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 课程 | 资源 | 手绘 | 树洞 | 经验 | 资讯 | 大师
作品名称:簇桥新韵--公园城市背景下街道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点击上方卡片,查看2021年公园城市未来场景 奖项结果
最开始的两周半我们几个因为疫情被困在外面无暇顾及竞赛。后来稳定之后大概剩下一周多的时间,和老师讨论了两天,花四天做完了这个竞赛,全靠队友配合出方案之后立刻投入建模。其实拿奖也比较意外因为有很多东西没来得及完善。感谢队友们的付出!设计方案注重氛围营造和效果长远结合,着眼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目标,创新融合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营建具有国际水平、地域文化表达的场景节点。锦城社区结合区域特质先行先试,通过制度、空间、服务、文化等方面的探索,创新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并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国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和“成都市幸福美好十大工程试点社区”。为加快推动试点工作建设,重点针对儿童、老人和特殊人群的出行安全问题,需在空间友好方面建设慢行通道。场地位于成都市簇桥街道。目前,社区 18 岁以下儿童 7000 余名;60 岁以上老年人 3000 余名;特殊人群 300 余名。根据建设的路线,所涉及的街道路名有:金履三路、智达二路、金履四路、金履二路, 共计约 4600 米。场地位于成都市簇桥街道,调查发现此段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秦汉时期就是蜀锦丝绸的生产中转地,另外还有古桥、蚕山等文化意向。但是随着城市化建设,这段街道变得和城市其他社区没什么区别----被汽车占据的街道,平平无奇的居住建筑,围墙分隔的各个功能区。
01 复兴地域特色,看看能不能把文化意向再还原回来;
02 满足现代的人群需求--建立任务书种提到的慢行系统以适应老人、儿童、特殊人群的使用者结构。
03 考虑宏观背景满足趋势: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内涵提升阶段,关注点由经济空间转向生活空间,由土地开发的管控转向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公园城市是这种趋势下的一个理念,相似的还有人民城市等等。基地现状是连续的街道和几块破碎的绿地,与传统的公园广场的设计不一样——它狭窄而且处于不同的功能区之间。客观来讲,如果谈景观空间设计无非就是立体化或者做下沉。但是由于城市道路纵横交错,下挖根本无法构建一个连续的慢行系统,因此我们把目标放在立体化上,首先解决停车的问题——利用目前兴起的这个立体停车场把街道上的汽车集中在竖向空间,让出街道水平方向空间;其次构建立体化的慢行系统,依附街道形态形成整体的空间格局骨架。空间和设施是游憩活动的物质载体,在这里我想到古典园林中小空间营造手法——蜿蜒曲折和喇叭院。古典园林利用廊围合出大小不一的空间,放入黄石做对景,类比一下在街道空间也可以做一些小的功能区满足人们的街道生活——于是我们想可以利用慢行系统的线性形态围合出点状面状空间,营造出使用空间的条件,同时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点线面空间体系。大概解决了慢行系统和缺少空间的问题,我们想怎样在这个骨架中体现文化呢?查阅资料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这种丝绸纺织、桥头文化意向。寻找慢行系统和丝绸的共性——形态上都是连续的;慢行系统和桥文化的共性——都是立体化的交通系统。
于是在确定了大概的慢行系统结构之后我们依据丝绸蜀锦的特点细化了立体交通的形态,同时也细化了活动空间的形态。
(其实我们在构思慢行系统和空间的时候就同步想了文化,反复结合修改,但是这里为了文字说明条理更清楚一点才把文化放在最后说)。感性和理性头脑风暴之后,我们确定了大概的设计概念和逻辑框架:04 慢行系统构建
首先解决停车的问题----利用目前兴起的这个立体停车场把街道上的汽车集中在竖向空间,让出街道水平方向空间;其次根据尺度将街道分2类:3--5米社区边缘街道和15--20米宽的城市街道01 打破社区边缘的围墙,改用立体慢行系统和灌木界定空间;同时进行使用活动的空间立体化,包括台地小广场空间,廊架空间,立体绿植空间等;02 在较宽的街道,围合出较大的广场空间,与建筑立面的商业功能融合形成大小不同外摆空间、商业空间,展览空间,停车空间等。
最后我们细化了慢行系统的形态,从文化中吸收灵感并综合考虑使用空间的类型,利用丝绸的带状特点营造五种围合空间形式:回旋、强化、顺应、穿插、附着。
05 纺织文化和智慧化活动设施
