送文字
CCZ
注:本文内容经本公众号编辑,未经授权不可转载,否则投诉举报。
如果你有想写的景观大师
欢迎联系XIN学姐投稿
微信: XINLA02
已有XIN学姐微信,则无需重复添加
更多景观大师的内容等着你哦~
(关注公众号后,更多景观大师的内容会持续更新哦)
XIN景观联盟:案例资料同步更新、星球嘉宾提问,景观精品素材,海量案例,打卡学习,课程享受额外优惠等各种福利。
更多精彩请关注:B站/微博/小红书:XIN的景观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