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第3课《土地改革》
第3课《土地改革》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结果及意义。
2、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课文分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过长年战乱的中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历时一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但却面临着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所以本节课的土地改革,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后启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本章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政权难,巩固政权更难。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等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学习重难点
重点: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课文解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背景(原因):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三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目的:
为了使广大农民从地主阶级的压迫下出来,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发展社会经济,也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所以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开始: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主要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开展及完成情况(是在新解放区内开展):
1、1950年冬起,分期、分批进行。
在土改中,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2、保护富农经济,对地主由过去没收其一切财产改为没收土地、农具、耕畜、多余的粮食及房屋,保护民族工商业等。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3、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4、完成: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特点:
政治上,中立富农;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
实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了。
2、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练一练
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B、A、C、D)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D、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拓展延伸
1、建国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回眸: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国家赢得独立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全国大陆实现统一
1952年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1953年 抗美援朝胜利 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
2、巩固新中国的措施: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3、近代以来促进中国封建社会瓦解的三件大事: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使人们冲破了封建思想束缚,启发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
土地改革,在经济上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推荐阅读
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等,以加深对土地改革的认识。