在宏观上的慢行系统构建完成后,我们思考微观上未来的街道空间是什么样子的?我认为是弹性的。这个弹性有三层含义:01 区间包容性。街道是市民的公有财产,因此一定要满足包容大部分群体,兼顾特殊需求的人群。02 时空弹性。即不同时间同一空间上的使用功能不同,以及相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使用不同。03 管理制度弹性。即对于城市街道的管理,有前沿研究的社区规划师制度等。(这一点由于时间紧张并且调研的不足我们并没有涉猎,也是要改进增补的地方)综合考虑弹性和纺织文化,我们选择移动组合模块。分为基础单元、小规模(第一组)、群体规模(第二组):利用不同尺寸的木块组合(基础单元),通过重复与叠加的方式体现丝绸织造的本质。考虑到街道尺度和四种交往距离区间(0-0.45、0.45-1.35、1.35-3.75米,3.75米以上),我们设置小规模的容量在2-4人左右,群体规模10人左右。并且希望结合数字化和社区规划师制度,实现空间的智慧使用与管理,同时也提供一些就业岗位(比如空间使用助手,街道空间管理师等),增进社会群体的交流。
06 具体的游憩设施
由于版面有限我们只详细展示了学校附近和慢行系统空间针对不同年龄梯度的儿童,老人
07 本次竞赛收获以及感悟
首先谈谈我们对于公园城市这类的竞赛的看法(纯个人看法哈哈)。我认为公园城市类的竞赛更重要的是利用景观讲好一个故事。因为公园城市是在现有的城市物质基础上进行增量增效调整结构,是一种提升市民心理精神更高维度的理念。相比于问题策略型的竞赛方法,讲故事更容易打动人,更容易表现人在城市生活中的心理精神。然后再谈谈我们这次快速做竞赛出方案的一种方法,就是把竞赛的内容分成”软质“和”硬质“两部分:“软质”是文化、精神、心理等偏主观的内容;“硬质”是客观的空间环境。在既定的客观环境下,适宜的方案思路是有限的(比如矿坑花园,由于环境条件所限几乎所有的方案思路都是在依托崖壁做高架路,开辟台地再结合乡土植物等等),但是文化视角解读却无限。所以我们先依据客观人群需要和城市发展的方向,构想出我们觉得在这个地块限制条件下最合适的“硬质”空间的设计方向和思路,再从文化入手提取适合空间的元素和形式,将文化和空间快速耦合,并采用讲故事的表达方式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快速定性方案,形成一个尽量闭合的故事逻辑环。
08 针对这一类竞赛的思路总结
这个竞赛带给我们一个思考:“公园城市”理念的大都市社区街道空间该怎样规划设计?大都市的老旧社区地块指标不易变更。因此依托空间挖潜和转换共享等方式,采用不改变用地性质的微更新手段,调整优化现有绿地空间。
同时,可以借助立体化(布局立体化、交通立体化、功能立体化、种植立体化),增加居民活动空间,从而补足数量短板、改善生活品质。按照“小街坊、密路网+口袋公园”的空间格局模式,建立形成多类型、多层级、互通共享的大都市社区生活圈日常游憩网络体系。相比传统公园广场规划设计,街道绿地空间体系更加注重日常功能服务的空间绩效水平,而非简单的数量达标和秀造型。例如在传统的社区街道的基础上,结合共享花园、体育设施、游戏场等板块,组合形成如“社区公园+共享花园”“街角绿地+游戏场”等模式。以往对于街区都是封闭围墙式阻隔内外空间以保证安全,却忽略交通可达性。我们可以突破围墙,利用低矮的灌木植物、立体交通限定空间,打开视线,链接街道和住宅,改变一条路上除了机动车就是两面高墙的没有人味的城市空间。多元性服务依托城市空间中的要素供给,充分考虑各类人群,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群以及残障人士等,营造对所有人具有吸引力的多样性空间氛围。
其涉及的要素包括标识导向系统、空间序列和空间类型、硬质建设与植物配置的范围比例分配、游戏设施不同类别和级别、活动区和休闲区对全年龄段的吸引力、各类要素的配置数量及面积比例等。由于本次竞赛是概念设计,对于定量这部分并没有十分深入。目前的体制框架下,社区主要由3部分力量支撑共同完成规划目标,即政府(街道)、市场(设计方、施工方、运营方)和社会(社区组织及居民)。
在逐步建构社区治理机制的基础上,还要培育社区的自治能力,这将是社区街道治理的长远目标。社区规划师起到衔接社区管理者、社区居民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键作用,保障智慧街道体系有效运转。
本次竞赛我们只是根据文化定性了方案,但是在定量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也是我未来的研究方向哈哈),希望以后我们还可以做出更加科学客观的方案。
如果你有想要投稿的获奖作品
欢迎联系XIN学姐投稿
微信: XINLA03
已有XIN学姐微信,则无需重复添加
2021ASLA学生奖 | 最详项目合集,大波图纸在文末免费领取,速速收藏!
竞赛结果 | 2021LA先锋奖获奖名单公示!祝贺来自20所高校的76位同学!
国内学生包揽一二三等奖!| 2020年IFLA景观国际竞赛结果公布!
竞赛通知 | 2021 CHSLA 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中国风景园林组委会
为了方便大家竞赛交流、组队、讨论,我们建了一个竞赛交流群,大家可以扫码加入↓↓↓加入方式
添加XIN学姐微信 → 拉你入交流群
XIN学姐微信:XINLA03
已有XIN学姐微信,则无需重复添加XIN景观联盟:案例资料同步更新、星球嘉宾提问,景观精品素材,海量案例,打卡学习,课程享受额外优惠等各种福利。更多精彩请关注:B站/微博/小红书:XIN的景观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